一直受益于“人口红利”的中国经济将不得不面对即将来临的老龄化“拐点”。被称为“银发人群”的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预计将从2010年的12%翻一番至2030年的24%,达到3.4亿人次。
而老龄化人口的急剧增长背后,蕴藏着养老产业的巨大市场空间。一方面,这一发展过程需要社会资本的参与,另一方面,产业本身上万亿元的市场规模也势必对社会资金构成诱惑。这一趋势将为资本市场以及从事投资咨询的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阎青春在此次峰会上发表主旨演讲,全面解读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 ”规划》给养老投资业带来的商业契机。他透露,“十二五”期间将大力引导开发老年宜居住宅和代际亲情住宅,鼓励家庭成员与老年人共同生活或就近居住。同时,进一步完善老年人口户籍迁移管理政策,为老年人随赡养人迁徙提供条件。
专业养老机构、地产商、保险公司、PE及康复与护理机构等无一例外地表达了浓厚的投资兴趣。业内人士认为,相较于其他资本,保险公司借助其强大的资金实力以及保险业务的协同效应,有可能率先建立起相对成熟的养老产业链商业模式。
事实上,多家保险公司已开始有所动作。泰康人寿 、合众人寿 、中国人寿 、中国太保 、太平人寿等已在养老社区上率先试水竣工。从对目前在建或将建项目的了解来看,保险公司投资养老产业可有多种模式。
一种是建设与运营为同一主体,比如泰康人寿通过专门设立的“泰康之家”平台进行养老社区建设和运营,该模式的优点是可控性强,便于保险公司的战略制定和实施,缺点在于保险公司缺乏房地产开发经验,资金占用规模大,投资周期长。
第二种是较受推崇的合作模式。如中国人寿开发的河北廊坊养老社区项目,由旗下国寿投资与中冶置业合作。该模式下投资商、运营商、开发商为合作体,共担风险、共享利润,有利于充分挖掘开发商和保险公司各自的优势。
而另一种模式是中国平安的“养生养老综合服务社区”。利用雄厚的自有资金,跳出“只租不售”的养老产业盈利模式,通过整合商业、旅游、度假、医疗、培训等上下游产业链,打造全龄化、一站式养生养老产业的综合平台。
慧择提示:万亿养老产业引来各路资本的垂涎,保险专家呼吁,养老社区建设规划标准缺位、退休人员医保能否异地转移等相关配套政策也应尽快提上日程,否则这些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各路资本投资养老产业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