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保险公司往往在4-6 年时开始更换CEO 或者总经理,可谓是事情多发期。对于保险公司来说,5 年是一个节点,7年是一个坎儿。发展到第5年的保险公司,正是保费规模扩大、机构大张旗鼓扩张的时候,同时也面临着盈利的压力。
2011 年,人身险公司中亏损前十名依次为合众人寿、华夏人寿、幸福人寿、长城人寿、人保健康、国华人寿、国寿养老、百年人寿、英大人寿、华泰人寿,合计亏损56.39 亿元,占据所有人身险公司亏损额90.26 亿元的62.4%。除百年人寿外,其余皆为2005 年扩容潮中诞生之险企。
至于亏损原因不外乎上文所提5 年节点的规模冲动,外加资本市场低迷令部分“寄情”资本市场的险企措手不及。
2005批次险企,多属于成长型寿险公司,较为普遍的采用规模加利润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模式。此种模式可以突破行业盈利规律,提前实现盈利,不过需要企业具备相应的运营管理能力,可以很好的平衡业务、投资和费用之间的关系。一旦处理不好三者关系,就会产生亏损,甚至是巨亏。合众人寿在连续两年盈利之后,失手于投资以及费用控制,随即产生巨亏。长城人寿亏损原因与合众人寿也大同小异。至于幸福人寿、华泰人寿等险企由于正处于努力追求相应市场规模的时期,自然导致费用上升,产生亏损。
合众人寿投资失利生巨亏
2005 年1 月28 日,合众人寿在武汉成立,年底,公司实现保费收入5.8 亿元,位列当时中资寿险公司的第10 位。
2006 年,合众人寿保费收入16.2 亿元,排名上升到第9,随后的2007 年、2008 年、2009 年、2010 年和2011 年,其年度保费收入分别是30.7 亿元、54.5 亿元、58.0亿元,77.2 亿元和99.8 亿元, 分别排名第11、第12、第11、第13、第11.
2009 年, 合众人寿成立的第四个年头,实现盈利0.79 亿元,紧接着2010 年其利润同比上升165.8%,达到2.1 亿元,连续两年实现盈利,打破了保险行业七年打平的魔咒。与此同时,合众人寿提出了2015 年上市的规划。
对此,有接近合众人寿人士告诉记者,合众人寿能够取得如此成就主要有两点原因,其一, 成立时间相对较早。民生人寿、生命人寿、恒安人寿、东方人寿等四家保险公司获批后,监管部门暂缓机构进场,挤出了一段市场真空期。合众人寿成立之时,大部分省市分支机构甚少,只有七八家而已。
其二,前几任总经理为之打下了殷实基础。合众人寿创始人团队包括原新华人寿副总裁、现大童保险董事长林克屏、原平安人寿上海分公司总经理梅新等。上述人士离开后,现平安人寿董事长丁新民曾出任合众人寿总经理。2008 年,丁新民重返平安。
然而2011 年合众人寿却成为“亏损王”,亏损额度达13.7 亿元。上述人士分析,主要是受资本市场拖累,合众人寿曾经引以为荣的投资收益帮了倒忙。年报显示,2010 年合众人寿投资收益为8.52亿元,2011 年其投资则亏损1.56 亿元。
此外,在去年寿险保费整体负增长的背景下,合众人寿实现保费收入99.8 亿元,同比增长29.3%。然而,该公司的整体经营表现与业务增长并不相称。去年合众人寿营业支出高达109.1 亿元,其中支出增长较为明显的包括退保金、理赔金等。
这或许就可以解释合众人寿为何成为2011 年度“亏损王”了。
华夏人寿三年亏损十五亿
年报数据显示,华夏人寿2009 年亏损4.38 亿元,2010 年亏损3 亿元,2011年亏损7.63 亿元,3 年合计亏损15.01亿元。2011 年,华夏人寿成为仅次于合众人寿的亏损大户。
值得欣慰的是,亏损增加的同时,华夏人寿的保费规模一路看涨。2011 年行业保费增速放缓,仅为6.8% 的情况下,华夏人寿实现了41.8% 的高增长。
成立于2006 年底的华夏人寿,2007年时保费收入仅为1.56 亿元,市场排名第37 ;2008 年保费收入19.6 亿元,同比增加1160.12%, 市场排名第23 ;2009 年保费收入27.9 亿元;2010 年达到36.4 亿元;2011 年则为51.6 亿元。
与之保费规模同步上涨的还有其注册资本金,由成立之初的4 亿元增长了10倍,截至2011 年底达到40 亿元,此外,还开设分公司15 家、中心支公司50 余家、支公司及营销服务部近200 家,覆盖了全国大部分主要经济区域。
业务爆发之时,也常是问题多发时期。2010 年底,华夏人寿因为存在公司财务资料重大虚假记载等11 项重大违规经营行为,被保监会处以重罚,除罚款188 万元外,该公司包括董事长在内的三名高管被撤职。此外,保监会还责令华夏人寿停止接受团体保险长期险新业务一年。
保监会网站信息显示,华夏人寿存在公司财务资料重大虚假记载、向保监会报送虚假的自查报告、编制虚假的薪酬委员会议案及决议、向保监会报送虚假的公司治理结构报告等违法违规行为。
【慧择提示】2011 年底,华夏人寿第一任总经理曹湛离职,原太平洋寿险副总经理韩德任华夏人寿总经理一职。今年初,曹湛加盟百年人寿。对此,有分析人士指出,当股东对“只增资不见利润”不满时,最终的结果往往是管理层被迫“下课”。
2011 年,人身险公司中亏损前十名依次为合众人寿、华夏人寿、幸福人寿、长城人寿、人保健康、国华人寿、国寿养老、百年人寿、英大人寿、华泰人寿,合计亏损56.39 亿元,占据所有人身险公司亏损额90.26 亿元的62.4%。除百年人寿外,其余皆为2005 年扩容潮中诞生之险企。
至于亏损原因不外乎上文所提5 年节点的规模冲动,外加资本市场低迷令部分“寄情”资本市场的险企措手不及。
2005批次险企,多属于成长型寿险公司,较为普遍的采用规模加利润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模式。此种模式可以突破行业盈利规律,提前实现盈利,不过需要企业具备相应的运营管理能力,可以很好的平衡业务、投资和费用之间的关系。一旦处理不好三者关系,就会产生亏损,甚至是巨亏。合众人寿在连续两年盈利之后,失手于投资以及费用控制,随即产生巨亏。长城人寿亏损原因与合众人寿也大同小异。至于幸福人寿、华泰人寿等险企由于正处于努力追求相应市场规模的时期,自然导致费用上升,产生亏损。
合众人寿投资失利生巨亏
2005 年1 月28 日,合众人寿在武汉成立,年底,公司实现保费收入5.8 亿元,位列当时中资寿险公司的第10 位。
2006 年,合众人寿保费收入16.2 亿元,排名上升到第9,随后的2007 年、2008 年、2009 年、2010 年和2011 年,其年度保费收入分别是30.7 亿元、54.5 亿元、58.0亿元,77.2 亿元和99.8 亿元, 分别排名第11、第12、第11、第13、第11.
2009 年, 合众人寿成立的第四个年头,实现盈利0.79 亿元,紧接着2010 年其利润同比上升165.8%,达到2.1 亿元,连续两年实现盈利,打破了保险行业七年打平的魔咒。与此同时,合众人寿提出了2015 年上市的规划。
对此,有接近合众人寿人士告诉记者,合众人寿能够取得如此成就主要有两点原因,其一, 成立时间相对较早。民生人寿、生命人寿、恒安人寿、东方人寿等四家保险公司获批后,监管部门暂缓机构进场,挤出了一段市场真空期。合众人寿成立之时,大部分省市分支机构甚少,只有七八家而已。
其二,前几任总经理为之打下了殷实基础。合众人寿创始人团队包括原新华人寿副总裁、现大童保险董事长林克屏、原平安人寿上海分公司总经理梅新等。上述人士离开后,现平安人寿董事长丁新民曾出任合众人寿总经理。2008 年,丁新民重返平安。
然而2011 年合众人寿却成为“亏损王”,亏损额度达13.7 亿元。上述人士分析,主要是受资本市场拖累,合众人寿曾经引以为荣的投资收益帮了倒忙。年报显示,2010 年合众人寿投资收益为8.52亿元,2011 年其投资则亏损1.56 亿元。
此外,在去年寿险保费整体负增长的背景下,合众人寿实现保费收入99.8 亿元,同比增长29.3%。然而,该公司的整体经营表现与业务增长并不相称。去年合众人寿营业支出高达109.1 亿元,其中支出增长较为明显的包括退保金、理赔金等。
这或许就可以解释合众人寿为何成为2011 年度“亏损王”了。
华夏人寿三年亏损十五亿
年报数据显示,华夏人寿2009 年亏损4.38 亿元,2010 年亏损3 亿元,2011年亏损7.63 亿元,3 年合计亏损15.01亿元。2011 年,华夏人寿成为仅次于合众人寿的亏损大户。
值得欣慰的是,亏损增加的同时,华夏人寿的保费规模一路看涨。2011 年行业保费增速放缓,仅为6.8% 的情况下,华夏人寿实现了41.8% 的高增长。
成立于2006 年底的华夏人寿,2007年时保费收入仅为1.56 亿元,市场排名第37 ;2008 年保费收入19.6 亿元,同比增加1160.12%, 市场排名第23 ;2009 年保费收入27.9 亿元;2010 年达到36.4 亿元;2011 年则为51.6 亿元。
与之保费规模同步上涨的还有其注册资本金,由成立之初的4 亿元增长了10倍,截至2011 年底达到40 亿元,此外,还开设分公司15 家、中心支公司50 余家、支公司及营销服务部近200 家,覆盖了全国大部分主要经济区域。
业务爆发之时,也常是问题多发时期。2010 年底,华夏人寿因为存在公司财务资料重大虚假记载等11 项重大违规经营行为,被保监会处以重罚,除罚款188 万元外,该公司包括董事长在内的三名高管被撤职。此外,保监会还责令华夏人寿停止接受团体保险长期险新业务一年。
保监会网站信息显示,华夏人寿存在公司财务资料重大虚假记载、向保监会报送虚假的自查报告、编制虚假的薪酬委员会议案及决议、向保监会报送虚假的公司治理结构报告等违法违规行为。
【慧择提示】2011 年底,华夏人寿第一任总经理曹湛离职,原太平洋寿险副总经理韩德任华夏人寿总经理一职。今年初,曹湛加盟百年人寿。对此,有分析人士指出,当股东对“只增资不见利润”不满时,最终的结果往往是管理层被迫“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