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保监会批复中瑞万邦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同意其开展保险经纪业务,再为今年获批的保险经纪公司“添上一子”,截至发稿,今年开年两月,已累计获批6家保险中介机构。
获批的保险中介机构背后股东都“颇有来头”,多为“跨界”。对此,着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表示,“2017年保监会对于保险公司的筹建和开业批复便已收紧”,在此背景下,大量资本“淘金”保险中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则指出,相较于保险公司牌照,保险中介牌照的门槛低很多,“这也使很多暂时没有保险牌照的企业,选择先切入中介市场 ”。
保险中介“热潮”起,背后股东来头大
日前,浙江吉利控股集团90亿美元收购奔弛母公司9.69%股份,巧合的是,当日,保监会批复三家保险中介公司,其中,易保保险代理有限公司背后股东,正是大手笔进行海外收购的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据了解,吉利集团业务方向包括汽车销售,实业投资,机电产品的投资,教育、房地产投资,投资管理等。
今年监管批复的6家保险经纪公司,背后股东背景相较多元,最新获批的中瑞万邦保险经纪有限公司,背后股东为湖州益华纺织有限公司,主营业务纺织品及原料(除蚕茧、棉花)、服装、鞋帽、日用品、建筑材料批发零售。
而早前获批的重庆金诚互诺保险经纪公司,其母公司为天津三快科技有限公司,值得关注的是,天津三快科技有限公司则与美团同为北京三快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
其余三家公司, 江西济民可信保险经纪公司,股东江西济民可信集团有限公司,官网显示其主营业务主要涉及医药工业与金融科技;青岛港保险经纪有限公司,背后是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青岛港是我国特大型港口企业、重点国企;新华联(000620,股吧)保险经纪有限公司,股东方新华联控股有限公司,是涵盖文化旅游、矿产、石油化工等在内的实业集团。
资本纷纷跨界”入局“,欲占先发优势
纺织企业、汽车企业、互联网平台、医药工业企业,看似与保险业务“风牛马不相及”,为何“跨业”进军保险行业?蓝鲸财经梳理统计去年获批的32家保险中介机构,其中包括20家保险经纪公司,11家保险代理公司,1家保险公估公司。经过对比发现,近两年,保险中介机构的股东结构呈多元化趋势,社会资本正在渗入保险中介行业,且股东实力均较强。
具体来看,2017年,保监会批复微民保险代理公司,该公司股东为深圳腾富博投资有限公司,而腾讯全资子公司北京驿码神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则持有深圳腾富博投资有限公司57.8%的股权。同在去年,据媒体报道,百度通过旗下百度鹏寰资产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将黑龙江联保龙江保险经纪有限责任公司纳入“麾下”,揽获一张保险中介牌照。
值得关注的是,阿里则在更早拿到了保险中介牌照,2016年9月,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杭州保进保险代理有限公司获批。至此,BAT已齐聚保险中介市场。
汽车企业方面,北汽集团全资子公司北汽集团产业投资公司,携手国寿财险设立了北京安鹏保险经纪有限责任公司。中车集团全资子公司中车资本控股有限公司与中汇国际保险经纪设立中车汇融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持有60%股权。
生物医药企业方面,2017年,复星系则通过旗下上海复星工业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全资持股星恒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此外,今年获批的江西济民可信保险经纪公司母公司江西济民可信集团也深耕医药行业20余年,并在2016年跻身中国制药工业100强榜单第7位。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实业公司“涌入”保险中介市场,为何资本热衷于“淘金”保险中介市场?宋清辉表示,“保险中介行业市场空间巨大”。据清晖智库统计,十年后中国的互联网保险规模有望达到10万亿元,而多路资本跨界进入保险中介行业,“目的在于取得先发优势”。
专家:“流量资源”再开发、主营业务互补,为特色优势
资本跨界进入保险中介市场,能否发挥自身优势,占有一席之地尤为关键。就BAT、美团等互联网企业而言,其具有大量的数据、流量优势,结合互联网场景,或能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对此,朱俊生以美团网为例分析称,美团网是经营比较成功的生活服务类互联网企业,其积聚了大量的流量资源,“拥有保险中介牌照有助于对已有资源的再开发”。能够实现增量服务与已有服务的融合,满足基于自身场景下的保险需求。
就汽车厂商、医药企业而言,在其业务开展范围涉及面均与保险具有一定相关度。北汽集团总经理曾表示,成立安鹏保险经纪有限责任公司,是希望利用品牌优势、股东优势、产业链优势、人员优势和场景优势,进而完善公司内部金融、保险服务体系。朱俊生称,很多汽车厂商都有保险代理牌照,主要出发点是可以代理相关的车险业务,”与其主营业务形成互补,医药企业也是如此”,相比较于传统的保险中介而言,这类保险中介具有各具特色的股东优势,可以利用股东在主营业务上的优势,将保险整合融入其对客户的综合服务中。
资本跨界,是否会对现有的保险中介公司造成影响,对此,蓝鲸财经采访了新一站保险网总经理国婷丽,其表示,以BTA为例,入局对于整个行业而言是好事。“BTA更多的是对数据的利用”,并指出互联网本身更多体现在提升效率,衍生新的生态环境,但是远没有颠覆现有的保险模式,甚至暂时还无法解决现存的密集痛点。
具体来看,互联网平台利用场景开发、大数据运用等,将有助于新产品开发、精准定价、产品贴近市场、销售模式及理赔复服务的改变,对传统中介的机构运营、市场带来冲击。在此过程中,张明明称,“不排除个别新的中介采取粗暴方式进行经营,搅局市场。”
朱俊生则表示,通过这类跨界的保险中介,对接消费场景中客户的需求与保险公司的产品供给,有助于增加有效保险供给,使潜在的保险需求得到挖掘,可以进一步活跃保险市场。而对于影响方面,朱俊生则认为,“所谓搅局,其实就是竞争,可以提高市场效率,保护消费者利益,是好事”。
把严“前端”审核,加强“后端”监管
尽管资本纷纷涉足保险中介行业,但也并不意味着可以”肆意“进入。2016年保监会批复了70家保险中介公司,而去年,这一数字缩减为32家,批复数量”缩水“近一半。而今年,审核方面监管层也有新举措,以保险经纪业务为例,在今年2月份保监会发布的《保险经纪人监管规定》中,监管层就对股东资质方面严加审核,包括对股东的出资来源、注册资本托管、法人治理和内控、信息系统等都提出了明确要求, 例如出资资金应自有、真实、合法,不得用银行贷款及各种形式非自有资金投资。在执业方面,则要求”先照后证“,申请人取得许可证后方可开展保险经纪业务。综合来看,进入保险中介行业的门槛”正在提高“。
除了加严事前审核之外,保监会也在强后端监管力度。仅在今年前两个月监管层下发的行政处罚书中,就有75封指向了保险中介机构,具体来看,包括63家保险代理公司、10家保险公估公司,2家保险经纪公司。而去年同期,仅有28家保险中介机构收到监管层下发的行政处罚书。
除地方保监局对保险中介机构下发的行政处罚书数量同比增加之外,蓝鲸财经通过查阅行政处罚书发现,处罚原因多涉及财务数据不真实、编制虚假财务资料、未按规定报告分支机构的设立及撤销事项、未按规定投保职业责任保险等,除此之外还有部分指向股东变更未按规定报告等,从处罚原因来看,有较强针对性,也更彰显细致化。
从目前保险中介机构股东构成的多元背景来看,构成复杂,跨市场、跨领域、跨产品经营也越来越普遍,无形之中提高监管难度。保险会此前也曾表示,保险中介市场体系庞大,潜在风险多。
对此,今年2月召开的2018年全国保险中介监管会议上,监管人士强调会持续整治市场乱象,在连续多年的中介市场清理整顿基础上,瞄准乱象、重拳出击、标本兼治,画实监管红线,做到严查重处。此外,在合规性方面,监管层表示会继续加大整治违法违规经营、侵害消费者权益等“市场痼疾”力度。
值得关注的是,保监会还表示将深入保险中介互联网业务检查,并要求各保监局也要针对辖区实际组织开展针对性检查。无论是全国性保险中介机构还是区域性保险机构均加强了监管力度,而对于进入保险中介行业的互联网平台而言,更需加强合规经营。
除此之外,监管层还表示会继续推进全国性保险中介行业协会、中介云平台等基础设施平台建设,通过树立沙盒监管思维,为保险中介机构营造改革创新的监管环境。
随着行业发展,创新、专注、细分市场需要更多专业机构参与,加上产销分离趋势,会给保险中介带来很好的发展机遇,这也是资本随之进入保险中介市场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