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年末的偿付能力报告需要经过审计,因此大多数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基础数据都是经得起‘推敲’的,如果有问题可能是对口径的理解不同所造成的。但是也不排除会有个别保险公司为了‘粉饰’偿付能力而对偿二代下风险因子的选择或准备金假设等有意用错的情况发生。”一名负责“偿二代”项目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专业人士表示。
偿付能力数据真实性自查启动
2016年起,中国风险导向的偿付能力体系(简称“偿二代”)监管体系在我国正式实施。。
“偿二代自发布以来,保监会还未对数据进行过全行业的检查。这次检查可以视为对偿二代以来行业内积累的问题作收集和总结,同时为马上要开展的偿二代‘二期工程’做铺垫。”上述专业人士表示。
事实上,4月28日《保监会关于强化保险监管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整治市场乱象的通知》中就明确表示,将集中整治偿付能力数据不真实问题。
从《通知》内容上来看,此次检查将与之前的检查一样分为自查和现场检查两个阶段。其中,自查内容涉及资产、准备金、资本、风险综合评级(IRR)、信息披露五方面。
具体来说,包括金融资产的分类、后续计量、减值是否正确;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评估增值是否合理;准备金计提假设中的现金流预测、退保假设、折现率的选择等是否符合规定;实际资本、最低资本的计算是否符合规定;风险综合评级四类风险数据是否准确;信息披露是否真实、准确、全面等内容都是此次检查的重点内容。
数据“猫腻”在哪里
普华永道中国金融行业管理咨询合伙人周瑾表示:“由于年末的偿付能力报告需要进行审计,理论上审计师负责的话,那数据真实性和准确性是可以信赖的。”
不过,上述专业人士表示,由“四大”或一些大型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的偿付能力报告出问题的概率确实较小,但并不能保证所有审计师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都能万无一失。全行业大多数保险公司应该是没有太大问题的,但个别保险公司确实可能存在问题。
在她看来,一些涉及专业判断和假设的地方会出现“猫腻”。
具体来说,资产端方面,对于金融资产的分类是否正确是十分重要的。“偿二代的认可资产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系数是风险因子,不同种类的资产对应不同的风险因子。不同风险因子所造成的结果有可能差异较大。而金融资产的分类就是对应哪个风险因子系数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由于金融资产分类及风险因子的选择中涉及判断,因此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是容易出错的地方。”另外,在活跃市场上没有报价的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评估增值、金融资产减值判断,也是易出问题的地方。
而在负债端方面,她认为,准备金计提的计量过程中涉及未来现金流的预测、折现率、费用假设、退保假设的判断和选择都容易出现错误。“例如在预测保险合同非保证利益未来预期现金流方面,不同险种在偿二代中有不同的规定下限,这个下限会不会用错等等。”
同时,周瑾表示,和偿付能力报告有审计机构介入不同,此次检查内容中的风险综合评级,是没有审计要求的,“这一部分数据状态怎样,还有赖于现阶段自查或者今后开展检查评估。”
另外,周瑾称,据她了解,监管口径标准出来之后,很多保险公司具体填报数据的确有一些疑问,对口径也有不同理解,这个标准在不同公司或者是不同公司分支机构,在报送的时候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
保监会数据显示,一季度末,保险业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238%,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221%,均显着高于100%和50%的偿付能力达标线。保险公司风险综合评级结果显示,在参加评估的170家保险公司中,A类公司94家,B类公司71家,C类公司3家,D类公司2家。
保监会表示,通过开展偿付能力数据真实性自查工作,核查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基础数据的真实性、合规性和完整性,着力整治数据造假、数据错误、不按规定报送数据等问题,强化监管制度的刚性约束。
启动偿二代二期工程是今年保监会的重点工作之一。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表示,二期工程的重点是要填补制度空白、修订现行规则、加强审慎监管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