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争议的负利率
针对中国进入“负利率”时代这一问题,央行调统司司长盛松成明确回应,我国目前仍处于“正利率”时期
如果从字面上的意思理解,所谓“负利率”是指银行对特定“储户”收取费用。比如,从2014年6月开始,欧央行将存款利率下调至-0.10%,这意味着银行存在欧洲央行的钱将被收取费用。欧洲央行自此成为第一家步入负利率的主要央行。
然而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负利率”的概念往往与通胀率(CPI)联系在一起。当存款利率低于通胀率时,如果把钱存在银行里,会发现财富不但没有增加,反而随着物价的上涨缩水了。一旦负利率持续时间过长,其结果将造成消费和投资的严重错配。
中国人民银行在近一年时间内进行了五次降息操作,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从3%腰斩至1.5%,低于9月份CPI同比涨幅0.1个百分点。
虽然10月份CPI同比增长1.3%的数据发布后,中国表面上已由负利率转“正”。部分省市的CPI,即使在10月份,也已高于1.5%的一年期存款利率。在可预期的未来,关于负利率的争议仍将持续。
根据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预计,今年年底之前中国央行会再次降息一次,明年年初也会降息一次。这样,明年春节前后,存款基准利率会降低到1%。
不过,关于中国是否进入“负利率”时代,争议一直存在。
针对中国进入“负利率”时代这一问题,央行调统司司长盛松成明确回应,我国目前仍处于“正利率”时期。
“本次降息后,商业银行存款利率上浮空间完全打开。在一般意义上,各商业银行存款利率定价已具有完全的独立性。银行存款定价机制的新变化,决定了我们不能再直接使用存款基准利率与CPI的差值来判断‘正利率’或‘负利率’,而应重点关注两个指标:一是银行的存款挂牌利率,二是银行的实际存款利率。”
笔者查阅了23家银行的最新存款利率后发现,所有银行都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上浮。其中,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的一年期存款利率为1.75%。而上海农商银行的上浮程度最高,为2.1%。
盛松成认为,在分析银行存款利率水平的同时,还应看到近年来受金融市场竞争加剧、金融创新速度加快、储户资产配置习惯改变等因素影响,大量的存款替代产品不断涌现,如各种银行理财产品、余额宝等“宝宝”产品。因此,各经济主体(包括单位和个人)获取的收益不仅仅是银行存款利息,而且包括理财产品或“宝宝”类产品的收益。因此,为准确判断“正利率”,还是“负利率”,还需要将存款替代产品收益率与CPI进行比较。
根据人民银行调查数据表明,今年第五次降息后,10月24日-10月26日商业银行新吸收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实际加权平均利率为2.02%,高于9月份CPI同比涨幅0.42个百分点。
如果综合考虑各经济主体的投资理财行为,当前存款替代产品收益率普遍高于银行存款利率,更显著高于同期CPI水平。从这一角度来说,目前我国仍处于“正利率”时期。
负利率的两面性
负利率下,流动性最终流向的地方可能并非经济转型重地,而是房市和股市。中国历史上的四次负利率阶段同时也是房价高涨阶段
从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看,零利率、负利率时代的到来,意味着货币政策超级宽松。换句话说,央行正努力把钱从银行里赶出来,让大家去消费、投资。在它的影响下,股市、楼市都会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
2001年,为恢复市场信心,实现美国经济软着陆,美联储在短期内将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由5.5%骤降到了1%,并持续了一年的时间,当年美国核心CPI一直维持在2%以上,这造成了美国的实际负利率。长期负利率导致资金大肆进入房地产投资领域,最终房地产泡沫破裂,直接导致了美国次贷危机的产生。
国际金融论坛研究院执行院长肖耿认为,在负利率情况下,资本市场是没有均衡点的,只有泡沫和泡沫的破裂两个点,因为在理论上是找不到平衡点的。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曾公开表示,美国因长期低利率而导致的房地产泡沫应为前车之鉴。
其实,在世界范围内,去杠杆的经济体一般都经历过负利率时期。美国在大萧条时期就已经实行零利率政策并扭转经济的总需求;相反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拒绝利率快速下行,加深了“逝去的十年”的负面影响。所以,在降低债务压力,驱动经济转型的艰巨任务下,我国可能要经历漫长的负利率时期。
安信证券固定收益部研究主管袁志辉指出,1990年以来,我国实际负利率时期有四次。从形成机制上来讲,都是由于物资短缺或者经济过热引发通胀快速攀升到存款利率以上形成的,随着央行的紧缩货币政策逐步实施,实际利率都很快转正。
负利率下,银行存款、理财产品及其他投资产品的收益都会随之下降,诱导更多资金流向大宗消费品及日用工业品等,从而助推中国制造业指数回升,带动经济回暖,为稳增长奠定基础。
袁志辉认为,相比中国前几次的负利率周期,本次负利率有所不同。尽管2014年底开始央行全面降息降准,利率一路下行,但由于人口红利逐渐消退后的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正驱动通货膨胀率单边缓慢上行。不排除未来存款利率再度低于通货膨胀率的可能。
“令人担忧的是,负利率下,流动性最终去的地方可能并非经济转型重地,而是房市和股市。历史上的四次负利率阶段同时也是房价高涨阶段。从居民财富配置的角度来说,与其负利率存在银行,不如借款买房。”一位南方基金市场部负责人告诉笔者。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历过4次真实利率为负的时期,分别是1992年10月-1995年11月、2003年11月-2005年3月、2006年12月-2008年10月、2010年2月-2012年3月。
国家统计局2013年公布的《1987年以来的国内商品房平均价格及上涨情况概览》显示,在我国4次负利率期间,房地产都呈现出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四个时期商品房价格累计涨幅分别达到60%、34%、12.8%和15%。
不仅如此,上述南方基金市场部负责人还认为,负利率可能进一步引导民众投机投资需求使资金进一步“脱实向虚”,流入房地产及虚拟经济领域,加剧产业泡沫化,不利于中国产业经济结构有效调整。
慧择提示:根据上述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对于中国是否处在负利率时代一直备受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各类理财产品收益率的下滑使得消费者的投资收入日趋减少。负利率具有两面性,所以国家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促进经济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