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今社会,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迅速,逐渐由审批走向常规化,吸引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如今,外资银行开始参与其中,外资银行第一批参与者已经到位。
外资银行第一批参与者
“理论上讲,2012年5月银监会和央行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有关事项通知》之后,外资行已经具有参与资格。”南方某信托公司研究部负责人表示。
虽说如此,到今年才有外资行的项目落地。上述外资银行一位业务人士透露:“外资行做不做与监管紧密相连,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对外资银行在政策上早已放开,但监管真正松口批准是在2014年底。这也是今年机构连续发项目的原因。”
汇丰银行是首家推出此类产品的外资银行。1月13日,汇丰中国发起的“汇元2015年第一期信贷资产证券化信托资产支持证券”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由交银信托担任发行人,发行规模约13.48亿元。
同月,由金谷信托作为发行人,华商银行发行“华商2015年第一期信贷资产证券化信托资产支持证券”。紧接着,在2月上旬,渣打银行也发行“臻骋2015年第一期信贷资产证券化信托资产支持证券”。两只产品规模均约10亿元。
这三家信托机构也成为外资行国内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第一批参与者。发行说明书显示,三只产品的入池资产均为发起机构发放的自营商业贷款,贷款种类属于正常类企业客户贷款。而渣打银行在基础资产选择上有所不同,其入池资产包含银团贷款,这是国内市场的首例尝试。早在2011年,市场上便出现呼吁银团贷款资产证券化的声音。银行的银团贷款多数为持有到期型,若进行资产证券化,能够减少其对银行资本的占用,增加银团贷款的流动性。
渣打中国金融市场部董事总经理叶长远表示:“信贷资产证券化为银行带来了多样化的资金来源,可以有效盘活存量资产,以更好的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但银团贷款的资产集中度高,也存在风险集中的可能。“渣打项目中银团贷款是作为资产池的一部分,且现阶段发起机构都择优选择入池资产,真正的风险现在并不会发生。”前述银行业务人士认为。
“我们看这类产品的信用还有一个标准是结构化比率,次级比例高且发起机构自行认购的产品相当于提升可靠度。”
观察发现,内资行的次级/优先级比率普遍在15%左右,上述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的产品次级/优先级比率则超过25%。如15汇元1,优先档为9.95亿元,次级档约为3.53亿元,由汇丰中国全额自持。
但华商银行产品的结构化设计与内资行类似,比率约17%。上述人士称:“这或与华商银行的股东背景有关。”据了解,华商银行为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有限公司的全资控股子公司。
“类项目收益债券”猜想
自信贷资产证券化转向常规业务以来,发起机构的参与热情逐渐增加,2015年仅1、2月的发行规模便超过2014年之前各年全年的发行规模。
平安证券预测,信贷资产证券化通过资产出表转移风险,降低不良贷款压力,同时增加发起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这些更为中小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所重视。2015年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规模有望破万亿。
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目前已有20家信托公司参与信贷资产证券化,其中昆仑信托是2015年的新晋参与者,另外获得参与资格的已超过30家。
然而,作为信贷资产证券化唯一受托机构的信托公司,业务量的增长却并未带来更多的话语权。去年底的信托业年会上,李伏安强调在信贷资产证券化方面,信托公司要提升话语权和服务质量,避免只做银行等机构的通道。但从信托角度似乎有些难度。
“信托公司比较被动,拥有下游客户者主动权最大,现在下游客户集中在银行手中,改变这点的可能性不大,客户选择银行的理由远多于信托。而承销的主导在券商或银行,信托即使提升自身技术能力也难分羹。”北方地区某中型信托公司执行总裁坦言。
在激烈的竞争下,费率更是被逐步打压。上述执行总裁表示:“现在费率最高的难以达到千分之一,不少项目更是出现固定费率的现象,不再挂钩项目规模。这样和通道业务没有任何差别了。”
面对这一现状,信托公司开始选择从信贷资产证券化中调转方向,意图向企业资产证券化方向倾斜,并且有信托公司已在计划按照资产证券化的理念和技术设计信托产品。
该执行总裁介绍,一些公司打算做的产品类似发改委主导的“项目收益债券”。举例来说,可以对某景区门票进行资产证券化设计,内容可以是门票10年的受益权,再每年根据票面收益进行收益分配这样的形式。
但其亦坦言,想法能否实现还要看监管是否认可,信托公司希望能参考证监会的模式,给公司更多空间。
慧择提示:今年以来,外资银行参与到信贷资产证券化中,第一批参与者已经陆续入场。信贷资产证券化转向常规业务,业务量的增长并未带来更多的话语权,信托公司开始积极谋求话语权。
外资银行第一批参与者
“理论上讲,2012年5月银监会和央行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有关事项通知》之后,外资行已经具有参与资格。”南方某信托公司研究部负责人表示。
虽说如此,到今年才有外资行的项目落地。上述外资银行一位业务人士透露:“外资行做不做与监管紧密相连,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对外资银行在政策上早已放开,但监管真正松口批准是在2014年底。这也是今年机构连续发项目的原因。”
汇丰银行是首家推出此类产品的外资银行。1月13日,汇丰中国发起的“汇元2015年第一期信贷资产证券化信托资产支持证券”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由交银信托担任发行人,发行规模约13.48亿元。
同月,由金谷信托作为发行人,华商银行发行“华商2015年第一期信贷资产证券化信托资产支持证券”。紧接着,在2月上旬,渣打银行也发行“臻骋2015年第一期信贷资产证券化信托资产支持证券”。两只产品规模均约10亿元。
这三家信托机构也成为外资行国内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第一批参与者。发行说明书显示,三只产品的入池资产均为发起机构发放的自营商业贷款,贷款种类属于正常类企业客户贷款。而渣打银行在基础资产选择上有所不同,其入池资产包含银团贷款,这是国内市场的首例尝试。早在2011年,市场上便出现呼吁银团贷款资产证券化的声音。银行的银团贷款多数为持有到期型,若进行资产证券化,能够减少其对银行资本的占用,增加银团贷款的流动性。
渣打中国金融市场部董事总经理叶长远表示:“信贷资产证券化为银行带来了多样化的资金来源,可以有效盘活存量资产,以更好的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但银团贷款的资产集中度高,也存在风险集中的可能。“渣打项目中银团贷款是作为资产池的一部分,且现阶段发起机构都择优选择入池资产,真正的风险现在并不会发生。”前述银行业务人士认为。
“我们看这类产品的信用还有一个标准是结构化比率,次级比例高且发起机构自行认购的产品相当于提升可靠度。”
观察发现,内资行的次级/优先级比率普遍在15%左右,上述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的产品次级/优先级比率则超过25%。如15汇元1,优先档为9.95亿元,次级档约为3.53亿元,由汇丰中国全额自持。
但华商银行产品的结构化设计与内资行类似,比率约17%。上述人士称:“这或与华商银行的股东背景有关。”据了解,华商银行为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有限公司的全资控股子公司。
“类项目收益债券”猜想
自信贷资产证券化转向常规业务以来,发起机构的参与热情逐渐增加,2015年仅1、2月的发行规模便超过2014年之前各年全年的发行规模。
平安证券预测,信贷资产证券化通过资产出表转移风险,降低不良贷款压力,同时增加发起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这些更为中小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所重视。2015年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规模有望破万亿。
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目前已有20家信托公司参与信贷资产证券化,其中昆仑信托是2015年的新晋参与者,另外获得参与资格的已超过30家。
然而,作为信贷资产证券化唯一受托机构的信托公司,业务量的增长却并未带来更多的话语权。去年底的信托业年会上,李伏安强调在信贷资产证券化方面,信托公司要提升话语权和服务质量,避免只做银行等机构的通道。但从信托角度似乎有些难度。
“信托公司比较被动,拥有下游客户者主动权最大,现在下游客户集中在银行手中,改变这点的可能性不大,客户选择银行的理由远多于信托。而承销的主导在券商或银行,信托即使提升自身技术能力也难分羹。”北方地区某中型信托公司执行总裁坦言。
在激烈的竞争下,费率更是被逐步打压。上述执行总裁表示:“现在费率最高的难以达到千分之一,不少项目更是出现固定费率的现象,不再挂钩项目规模。这样和通道业务没有任何差别了。”
面对这一现状,信托公司开始选择从信贷资产证券化中调转方向,意图向企业资产证券化方向倾斜,并且有信托公司已在计划按照资产证券化的理念和技术设计信托产品。
该执行总裁介绍,一些公司打算做的产品类似发改委主导的“项目收益债券”。举例来说,可以对某景区门票进行资产证券化设计,内容可以是门票10年的受益权,再每年根据票面收益进行收益分配这样的形式。
但其亦坦言,想法能否实现还要看监管是否认可,信托公司希望能参考证监会的模式,给公司更多空间。
慧择提示:今年以来,外资银行参与到信贷资产证券化中,第一批参与者已经陆续入场。信贷资产证券化转向常规业务,业务量的增长并未带来更多的话语权,信托公司开始积极谋求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