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保险资金正在成为商业地产的投资新贵,一边是拥有大量闲置资金的保险公司,另一边则是“求钱若渴”的房地产企业,仿佛是天造地设佳偶天成。
2013年,平安以2.6亿英镑买下伦敦劳合社大楼;紧接着,中国人寿联合卡塔尔控股,斥资84亿人民币买下伦敦金丝雀码头10UpperBankStreet大楼90%的股权;上个月,安邦保险斥资120亿人民币从希尔顿国际集团手中收购了纽约具有标志性的华尔道夫酒店。
另有消息称,伦敦最大也是价格最高的办公楼之一——汇丰控股的全球总部大楼近期引来数百家机构问询与竞购,其中就包括了中国平安和中国人寿。
国内市场也不平静。前不久,太平人寿与北京置地签署了《金融街广安中心D地块项目写字楼订购协议书》,交易总价款约为50.19亿元。就在上周,中国平安旗下平安不动产管理的深圳联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24.1亿元的总价,拿下天河区黄云路华美牛奶厂两大地块。
保险资金对于商业地产的钟爱令人瞠目。究竟是商业地产进入了价值低洼,还是保险资金的疯狂围猎?保险机构的举动仍值得商榷,但不可否认的是,险资对于商业地产的青睐已由此前的“暗度陈仓”变为“攻城掠地”。
事实上,保险资金的大举围猎与监管政策放宽紧密相关。险资对于不动产的投资始于2010年,到了2012年,保监会正式允许保险公司进行境外投资。原有投资形式的限制,加上监管放行,使得保险机构近两年在商业地产投资如雨后春笋般露出嫩芽。
此前,保险机构在资产配置上主要原则为:加大利率资产配置、增加非标资产配置以及尽量减少股权类资产配置。然而,从今年下半年开始,保险机构的资产配置结构开始进入调整期,今后非债权类资产的配置比例将提高,其中就包括权益类资产和房地产投资等。
不过,对于商业地产的投资,市场上一直有各种不同的观点,其中就有专家认为,当前房地产市场可能面临大周期的调整,如果在错误的时机入场,投资商业地产同样可能亏损。与投资商业地产的“地段”原则相比,“时机”更加重要。而眼下还不是投资商业地产的最好时机。认为,对于年化收益率在5%左右的保险机构而言,投资收益率高达10%左右的商业地产的确属于秀色可餐型,非常值得尝试。虽然保险机构对房地产行业风险的判断尚显经验不足,但保险机构并非猎奇者,早已从过去的盲目冒进回归到理性判断。
此外,对于市值颇大、资金雄厚的保险机构而言,商业地产的投资仅仅是其放在另外一个篮子里的鸡蛋,属于分散投资的一种形式,实在无需过度解读。
慧择提示:综上可知,保险资金在商业地产上的投资力度持续加大,与监管政策放宽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商业地产投资有一定的风险,保险公司扫楼已经逐渐回归理性选择,错误时机入场有可能会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