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近日发布的2013年全国社保基金决算报告显示,2013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基金收入20790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4%;支出16699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0%。2014年前3个季度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6310亿元,增幅12.6%;支出14635亿元,增幅19.6%。2009年以来,除2011年外,其余年份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均出现了支出增长率高于收入增长率的情况。另据今年4月份财政部公布的2014年全国社保基金预算数据,2014年企业职工养老金收入21489亿元,其中,保险费收入17554亿元,财政补贴收入3038亿元;支出19117亿元。也就是说,如果剔除财政补贴因素,支出在绝对数上也将高于支出1500亿元。
究其原因,就在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收支并未建立“同频共振”的机制,各有各的决定因素,不平衡势在必然。一方面,企业职工养老金收入与全国城镇在岗职工的社会平均工资直接挂钩。2007年全国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接近2.5万元,同比增幅高达19%;2008年增幅有所回落,达17.2%;随后几年增幅逐渐递减,2013年,社会平均工资增幅仅相当于2007年的一半左右,为10.1%。企业职工养老金收入增幅也因此放缓。而与此同时,因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已经连续10年上调,近年来每年的调整幅度都在10%左右,一增一减间,最终导致了收入增速小于支出增幅的局面。加之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偏低、退休人口增加以及违规提前退休等问题,均对养老基金的收支平衡造成不利影响。
人社部发言人表示,虽然基金支出增幅大于收入增幅,但养老金总收入仍然大于总支出,能够确保当期养老金的发放和支付。笔者也认为,企业基本养老金近期不会出现支付危机,即便出现了支付缺口,政府财政也有能力弥补,确保养老金的发放。但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没有近忧必有远患。企业基本养老保险既需要权宜之计,也需要长远规划。
就近期而言,利用国企改革过程中减持部分国有股份,补充到养老保险基金中。造成目前养老金支出过快增长的原因之一是来源于历史欠账,即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基数过低,通过逐年提高支付水平来养老金支付额,这部分支付显然是没有资金来源支持的。用国有股减持收入补充养老金,既有利于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更好实现,对解决养老金收支平衡而言,也是一条比较现实的出路。
就长远而言,尽快实现以现收现付制为主向以个人养老金账户为主的模式转变。我国目前的企业养老金制度是以现收现付制为主的混合模式,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国家统筹养老金收支,且根据生活和物价水平的变化有计划地调整养老金支付水平;但缺点是容易导致养老金收支的脱节,给政府财政造成过大压力;而以个人养老金账户为主的模式,未来的养老金支付以职工和企业上缴的养老金为基础,多缴多付,少缴少付,收支挂钩,不易导致支付缺口。缺点是不能体现共济性,对低收入着倾斜不够。但长期而言,这种模式可以鼓励人们努力工作,延迟退休,以提高自己的养老金支付水平和退休生活质量。现收现付和个人养老金账户相结合,以后者为主,将是未来解决养老金平衡问题的现实选择。另外,结合个人养老金账户制度,鼓励灵活退休,减少和杜绝违规提前退休,也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收支平衡发挥积极作用。
慧择提示:现如今,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收支缺口有增大趋势,前景不容乐观。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养老基金收支不平衡。在这种形势下,只有标本兼治、远近统筹,建立起保障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收支平衡的长效机制,才能消除公众对养老金运行风险的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