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称不公平对待可能性小
“为一只基金的利益而损害另一只基金利益的行为,违背了受益人利益最大化原则,也违背了受托人义务,应当禁止这种行为。”9月19日,就《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中,关于不得“不公平地对待其管理的不同基金财产”,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如是解释。
多位受访的知名私募人士说,一方面,是从主观意愿上,私募基金管理人这样做的动机不强。除非某只基金是自有资金,那么区别对待,就不是单纯的不公平,而是将涉及严重违规违法的利益输送;另一方面,该类违规行为不好界定。怎样算作区别对待?“给每一位持有人创造最大收益,是每一位私募基金管理人的义务,也是最大愿望,因为私募基金的盈利机制、激励机制都与产品业绩挂钩,只有业绩好才能拿到提成,只有业绩好才能有下一步的发展。”上海某私募基金投资总监陈修表示。
其实,据观察,在众多私募基金投资者看来,所谓不公平对待不同基金财产,主要是体现在“同门”基金产品业绩分化上。如好买基金一位理财经理就表示,私募基金的投资者都是高净值客户,大多有一些投资经验,且倾向于中长线投资,他们虽然可以容忍短期内与同公司产品及其他公司产品的业绩差异,但若长期存在距离,质疑声还是会很大的。
截至目前,采访到的私募基金负责人,尚无一人坦陈自己有区别对待所管理的基金,都表示没有也不会做用某只基金的资金去托其他基金的盘的事情,但他们并不否认行业内或可能存在这种现象。深圳某位私募人士表示,也许有些私募可能会在刚刚起步或后续需要营销时,为了打造品牌,吸引投资者,从而发行更多产品、更大规模,而采取这样的做法。
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在私募基金领域,同一公司同一投资经理管理的多只产品出现业绩分化并非个别案例,也一直存在,甚至在业内看来,已是一种常见现象。对此,格上理财的分析人士表示,虽然不排除有私募公司为做强其中某只基金而重点加码,导致其他基金业绩不佳,但这种概率不大,同一基金管理人名下多只产品业绩参差不齐还有很多原因,如成立时点不同、基金规模不同、风格不同、持股不同等,即使同一时间成立、同一人管理,也可能不同时买入同种股票。
同门产品年业绩差异最多达70%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协会特别会员部韩冰日前介绍,截至今年8月31日,私募基金管理人已完成登记备案的有4204家,旗下管理的私募基金合计有6182只,平均每家1.47只,管理规模达22571亿元。而格上理财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9月25日,纳入其统计的935家私募公司中旗下产品有10只以上的已达到36家,虽然多是2007年、2008年成立的公司,但也不乏友山基金、白石资产、富善投资、鹏扬投资、淘利资产、涌峰投资等2010年后新成立的。其中,旗下产品最多的前十大私募公司依次是朱雀投资39只、星石投资30只、鼎诺投资27只、中睿合银20只、从容投资20只、涌峰投资19只、重阳投资19只、新价值投资19只、武当资产17只、双隆资产17只,以及同是17只产品的创赢投资和盈融达投资。
富善投资是成立时间最短,而旗下产品最多的私募公司,现有13只产品,都是中性策略型,目前来看,产品均盈利,业绩差异也不大;泽福投资亦是2013年成立的公司,现发行四只产品,是近两年新成立私募发行产品第二多的公司,与富善投资有些不同的是,今年以来,四只产品中两只盈利两只亏损,而累计收益,最高的海川1号增长25.95%,但海川3号却暂时亏损5.63%。此外,从产品业绩上看,据朝阳永续9月25日的统计数据,今年业绩最好的私募基金产品是泽熙3期,至9月19日的收益率达到了111.1%;其次是创势翔1号,至8月20日为89.51%;泽熙4期位居第三,至9月19日的收益率为75.72%。总体来讲,泽熙投资今年表现格外抢眼,从泽熙1期到泽熙5期均有不小斩获,收益率最低的泽熙5期今年也收获了41.97%,稍有遗憾的是,五只产品间的差距仍然较大,最高收益率和最低收益率产品相差近70%。
创势翔亦然,创势翔1号在广州创势翔的所有产品中继续“一骑绝尘”,今年以来的业绩也远远甩开其他“兄弟”,根据最新披露的业绩数据,其与创势翔辉煌和创势翔盛世的收益率均相差逾60%,与最新成立创势翔禅易相比更相差超过70%,好在该公司旗下产品也均为正收益。绩差的私募基金产品方面,目前垫底的是时策1期,今年以来收益率为-32.72%;其次是申易畅享2期,收益率-30.89%,第三是申易畅享1期,收益率为-30.56%,需要说明的是,涉及的两家私募公司都仅有这些产品,因此基本不存在业绩差异。
上海一家小型私募公司负责人袁涛告诉笔者,其实做私募并不容易,不仅仅是要求投研能力,既然成立了公司,走上阳光私募的道路,大家都有做大规模的欲望,否则私下代人理财就好。而公司运营需要费用,私募基金的收入来源主要靠业绩提成及管理费,在牛市环境下还好,2008年以来,漫漫熊市,赚钱很难,若想生存,增加管理费收入是一种手段,那么就需要发行新产品,扩大规模,但这是“饮鸩止渴”,想做大这份事业都不会这样做。民森投资相关负责人介绍,一般情况下,大型私募同期发行的产品,建仓买入股票时都是“一个动作”,尽量减少业绩差异,原来并不是为监管,而是免于被投资者诟病。
慧择提示:通过以上描述,我们可以得知,证监会要求基金管理人应公平地对待其管理的每一只基金。而同门产品年收益最多差七成,私募基金称不公平对待可能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