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受市场经济发展良好发展的影响,我国基金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但近期,华安基金高管与股权不断震荡,规模排名更是一路下滑,以下是具体情况。
“共振效应”引爆:高管和股权接连变动
在短短一周的时间内,华安基金接连发布董事长和总经理变更公告,高层动荡之剧烈让业内惊诧不已。其实,华安基金这位新掌门在业内并不陌生。公开资料显示,朱学华是大专学历,曾任上海财政证券有限公司党总支副书记,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副董事长、副总经理,海际大和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而华安基金总经理离职则荡起更多涟漪。早在公告发布的6天前就有媒体曝出消息,上海市金融工委于9月11日下午在华安基金公司内部宣布,根据国资企业相关规定和李勍的个人请辞,决定免去其华安基金总经理职务,未来这一离职程序还需要经过董事会批准。
“根据国资企业相关规定”的这一表述引来市场人士纷纷猜测,业内主流看法是,李勍是因外籍身份和“裸官”被免职的。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5年前,李勍正是凭借其“外籍身份和在海外工作多年”的海归背景,通过“全球竞聘”上任华安基金总经理一职的。
也有分析称,李勍的离开或许跟公司这几年来的业绩惨淡有关。公司规模不断缩水,投研核心人物王国卫、多位副总经理以及业务骨干相继离开,让这家“老十家”基金公司风光不再。公司股东对于总经理的人选或另有考虑。除了高管的剧烈动荡之外,华安基金还将面临股权的再一次变动。今年3月份,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发布消息称,华安基金的五大股东之一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以6亿元的价格转让其所持有的全部20%华安基金股权。业内人士称,剧烈的高层和股权动荡,无疑让深陷泥潭的华安基金雪上加霜,公司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大。
投资总监“悬空”“一拖多”现象严重
除了总经理的位子空缺暂由董事长代任之外,公司的投资总监一职也迟迟未能找到合适人选。而在基金经理层,“一拖多”现象十分严重,甚至出现基金业内罕见的“一拖十”,这些都彰显出华安基金人才短缺的困境。
业内人士称,“一拖多”问题加剧,容易使得基金经理分身乏术,顾此失彼。同时,一旦某个基金经理发生变动便会同时牵涉多只基金,从而影响公司整体业绩的稳定。不得不提的是,华安基金就曾于今年8月30日同时发布10则基金经理变更公告,原因只有一个,即基金经理张晟刚因个人原因离职。其中涉及的基金包括华安季季鑫短期理财债券基金、华安月安鑫短期理财债券基金、华安月月鑫短期理财债券基金、华安日日鑫货币、华安年年红债券基金、华安汇财通货币、华安纯债债券基金、华安保本混合基金、华安现金富利货币基金、华安7日鑫短期理财债券基金。目前,华安基金旗下共有基金52只,基金经理20人,平均每人管理着2.6只基金产品。除了刚刚离职的张晟刚“一拖十”之外,贺涛在同时掌管着十只基金产品之余,还担任着固定收益部副总监的职位。另外,郑可成也同时掌管着七只基金产品。
公开资料显示,贺涛曾任长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债券研究员,华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债券研究员、债券投资风险管理员、固定收益投资经理。2008年4月起担任华安稳定收益基金的基金经理,2011年6月起同时担任华安可转换债券基金的基金经理,2012年12月起同时担任华安信用增强债券基金的基金经理,2013年6月起同时担任华安双债添利债券基金的基金经理、固定收益部助理总监,2013年8月起担任固定收益部副总监,2013年10月起同时担任华安月月鑫短期理财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华安季季鑫短期理财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华安月安鑫短期理财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华安现金富利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2014年7月17日起任华安汇财通基金的基金经理。
郑可成曾任闽发证券有限公司债券研究员、益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固定收益研究员、基金经理,2009年7月加入华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担任固定收益部债券投资经理,2010年12月起担任华安稳固收益债券基金的基金经理,2012年9月7日起担任华安安心收益债券基金的基金经理,2012年11月26日起担任华安日日鑫货币市场基金的基金经理,2012年12月起担任华安信用增强债券型基金基金经理,2013年5月起任华安保本混合型基金的基金经理,2014年8月起任华安7日鑫短期理财债券型基金、华安年年红定期开放债券型基金基金经理。
除此之外,在华安基金公司内部,基金经理“一拖五”、“一拖四”也相当普遍。人才的大量流失严重制约着华安基金的发展和创新。
从华丽到平淡:规模跌出前十
华安基金成立于1998年6月,是国内首批基金管理公司之一,注册资本1.5亿元,公司总部设在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
成立之初,华安基金可谓风生水起。2001年9月,公司管理资产规模在业内率先突破了100亿元。2005年4月份,资产规模一举突破500亿元,一个月之后,即当年5月份的资产规模突破600亿元,2007年底时已成功迈进千亿元俱乐部,规模排名稳居前十位。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时,华安基金的资产规模达到近年来高点的932亿元,此后便不断缩水。截至2013年底时,资产规模缩水至827亿元;截至2014年二季度末时资产规模降至678亿元,距离2012年底时已缩水近三成。今年以来的规模排名一度下探至第14位。规模保卫站显得尤为迫切。
从创新角度来说,昔日的华安基金也是“敢为天下先”,曾创出业内多个第一。2001年9月,推出国内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证券投资基金。2002年11月,推出了国内第一只指数增强型证券投资基金―――华安上证180指数增强型证券投资基金。2003年12月,推出国内第一批货币市场基金―――华安现金富利投资基金。2004年5月,成为国内第一家获得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开放式回购交易资格的基金公司。2006年10月,推出了中国第一只海外投资基金(QDII)华安国际配置,开启海外投资先河。2008年4月,推出了旗下第一只债券型基金。2009年9月,推出中国境内第一只ETF联接基金―――华安上证180ETF联接基金。但是近几年来,却难以见到华安基金创新的身影,特别是在互联网金融突飞猛进的当下,各基金公司加大马力,不断创新投研理念和营销策略,华安基金却对此无所作为而被甩在了身后。
从业绩上来说,华安基金也几无亮点可言。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16日,华安基金旗下的11只普通股票型基金中,除了今年4月份新成立的华安大国新经济之外,业绩最好的当属华安科技动力,以21.20%的收益率在365只同类基金中排名第31位。华安逆向策略和华安行业轮动分别以12.46%和12.45%的收益率排名第96位和第97位,其余7只基金均排名200名开外。面对高层与股权的震荡,如何实现公司的平稳过渡,重塑投研体系和创新机制,以及如何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缓解人才短缺的困境,带领华安基金打一场成功的规模翻身仗,这些重任都一并落在了“后李勍”时代的接班人肩上。
慧择提示:通过以上描述,我们可以得知,近期华安基金高管与股权接连变动,而基金经理层“一拖多”现象也十分严重。此外,华安基金今年以来规模不断缩水,排名一度下探至第14位。
“共振效应”引爆:高管和股权接连变动
在短短一周的时间内,华安基金接连发布董事长和总经理变更公告,高层动荡之剧烈让业内惊诧不已。其实,华安基金这位新掌门在业内并不陌生。公开资料显示,朱学华是大专学历,曾任上海财政证券有限公司党总支副书记,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副董事长、副总经理,海际大和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而华安基金总经理离职则荡起更多涟漪。早在公告发布的6天前就有媒体曝出消息,上海市金融工委于9月11日下午在华安基金公司内部宣布,根据国资企业相关规定和李勍的个人请辞,决定免去其华安基金总经理职务,未来这一离职程序还需要经过董事会批准。
“根据国资企业相关规定”的这一表述引来市场人士纷纷猜测,业内主流看法是,李勍是因外籍身份和“裸官”被免职的。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5年前,李勍正是凭借其“外籍身份和在海外工作多年”的海归背景,通过“全球竞聘”上任华安基金总经理一职的。
也有分析称,李勍的离开或许跟公司这几年来的业绩惨淡有关。公司规模不断缩水,投研核心人物王国卫、多位副总经理以及业务骨干相继离开,让这家“老十家”基金公司风光不再。公司股东对于总经理的人选或另有考虑。除了高管的剧烈动荡之外,华安基金还将面临股权的再一次变动。今年3月份,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发布消息称,华安基金的五大股东之一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以6亿元的价格转让其所持有的全部20%华安基金股权。业内人士称,剧烈的高层和股权动荡,无疑让深陷泥潭的华安基金雪上加霜,公司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大。
投资总监“悬空”“一拖多”现象严重
除了总经理的位子空缺暂由董事长代任之外,公司的投资总监一职也迟迟未能找到合适人选。而在基金经理层,“一拖多”现象十分严重,甚至出现基金业内罕见的“一拖十”,这些都彰显出华安基金人才短缺的困境。
业内人士称,“一拖多”问题加剧,容易使得基金经理分身乏术,顾此失彼。同时,一旦某个基金经理发生变动便会同时牵涉多只基金,从而影响公司整体业绩的稳定。不得不提的是,华安基金就曾于今年8月30日同时发布10则基金经理变更公告,原因只有一个,即基金经理张晟刚因个人原因离职。其中涉及的基金包括华安季季鑫短期理财债券基金、华安月安鑫短期理财债券基金、华安月月鑫短期理财债券基金、华安日日鑫货币、华安年年红债券基金、华安汇财通货币、华安纯债债券基金、华安保本混合基金、华安现金富利货币基金、华安7日鑫短期理财债券基金。目前,华安基金旗下共有基金52只,基金经理20人,平均每人管理着2.6只基金产品。除了刚刚离职的张晟刚“一拖十”之外,贺涛在同时掌管着十只基金产品之余,还担任着固定收益部副总监的职位。另外,郑可成也同时掌管着七只基金产品。
公开资料显示,贺涛曾任长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债券研究员,华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债券研究员、债券投资风险管理员、固定收益投资经理。2008年4月起担任华安稳定收益基金的基金经理,2011年6月起同时担任华安可转换债券基金的基金经理,2012年12月起同时担任华安信用增强债券基金的基金经理,2013年6月起同时担任华安双债添利债券基金的基金经理、固定收益部助理总监,2013年8月起担任固定收益部副总监,2013年10月起同时担任华安月月鑫短期理财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华安季季鑫短期理财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华安月安鑫短期理财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华安现金富利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2014年7月17日起任华安汇财通基金的基金经理。
郑可成曾任闽发证券有限公司债券研究员、益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固定收益研究员、基金经理,2009年7月加入华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担任固定收益部债券投资经理,2010年12月起担任华安稳固收益债券基金的基金经理,2012年9月7日起担任华安安心收益债券基金的基金经理,2012年11月26日起担任华安日日鑫货币市场基金的基金经理,2012年12月起担任华安信用增强债券型基金基金经理,2013年5月起任华安保本混合型基金的基金经理,2014年8月起任华安7日鑫短期理财债券型基金、华安年年红定期开放债券型基金基金经理。
除此之外,在华安基金公司内部,基金经理“一拖五”、“一拖四”也相当普遍。人才的大量流失严重制约着华安基金的发展和创新。
从华丽到平淡:规模跌出前十
华安基金成立于1998年6月,是国内首批基金管理公司之一,注册资本1.5亿元,公司总部设在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
成立之初,华安基金可谓风生水起。2001年9月,公司管理资产规模在业内率先突破了100亿元。2005年4月份,资产规模一举突破500亿元,一个月之后,即当年5月份的资产规模突破600亿元,2007年底时已成功迈进千亿元俱乐部,规模排名稳居前十位。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时,华安基金的资产规模达到近年来高点的932亿元,此后便不断缩水。截至2013年底时,资产规模缩水至827亿元;截至2014年二季度末时资产规模降至678亿元,距离2012年底时已缩水近三成。今年以来的规模排名一度下探至第14位。规模保卫站显得尤为迫切。
从创新角度来说,昔日的华安基金也是“敢为天下先”,曾创出业内多个第一。2001年9月,推出国内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证券投资基金。2002年11月,推出了国内第一只指数增强型证券投资基金―――华安上证180指数增强型证券投资基金。2003年12月,推出国内第一批货币市场基金―――华安现金富利投资基金。2004年5月,成为国内第一家获得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开放式回购交易资格的基金公司。2006年10月,推出了中国第一只海外投资基金(QDII)华安国际配置,开启海外投资先河。2008年4月,推出了旗下第一只债券型基金。2009年9月,推出中国境内第一只ETF联接基金―――华安上证180ETF联接基金。但是近几年来,却难以见到华安基金创新的身影,特别是在互联网金融突飞猛进的当下,各基金公司加大马力,不断创新投研理念和营销策略,华安基金却对此无所作为而被甩在了身后。
从业绩上来说,华安基金也几无亮点可言。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16日,华安基金旗下的11只普通股票型基金中,除了今年4月份新成立的华安大国新经济之外,业绩最好的当属华安科技动力,以21.20%的收益率在365只同类基金中排名第31位。华安逆向策略和华安行业轮动分别以12.46%和12.45%的收益率排名第96位和第97位,其余7只基金均排名200名开外。面对高层与股权的震荡,如何实现公司的平稳过渡,重塑投研体系和创新机制,以及如何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缓解人才短缺的困境,带领华安基金打一场成功的规模翻身仗,这些重任都一并落在了“后李勍”时代的接班人肩上。
慧择提示:通过以上描述,我们可以得知,近期华安基金高管与股权接连变动,而基金经理层“一拖多”现象也十分严重。此外,华安基金今年以来规模不断缩水,排名一度下探至第14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