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很多投资者都开始投资迷你基金,在不少投资者思考如何实现盈利时。然而,据了解,汇添富公布将主动清盘旗下汇添富28天理财基金,该则消息一经发布,就受到很多投资者关注。
截至8月28日收盘,133只基金中净值增长率为负的共36只,占27%左右。其中银河沪深300成长最低,为-10.35%,其规模为4800万。
如果不是汇添富的一纸公告,“迷你基金”的问题还将犹如往常一般虽然不断被热炒,但从未有过实质性进展。正是汇添富28天理财这只第一个吃螃蟹的基金,为130余只“迷你基金”的归属破开了另一个方向――死扛之外,主动放弃或许不是一条更佳道路。
就133只基金今年以来的业绩表现来看,超过2/3业绩表现为正,其中净值增长率在10%以上的有13只,大摩主题优选以17.36%的成绩位列第一。
这些基金是否真正差到必须清盘,又或还有缓转的可能?是撒手撤盘,还是权衡求变?这是基金公司需要考量的问题,也是投资人必须共同参与的决策。
交银1/5基金清盘线之下
8月16日,汇添富基金发布的一则公告迅速在基金业掀起波澜。
根据这则公告,汇添富旗下汇添富28天理财基金拟于9月16日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汇添富28天理财基金将成为国内基金业发展16年来首个主动清盘的公募基金。
而早在汇添富发布该则公告的前一天,中国基金业协会在山东组织召开了“中国基金业协会产品销售专家委员会”。据笔者此前采访到的一名与会人士透露,会上主要谈了基金业“关停并转”,“汇添富在会上已经谈了想法,并且呼吁大家跟上,由他们来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从会上来看,大公司也有这个动力和共识去做清盘的,今年主动做清盘的基金应该不会少。”
而在此之前,“迷你基金”退市的问题一直是行业问题,今年以来“迷你基金”的数量更是迅速增多。
据天相投顾统计显示,截至2014年6月底,1712只基金合计净值规模3.61万亿元,单只平均规模21.08亿元。其中净值规模低于2亿元即普通基金成立门槛的有499只,占到了近三成;跌破5000万元警戒线的多达133只,比去年底的69只增多了近一倍。
从单个基金公司拥有的“迷你基金”数量来看,交银施罗德旗下共有7只“迷你基金”,在众多基金公司中位列第一。而交银施罗德目前旗下共有35只基金,因此仅“迷你基金”就占到了1/5;信诚、银华紧随其后,各有6只;富国基金、富安达、国泰、上投摩根等基金公司“迷你基金”数量亦多达5只。
另据Wind数据显示,在众多“迷你基金”中,基金年中规模跌破1000万元的共有10只。工银瑞信标普全球资源净值最小,只有243.64万元。
对于“迷你基金”数量今年以来的翻倍式增长,华泰联合王乐乐认为,“本来池里的水一共就这么多,基金总数越来越多,整个市场的产品不断丰富,同质化产品也不断出现,‘迷你基金’自然就会变多。”
据统计,目前基金业已经基本跨入“2000时代”,此前跑马圈地的粗放式发展期已基本结束,而进入到创新发展时期,妥善解决“迷你基金”退市问题成为行业新陈代谢的关键一步。
不该“一刀切”
在“迷你基金”日益增多的背景下,汇添富28天理财的拟清盘计划似乎划开了一个口子,市场上支持“迷你基金”清盘的声音也愈加热烈。
东吴基金总经理任少华认为,“‘迷你基金’清盘是迟早的事,之前是基金公司对政策的不了解,也不敢做,现在汇添富做了以后会带动趋势。因为这些清盘线以下的基金确实是对基金公司资源的浪费,5000万的基金有时候甚至养不活一个基金经理。”
而华南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投资总监对“迷你基金”清盘也非常认可,“‘迷你’基金就应该清盘掉,那么点规模即使能赚到钱,那些钱也可忽略不计,基金公司没必要分散那么多精力来管这些小基金。许多小基金其实都是因为业绩差才没人追捧,基金公司没必要死撑。”
笔者统计了130余只“迷你基金”今年以来的净值增长率,截至8月28日收盘,133只基金中净值增长率为负的共36只,占27%左右。其中银河沪深300成长最低,为-10.35%,其规模为4800万。
相较之下,超过2/3的“迷你基金”净值增长率为正,其中净值增长率在10%以上的共有13只,大摩主题优选、大成中证500深市ETF、鹏华中证信息技术分别以17.36%、15.09%、14.30%位列前三。如此看来,“迷你基金”业绩也未如大家理所当然认为的那般差,为何规模却没有能发展起来?对于其中业绩尚好的基金,又该如何处理?
华泰联合王乐乐向笔者解释道,“从短期来看确实存在一种现象,就是基金稍微取得一点收益就被投资人赎回,从而导致回报为正规模却在变小的看似不合逻辑的情况。但从长期来看绝对不是这样的,沦为‘迷你基金’绝非投资人不理智,而是这只基金长期业绩不突出所致。”
一家旗下拥有好几只“迷你基金”的基金公司则表示,“迷你基金”的形成存在更多的原因。首先,相关基金经理有不太好的历史业绩,或者业绩还没有做出来,未能吸引投资者持续购入;其次,由于这些迷你产品对于基金公司的利润边际贡献度低,因此,从公司经营的角度来看,这些基金也处于次要的位置。对于当前这130多只“迷你基金”而言,“一刀切”显然是不理智的做法,基金公司本身的成本以及投资人的意见成为必须考虑的两大因素。
华南一名公募人士表示,“这些‘迷你基金’其实就相当于一个壳,这个壳如果还有价值那就加大营销力度壮大其规模,如果营销的成本比这个壳本身的价值还大,那就直接选择放弃。”
而据笔者了解到,广发基金内部正积极谋求小基金转型。例如广发聚祥由保本转为混合型;成立于2011年8月5日的广发聚利将由三年期封闭式一级债基转型为开放式债基(LOF);广发聚源一年定期债也改为开放式基金。
而早在广发之前,大成中证500沪市ETF联接基金转型为大成健康产业股票基金,成为第一只成功转型的迷你基金。
转型并非易事,除了基金公司内部做好协调,与投资人之间的沟通也十分关键。
“目前我们有通过电话、短信等进行沟通,有的还要召开持有人大会。不过虽然持有人各种态度都有,但只要基金赚钱了,与投资者讲清楚利害关系,他们还是比较支持的。”一家正在谋求小基金转型的基金公司向笔者透露道。
不过,王乐乐认为转型并非最佳之策。“我认为应该合并为主,转型其次,再是清盘。转型相当于发了一个新产品,从延续性而言投资人体验并不好。应该尽可能让‘迷你基金’合并到基金公司的一些明星基金上,通过费用减免的方式使客户从旧基金转向新基金,保持用户的延续性。”
慧择提示:综上可知,汇添富28天理财基金成基金业首个主动清盘的公募基金,在其影响下,交银两成基金清盘线以下。但基金公司需慎对迷你基金一刀切,其实,理性转型迷你基金也是一个好办法。
截至8月28日收盘,133只基金中净值增长率为负的共36只,占27%左右。其中银河沪深300成长最低,为-10.35%,其规模为4800万。
如果不是汇添富的一纸公告,“迷你基金”的问题还将犹如往常一般虽然不断被热炒,但从未有过实质性进展。正是汇添富28天理财这只第一个吃螃蟹的基金,为130余只“迷你基金”的归属破开了另一个方向――死扛之外,主动放弃或许不是一条更佳道路。
就133只基金今年以来的业绩表现来看,超过2/3业绩表现为正,其中净值增长率在10%以上的有13只,大摩主题优选以17.36%的成绩位列第一。
这些基金是否真正差到必须清盘,又或还有缓转的可能?是撒手撤盘,还是权衡求变?这是基金公司需要考量的问题,也是投资人必须共同参与的决策。
交银1/5基金清盘线之下
8月16日,汇添富基金发布的一则公告迅速在基金业掀起波澜。
根据这则公告,汇添富旗下汇添富28天理财基金拟于9月16日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汇添富28天理财基金将成为国内基金业发展16年来首个主动清盘的公募基金。
而早在汇添富发布该则公告的前一天,中国基金业协会在山东组织召开了“中国基金业协会产品销售专家委员会”。据笔者此前采访到的一名与会人士透露,会上主要谈了基金业“关停并转”,“汇添富在会上已经谈了想法,并且呼吁大家跟上,由他们来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从会上来看,大公司也有这个动力和共识去做清盘的,今年主动做清盘的基金应该不会少。”
而在此之前,“迷你基金”退市的问题一直是行业问题,今年以来“迷你基金”的数量更是迅速增多。
据天相投顾统计显示,截至2014年6月底,1712只基金合计净值规模3.61万亿元,单只平均规模21.08亿元。其中净值规模低于2亿元即普通基金成立门槛的有499只,占到了近三成;跌破5000万元警戒线的多达133只,比去年底的69只增多了近一倍。
从单个基金公司拥有的“迷你基金”数量来看,交银施罗德旗下共有7只“迷你基金”,在众多基金公司中位列第一。而交银施罗德目前旗下共有35只基金,因此仅“迷你基金”就占到了1/5;信诚、银华紧随其后,各有6只;富国基金、富安达、国泰、上投摩根等基金公司“迷你基金”数量亦多达5只。
另据Wind数据显示,在众多“迷你基金”中,基金年中规模跌破1000万元的共有10只。工银瑞信标普全球资源净值最小,只有243.64万元。
对于“迷你基金”数量今年以来的翻倍式增长,华泰联合王乐乐认为,“本来池里的水一共就这么多,基金总数越来越多,整个市场的产品不断丰富,同质化产品也不断出现,‘迷你基金’自然就会变多。”
据统计,目前基金业已经基本跨入“2000时代”,此前跑马圈地的粗放式发展期已基本结束,而进入到创新发展时期,妥善解决“迷你基金”退市问题成为行业新陈代谢的关键一步。
不该“一刀切”
在“迷你基金”日益增多的背景下,汇添富28天理财的拟清盘计划似乎划开了一个口子,市场上支持“迷你基金”清盘的声音也愈加热烈。
东吴基金总经理任少华认为,“‘迷你基金’清盘是迟早的事,之前是基金公司对政策的不了解,也不敢做,现在汇添富做了以后会带动趋势。因为这些清盘线以下的基金确实是对基金公司资源的浪费,5000万的基金有时候甚至养不活一个基金经理。”
而华南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投资总监对“迷你基金”清盘也非常认可,“‘迷你’基金就应该清盘掉,那么点规模即使能赚到钱,那些钱也可忽略不计,基金公司没必要分散那么多精力来管这些小基金。许多小基金其实都是因为业绩差才没人追捧,基金公司没必要死撑。”
笔者统计了130余只“迷你基金”今年以来的净值增长率,截至8月28日收盘,133只基金中净值增长率为负的共36只,占27%左右。其中银河沪深300成长最低,为-10.35%,其规模为4800万。
相较之下,超过2/3的“迷你基金”净值增长率为正,其中净值增长率在10%以上的共有13只,大摩主题优选、大成中证500深市ETF、鹏华中证信息技术分别以17.36%、15.09%、14.30%位列前三。如此看来,“迷你基金”业绩也未如大家理所当然认为的那般差,为何规模却没有能发展起来?对于其中业绩尚好的基金,又该如何处理?
华泰联合王乐乐向笔者解释道,“从短期来看确实存在一种现象,就是基金稍微取得一点收益就被投资人赎回,从而导致回报为正规模却在变小的看似不合逻辑的情况。但从长期来看绝对不是这样的,沦为‘迷你基金’绝非投资人不理智,而是这只基金长期业绩不突出所致。”
一家旗下拥有好几只“迷你基金”的基金公司则表示,“迷你基金”的形成存在更多的原因。首先,相关基金经理有不太好的历史业绩,或者业绩还没有做出来,未能吸引投资者持续购入;其次,由于这些迷你产品对于基金公司的利润边际贡献度低,因此,从公司经营的角度来看,这些基金也处于次要的位置。对于当前这130多只“迷你基金”而言,“一刀切”显然是不理智的做法,基金公司本身的成本以及投资人的意见成为必须考虑的两大因素。
华南一名公募人士表示,“这些‘迷你基金’其实就相当于一个壳,这个壳如果还有价值那就加大营销力度壮大其规模,如果营销的成本比这个壳本身的价值还大,那就直接选择放弃。”
而据笔者了解到,广发基金内部正积极谋求小基金转型。例如广发聚祥由保本转为混合型;成立于2011年8月5日的广发聚利将由三年期封闭式一级债基转型为开放式债基(LOF);广发聚源一年定期债也改为开放式基金。
而早在广发之前,大成中证500沪市ETF联接基金转型为大成健康产业股票基金,成为第一只成功转型的迷你基金。
转型并非易事,除了基金公司内部做好协调,与投资人之间的沟通也十分关键。
“目前我们有通过电话、短信等进行沟通,有的还要召开持有人大会。不过虽然持有人各种态度都有,但只要基金赚钱了,与投资者讲清楚利害关系,他们还是比较支持的。”一家正在谋求小基金转型的基金公司向笔者透露道。
不过,王乐乐认为转型并非最佳之策。“我认为应该合并为主,转型其次,再是清盘。转型相当于发了一个新产品,从延续性而言投资人体验并不好。应该尽可能让‘迷你基金’合并到基金公司的一些明星基金上,通过费用减免的方式使客户从旧基金转向新基金,保持用户的延续性。”
慧择提示:综上可知,汇添富28天理财基金成基金业首个主动清盘的公募基金,在其影响下,交银两成基金清盘线以下。但基金公司需慎对迷你基金一刀切,其实,理性转型迷你基金也是一个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