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潇: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想代表直播间的小伙伴们向社长问出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1.当经济潜在增速下降时,我们该如何守住财富?

2.当利率持续下降时,我们该如何应对风险?

3.当房地产全面下滑、叠加老龄化问题时,我们该如何稳健投资?

薛清和:好的,顺着你的问题,我和大家交流一下低增长、低利率、老龄化时代的资产配置策略。总结下来,我认为当前中国家庭资产配置要把握下面三大策略:

第一大策略:提前锁定资产收益率。

资产配置有一个基本的策略是:当利率持续上升时,必须在负债端提前锁定利息成本;当利率持续下降时,必须在资产端提前锁定收益率。

为什么要提前锁定资产收益率?

原因很简单,当前中国正在进入降息周期,央行持续降息将推动金融资产收益率整体下降,存款、债券、保险、基金以及银行理财收益率都下降。

到2024年8月份,存款利率已经降到2%以下,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降到2.1%。同样,大量配置债券的保险、基金和银行理财收益率也会跟着下降。这样市场就出现了“资产荒”问题。

怎么办?我们要赶快提前锁定收益率。

马潇:具体哪些资产能够锁定收益率呢?

薛清和:比较典型的,有两种产品可以提前锁定收益率,那就是:国债和保险。

比如,7月份发行的3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票息2.5%左右,购买了3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意味着锁定了未来30年2.5%左右的票息收益。

这两年,银行面临资产荒,贷款贷不出去,负债端付息成本大增,然后大量买国债,银行增持国债占发行量比例达到80%-90%。你不要小看超长期特别国债2.5%的票息,未来随着央行不断降息,存款利率下降,而银行持有的2.5%票息是不变的,它的真实收益率就会随着降息而扩大。

保险也是可以提前锁定收益率的品种。如果购买了保险,意味着可以提前锁定未来的收益率。

马潇:确实如此。我们上面说到从2024年9月1日开始,保险的预定利率将从3.0%下降到2.5%。最近我们做过一个测算:这里下降的0.5%对我们的保单利益率影响有多大。我们看到同样是100万元的保单,预定利率2.5%要比3.0%,在第15年利益降低10%,第25年利益降低25%,第40年利益降低50%,利益降低57万,第50年利益降低100万。表面上看预期利率只相差0.5个百分点,但是在复利的作用下,时间越长,利益差距越大。难怪爱因斯坦都说:“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不是原子弹,而是时间和复利。”

薛清和:是的,这就是保险复利的力量。所以,当我们判断出未来利率持续下降时,我们就需要果断地快速地出手,提前锁定收益率,配置还有较高收益的国债和保险。当下,就是趁现在还会有预定利率3%的保险产品赶紧入手,提前锁定预定利率3%的收益,提前搭上复利的“列车”。

我要分享的第二大策略是:增配稳健型金融资产

从2021年开始,中国房地产全面下滑,从一线到四线城市房价下跌了30%-40%。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房地产时代已经过去了,房地产失去了投资价值,我们需要果断地减持房地产,然后增持金融资产。

为什么呢?

我提出过空间资产和时间资产这两个概念。

在高增长、工业化、城市化、人口增长时代,人对生存、生活与工作的空间需求大增,政府、企业、银行和居民均大规模投资空间——基建、城区、园区、工厂、景区、商业和房地产,不动产价格快速上涨。很多国家在这个阶段,政府、企业、家庭都在规模投资空间资产,资本配置在空间资产上的比例达到40%-60%。

但是,当前,中国正在进入后工业化、后城市化、老龄化和少子化时代,人对空间的需求下降,空间投资自然减少,政府、银行、企业、家庭的资金开始大规模地从房地产市场中撤离。2023年开始,银行的房地产新增贷款占比降至负数(下跌),房地产的需求、融资、投资跟巅峰时期相比下降幅度高达40%-50%。

进入后房地产时代,整个社会的资本从空间资产转向时间资产。

什么是时间资产?

金融资产就是时间资产,金融资产是跨期配置的资产,比如存款、债券、保险、养老金。

空间是固定的,人多的时候,空间是稀缺的、是昂贵的资产;时间是流动的,人少的时候,时间是稀缺的、是昂贵的资产。不动产是带不走的,我们需要大规模减持房地产;未来我们要投能带得走、时间价值高的金融资产。

最典型时间资产就是未来的养老、医疗、教育三大类金融资产,对应的品种有保险和养老金。时间资产的本质是对生命价值和人力资本的贴现。

我给大家一个数据就明白了,美国、日本、欧元区三大发达经济体,居民持有的资产主要是金融资产,而不是房地产。最典型的是日本,在泡沫巅峰时期,居民持有最多的资产是不动产,比例为41%;大衰退后,日本居民持有的不动产比例下降到22%。

马潇:听到这里,薛社长,我也想分享一下我们的观察。早些时候,我们慧择研究过欧美日的居民都投资什么金融资产?想看看对我们当下是否有借鉴意义。

对比下来,结果还比较有意思。美国、日本、欧元区,这三个大经济体的居民的风险偏好差异很大,日本人偏保守,他们持有最多的金融资产是现金与存款,占比达到34%;美国人比较敢冒险,持有的股票比较多;欧洲人在这两者之间。但是,这三大经济体的居民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都大规模地持有保险和养老金。欧美日居民在保险和养老金上的配置比例高度一致,均在26-30%之间。

薛清和:马总,你知道为什么保险的配置比例会趋同吗?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增持保险是一个经济体投资趋于成熟的表现,也是一个家庭的投资走向成熟的表现。我们看到,不管是欧美日还是其它国家,当一个经济体逐步走向稳定成熟的经济体时,保险和养老金的配置比例也随之上升。

原因是,经济低增长、平稳增长,以及老龄化少子化趋势,促使风险偏好下降,家庭逐渐追求稳健投资,保险和养老金的配置比例上升。

所以,当下及未来中国家庭需要大规模减持房地产,卖出三四线、老破小、非核心区的住房厂房和商铺,大量增持稳健型金融资产,尤其是养老金,以及医疗、养老、教育、储蓄等保险。

我要分享的第三大策略是:长期限配置低风险资产。

资产配置的期限管理非常重要,有些风险来自期限错配。期限管理的基本原则是:无风险低风险资产对应的是长期限,高风险资产对应的是流动性。

有些人对期限长的产品会有点担心,其实不用盲目担心,关键是我们不能错配,像国债是无风险资产,保险是低风险资产,可以做长期限配置。

长期限配置的好处有三:

一是在利率下行周期可以提前锁定收益率。

二是期限越长,收益往往越稳健。比如,保险的缴纳周期一般都比较长,它的投资逻辑就是做“时间的朋友”。期限越长,赎回压力就越小,投资穿越周期的能力就越强,收益就越稳健、越有保障。

三是长期限配置无风险低风险资产可以有效地对冲风险。

随着经济增速下行、老龄化加速、国际地缘政治动荡,我们需要更加关注资产安全性。当房地产等固定类资产、股票等权益类资产价格都在下跌,避风港在哪里?资产可以长期安放在哪里?通常,国债、保险是相当稳健的安全的,可以长期对冲经济波动、金融动荡和老龄化风险。

以上就是我对利率下行的当下,配置家庭资产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