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洲是重要的白族聚居的城镇,这里有着保存最多、最好的白族民居建筑群。比较著名的有杨品相宅、严家大院、侯家大院等,既保持了白族传统民居特点,又结合了中西建筑手法。如果您想一睹白族建筑群的风情,那么请带着这份喜洲旅游攻略一起上路吧。
喜洲旅游攻略之交通
从古城或下关乘坐开往喜洲的中巴,沿滇藏公路招手即停,票价5~8元,从下关至喜洲需1小时,当天可以来回,也可以在喜洲过夜,参加当地的晚会。第二天游览附近的蝴蝶泉等景点。
喜洲旅游攻略之门票
严家大院门票5元,杨品相宅门票3元,侯家大院门票2元。现在喜洲有几家严家民居,都搞旅游接待,最着名的是三道茶,另外还有歌舞表演。门票都是50元。若是只想参观民居,看看建筑,则是10元(2011年11月)。
开放时间:各家大院至18:00关门。
喜洲旅游攻略之建筑
喜洲全镇共有明代、清代、民国以及当代各个时期各具特色的上百院白族民居建筑。远远望去,像一座古朴典雅的城池,更像是一座巨大的民居建筑博物馆。那独具特色的造型,那几近完美的结构,都给人一种庄重雄浑而又不失轻巧灵透,古朴典雅而又不乏自由洒脱的质感和美感。
那些充满着水墨情调的民居群落,全都整齐地坐落在古老的石头巷子两边。每一个院落的布排,都力求做到自然、贴切,讲究的一种儒雅的格调。当然,大理的民居也与其它地方的民居建筑一样,一般都有着对称式的布局和封闭式的外观。这种源于秦汉时代的廊院式住宅,经隋唐的演变,到宋代已成定式。大理民居的建筑样式,一般分为“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一进两院”、“一进四院”等样式,其中又以“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居多。
喜洲目前还较为完整地保留着一大批明代、清代、民国以及当代各个时期各具特色的白族民居建筑群落。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为明代遗留下来的杨士云“七尺书楼”;清代杨源大院,赵廷俊大院;民国严子珍大院,杨品相大院等共三十多院。
七尺书楼位于喜洲大界巷8号,是明代着名的文人杨士云于公元1526年前后建成。书楼为全土木结构建筑,有三大间房屋。房向座东朝西,三间全部分为楼上楼下两层,门窗板壁均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房屋组合为“三坊一照壁”的建筑格局。书楼在清乾隆年、民国年间曾多次重修过,可整座房屋的建筑仍旧保存着明代的建筑风格。
杨家大院位于喜洲办事处染衣巷19号,是清代初期的建筑。这座民居,东、西、南、北四面均用土、木、石结构建成,是一座建筑特点非常明显,保存非常完整的“四合院”。赵廷俊大院位于喜洲办事处大界巷21号,为嘉庆年间进士赵廷俊兴建。这座大院总建筑面积为3000多平方米,竣工于1839年。整座大院建筑阔气,为“四院五重”的建筑格局。四个院落既自成一院,又相互贯通,像小型的宫殿一样壮观巍峨,是最能体现喜洲儒家文化建筑风格的代表性建筑。
严子珍大院位于喜洲办事处四方街富春里1号,为大理着名的民族资本家严子珍于1919年兴建。大院占地约2478平方米,由北而南的两院“三坊一照壁”、两院“四合五天井”组成。四个院落之间,以“六合同春”和“走马串角楼”连贯成为一个整体。整座建筑豪华古朴,典雅大方,既是喜洲白族民俗风情旅游的主要景点,也是云南省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喜洲旅游攻略之特色小吃
杨记卤味(地址:喜洲镇四方街三号)
杨记卤味的历史可追溯到193X年(具体记不清了)[2],历经70余年,期间有一代人的中断,但现已复兴。
杨记卤味已独特的口味深受喜洲人的喜爱,期间的中断成了大部分喜洲人的遗憾,但如今的复兴相信会让杨记卤味进入一个新的高度,同样也是喜洲人的福音。现更名为“闻香居”,路过的亲们也应该来品尝一下来完善自己的喜洲之旅。
喜洲破酥粑粑因源于大理喜洲镇而得名。分甜、咸两类。民间常用上下底火烤制。目前喜洲破酥正统传承为”喜洲复兴破酥粑粑店“破酥”又称“喜洲粑粑”,属烤饼类食品,是最受欢迎的喜洲白族民族特色小吃之一。
喜洲破酥粑粑起初由杨氏家族的白族民间面点艺人曾祖母杨 制作,传至祖父杨复兴(小名大苟),继承上代的制作工艺,到清朝光绪年间,祖父杨复兴受前人工艺的启示,首创了用炉底炉盖烤制粑粑的技术,这一工艺技术,使白族的烤饼技术了长跃发展。他烤制的“破酥粑粑”口感独特,闻名遐迩,经久不衰,成了绝技。其中有一种牛舌状破酥当时被本地人称之为“大苟牛舌破酥”最受欢迎,至今,人们一提及“大苟破酥”仍津津乐道,赞不绝口。喜洲志上有记载,这就是“大苟破酥粑粑”的由来。
吃在喜洲,玩在喜洲,这篇喜洲旅游攻略只能带您粗略地了解喜洲,喜洲的风俗文化还需您细细品味。小编提醒您,出门游玩别忘了带上必要的随身物品,例如手电筒、药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