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逢战乱几经损毁,拥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北镇庙如今还保持它那迷人的风采。对于北镇庙由来,《周礼·职方氏》曾这样写道:东北曰幽州,其山镇为医巫闾。故医巫闾山为中国北方之镇山。如果您也想来这个千年神祠见识一下,您还需要提前做好您的功课,小编为您准备了北镇庙旅游攻略。

  北镇庙旅游攻略一; 简介
  在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城西二公里处。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十四年(公元五九四年),当时称医巫闾山神祠,于金代、元、明、清历次重修和扩建。北镇庙是北方镇山医巫闾山的山神庙。历代王朝不断尊崇、加封,医巫闾山隋代时期被封为“广宁公”,辽、金封为“广宁王”,元代加封“贞德广宁王”,明初改封“北镇医巫闾山之神”。据历史文献记载,从隋代开始,各镇山“就山立祠”,建庙设主,春秋祭祀。北镇庙是供奉祭拜医巫闾山神灵之所。自古游闾山者都要先到北镇庙祭拜,故有先祭庙,后游山之说。现存建筑保持着明清两代的风格。

  北镇庙旅游攻略二:概况
  北镇庙是医巫闾山的山神庙,山下立有祠庙,始建于金代。根据碑刻记载,现在的北镇庙基本上是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和弘治八年(1495年)重修扩建的。
  北镇庙规模宏大,东西宽109米,南北长240米,庙内建筑从山下到山顶依山势层层向上,排列而成。庙中的主要建筑有御香殿、正殿、更衣殿、内香殿、寝殿五重大殿,建于一个工字形的高台上。五重大殿之前又有石牌坊、山门、神马门、钟鼓楼等建筑,之后又有仙人岩、翠云屏等景致点缀。
  御香殿共有厅堂五间,是陈放朝廷御书和皇家祭祀用香蜡供品的地方。御香殿的后面是大殿,大殿是庙内整体建筑的对称中心,也是庙内最大的建筑,殿宽23.4米,面阔七间、进深五间,是举行祭扫大典的场所;大殿为歇山式大木架结构,殿墙以青砖围砌而成,绿琉璃瓦顶,雕梁画栋,柱、檩均为红色;墙壁上绘有汉代至明代各朝著名的文臣武将画像32人,各具神态,惟妙惟肖,至今仍色彩鲜艳。殿内有一尊“北镇山神”的泥塑。殿的正中悬挂着清乾隆帝书的“乾始神区”铜制御匾。
  大殿的后面有三间更衣殿,是祭祖者入大殿朝拜前更换衣服的地方。再后有三间内香殿,是存放地方官员祭品和香火的地方。最后的寝宫,是山神的内宅,所以规模仅次于大殿。清康熙帝敬献的御匾“郁葱佳气”悬挂于殿眉的正中,大殿的周围以白色的石栏围绕。
  庙内还保存有元、明、清三代的石碑56通,其中有元代大德、皇庆、延祐、至顺、至正等年间的祭山、封山碑12通,明代永乐、成化、弘治、正德、隆庆和万历年间的修庙碑16通,清代康熙、雍正、乾隆、道光和光绪年间的祭山修庙、游山诗等碑28通,这些石碑在考古学研究和书法艺术上,都有着很高的的价值。

  北镇庙旅游攻略三:特色
  建筑依山势排列,由南向北层层升起,主要建筑均位于中轴线上,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庙前正中是一座六柱五楼式牌坊,两旁各立有一石兽。拾级而上,便是歇山式三券洞山门,门额下中刻“北镇庙”三字。进入山门登上二十级台阶为神马殿,殿内塑有两匹马和两个马童,为山神行走时的坐骑及随从。过神马殿,往北是一个高大的月台,绕以雕工精细的石栏杆,主要建筑都在月台之上。从南向北依次为御香殿、正殿、更衣殿、内香殿、后殿。
  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歇山式大木架结构,上盖绿瓦,雕梁画栋,古朴典雅,是举行祭祀大典的场所。殿内北部中央的神坛上供有一尊“北镇山神”,东西两侧的墙壁上绘有明代开国元勋32人的画像。后殿是山神夫妇的内宅,规模仅次于正殿,殿内有山神夫妇及童男童女塑像。北镇庙的西北角有一块状如屏风的天然巨石,名为“翠石屏”,石下有一小孔,据说从此孔钻过,可以终生不腰疼。清乾隆皇帝封其为闾山八景之一,并为其题诗作赋。北镇自建成庙以来,历年帝王都在此举行设祭祀活动,祈求神灵保佑。庙内留下自元代以来的告祭碑、修庙碑记、题咏刻石共计有56通。其中元碑12通,明碑16通,清碑28通,这些石碑都是研究元、明、清三代政治、经济、文化的珍贵史料。

  千年的历史,千年的魅力。北镇庙在那里向人们展示着中国古代建筑的魅力:各具神态,惟妙惟肖的壁画,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建筑。如果您也在行动,为什么不行动呢?就带着您的好奇心,就带着您的好心情,就带着您的北镇庙旅游攻略朝着那个千年古庙出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