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中国保险行业不断快速发展,其发展的背后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问题。近日,继预警债权投资计划潜在风险、排查内幕交易等投资操作风险之后,另类投资风险成保监会重点监管对象,进一步加强对债权投资计划发行情况的风险监测。
“放开前端,管住中后端”是近年来保险资金运用监管的核心基调。债权投资计划、信托计划等另类投资的放开,让所有参与其中的保险公司在投资收益上集体“咸鱼翻身”。投资收益率向好的同时,投资品种多元化、久期拉长,保险资产配置结构在不断优化。
保监会在今年以来的多份内部通知中拉响预警。知情人士告诉上证报媒体,在近日一份内部通知中,保监会重点提示了债权投资计划的发行风险。“保监会表示,将加强对债权投资计划发行情况的风险监测,对多次发行失败、耗费注册资源,以及迟报、漏报发行报告的保险公司和相关责任人,采取相应监管措施。”
通知中透露了提示发行风险的背后原因。2013年,共有12家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共注册基础设施和不动产债权投资计划90项,注册规模2877.6亿元。但截至2014年2月末,成功设立70项(足额募集48项,未足额募集22项),正在募集17项,发行失败3项,设立成功率77.78%;债权投资计划实际募集资金规模1495.45亿元,资金募集率51.97%。
本报了解到的内部数据显示,从2013年资金募集率情况来看,12家保险资产管理机构中,排名靠前的分别是:国寿资产、合众资产和安邦资产,资金募集率均为100%;排名靠后的有光大永明资产、太保资产、太平资产等,其中光大永明资产以18.48%的资金募集率垫底。此外,10家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的32项投资计划在成功设立或发行失败后,未向监管机构提交发行报告。
“这说明监管部门已经注意到了债权投资计划发行风险的逐步显现。”据知情人士透露,2013年下半年以来,市场利率持续上升,确实对债权投资计划发行带来较大压力,导致部分已注册产品出现发行失败或延缓。但不容忽视的一个现象是,部分公司采取低价竞争等手段与同业争夺项目资源,最终却无法成功发行,既损耗了项目资源,也造成偿债主体对保险行业的误解。
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近日撰文表示,未来一段时间,保监会工作重点将由开放渠道转变为风险监管,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慧择提示:通过以上信息我们可以获知,市场化改革逐步推进的同时,势必会面对更趋复杂的投资风险。尤其是在规模迅速放大的债权投资计划和信托计划这两大领域,潜在风险若隐若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