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很多上市险企纷纷公布了去年的业绩报告,总体来说各险企盈利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前途是光明的,发展的道路却是曲折的,有些险企综合成本率即将逼近临界点,偿付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年报显示,2013年,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合计实现净利润771.60亿元,同比增长55.8%;中国太平净利润15.30亿港元,同比增长16.3%;友邦保险中国市场净利润2.05亿美元,同比增长36%。这份颇为令人满意答卷,折射出中国保险行业转型的阶段性成果。尤其是寿险行业的经营理念,从成长初期粗放型规模发展,逐步转向追求价值增长,产品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保障期缴业务为驱动。
营销员渠道向价值转型
2013年,保险公司推动保险营销员渠道转型发展,通过丰富产品体系、宣导保障理念、推动保障产品组合销售及引导保单保额提升等方式,提升营销员队伍对保障型产品的认知,最终实现新单业务价值的提升。
数据显示,2013年,太保寿险营销渠道新业务价值61.60亿元,占比达到82.2%,同比提升3.5个百分点;平安寿险新业务价值率为30.8%,较上年同期提升2.9个百分点;友邦保险中国新业务价值利润率达66.4%,上升8.9个百分点;新华保险首年保费中,来自10年及以上期缴产品的保费收入占比达70%,同比上升9个百分点。
通过向价值增长的转型,保险营销员队伍的数量和产能也实现了稳步提升。其中,友邦保险中国市场活跃的新入职营销员同比增加35%,有资格晋升百万圆桌的营销员同比增加30%。中国太平保险营销员队伍达到11.28万人,同比增加5.5万人
综合成本率迫近临界点
2013年,产险业务规模继续保持了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其中,国内产险龙头中国人保全年保费收入 2235.25亿元,同比增长15.5%,增速创下近3年新高;平安产险保费收入增长16.8%至1153.65亿元,市场份额为17.8%;太保产险保险业务收入818.22亿元,同比增长17.3%。
然而,产险公司承保盈利水平出现下降。2013年,中国人保综合成本率96.7%,同比上升1.6个百分点;中国平安产险综合成本率97.3%,同比上升2.0个百分点;中国太保产险综合成本率99.5%,同比上升3.8个百分点。
中国太保在年报中表示,2013年,由于市场竞争环境加剧,理赔成本上升,加之下半年以来重大自然灾害频发,对于主要险种的综合成本率均有明显影响。其中,仅 2013年 7月的菲特台风导致公司综合成本率上升 1.1个百分点。
分析人士指出,综合成本率是财险公司盈利能力最直接的表现,反映的是公司上年度业务承保与核保政策的宽紧。随着车险的业务竞争加剧,加上汽车配件、人工费和人伤赔付标准的提高,保险公司理赔成本短期内很难下降。
偿付能力充足率待提升
年报中,各家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也十分引人关注,它是反映整体经营状况的核心指数。目前,上市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都能达到监管部门要求的充足II类水平,即150%以上。
2013年,在保持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偿付能力充足率同比上升的上市保险公司只有2家。中国人保偿付能力充足率180%,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中国太平偿付能力充足率166%,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
其他5家上市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都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其中,太保集团偿付能力充足率283%,同比下降29个百分点;平安寿险偿付能力充足率171.9%,同比下降18.7%;平安产险偿付能力充足率167.1%,同比下降11.3个百分点;新华保险偿付能力充足率169.7%,同比下降22.9个百分点。
慧择提示:通过以上信息我们可以知道,有些险企综合成本率即将逼近临界点,偿付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导致偿付能力充足率下降的原因包括当期盈利、向股东分红以及投资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保险业务发展等等。更多最新保险资讯,尽在慧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