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绝大多数百姓来说,理财已不是什么陌生概念。以银行信誉为担保的银行理财产品成为炙手可热的理财产品,于是盯着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人越来越多。片面的追求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忽视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背后风险,最终受害的是自己。那么,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背后蕴藏哪些不为人知的风险?
CPI飞涨、投资亏损,理财危机如何用保险来抵御!
现阶段,虽然部分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依旧保持在高位。不过,春节过后,其整体收益已呈下滑态势。从银行理财产品市场3月初的新发产品的预期收益来看,除了长期产品的预期收益能与“宝宝军团”相比稍占优势外,中短期产品的预期收益较今年2月同样下滑较多。普益财富数据显示,上周,1个月(含)以下期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25%,1个月至3个月(含)期和3个月至6个月(含)期的平均预期收益率分别为5.44%和 5.64%。但是,6个月至1年(含)期和1年以上期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却近6%,分别为5.83%和5.97%。
目前,银行理财收益率下跌幅度环比放大,其主要归因于资金利率总体呈现宽松状态,令银行理财收益率中枢下移。“不过,尽管短期限资金面较宽松,但1个月以上期限的资金利率水平出现小幅上行,说明机构对于长期资金面仍然持谨慎态度。整体来看,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或保持在高位,但较去年年底将有所下降。”某券商研究员向记者表示。
此外,普益财富研究员蔡栋梁还称,除资金供需面外,年内还存在两个影响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的重要因素。首先,面对余额宝等现金管理工具的竞争,银行理财产品需要以更高的收益率吸引资金,导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顺势水涨船高。其次,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令银行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定价自主性更强。
“如果利率市场化不是有限制的放开,即利率水平由市场供需双方定价,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则会随其投资标的的收益走势而波动,但并非简单的单边上升或下降。也就是说,产品的收益走势将出现明显分化,风险特征也将更为突出。” 银率网分析师殷燕敏补充道。
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理财是一种同样的道理。为了减少这种全盘皆输的局面,我们应该学会分散投资。作为理财家族中的一份子,保险始终担负着规避风险的作用。与其险中求富,不如为自己购买一份具有理财性质的保险。理财性保险显著作用就是帮助个人理财,保险公司将大部分保险费划入专门的投资帐户,帐户内的资金由保险公司的理财专家进行投资运作,保险公司收取一定比例的资产管理费,其余绝大部分的投资收益,返还客户,使客户能够直接分享保险公司专家理财的成果。在设计传统保单的保费时,客户不知道所支付的保费是如何分摊到各种收费中的,而投资理财类产品保单在运作上是透明的,客户能够知道保费分派额的各项用途。
慧择提示:作为理财家族中的一员,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并非想象中那么高,银行理财产品也并非人们想象中那么万无一失。理财本身就是风险的结合体,有效减少投资风险的最佳途径就是分散投资。一份好的理财方案必然少不了保险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