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来,理财产品以近乎疯狂的速度增长着,人们在紧盯理财产品收益的同时,切勿忘记理财产品收益背后风险。数据显示:2013年8月至今,全国数十家网贷平台先后倒闭,陷入提现困难;2014年来,至少4家P2P出现提现困难,涉及资金数亿元。庞大的经济数据在警示着人们,关注理财产品收益,关注理财产品收益背后风险!理财收益背后,风险又有哪些?
CPI飞涨、投资亏损,理财危机如何用保险来抵御!
建行江苏分行乾元保本型人民币理财产品的认购金额起点高达50万元,一般投资者无份购买。招行近两日推出的同业存款理财产品,1个月内可获超过8%的预期年化收益,不过投资起点为300万元,且“不保本”。
分析认为,目前这种长短期理财产品收益倒挂、短期产品利率高企的局面到7月份就会改变,高收益难以持续,近期升幅较高的短期理财产品,届时收益会出现较大幅下降。
不过,在售的产品中,适合普通投资者的、投资起点在10万元以下、预期收益率高于5%的非结构性理财产品有接近30款,涉及工行、招行等大中型银行以及部分城商行。
笔者比较多家银行的高收益理财产品说明书发现很难懂。
比如最关键的产品投向一栏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太笼统,比如某国有大行昨日发行的一款预期收益率为6%的90天期限产品,其投资范围一览说明为“同业存款等符合监管机构要求的其他投资工具”。
“同样是符合监管的投资工具,其风险差异巨大。比如银行间债券市场流通债券和信托、PE股权募资比较风险就低很多。”一位业内人士称,“这样含糊的表述如何能让人看懂,连一个基本的投资比例都没有。”
二是不同风险等级资产的投资比例浮动范围太大。比如昨日一款32天预期年化收益率为6.2%~6.4%的理财产品,其产品说明称“投资货币市场、同业存款比例为20%~100%,其他资产为不高于50%”,同时,以上投资比例可在[0,20%]的区间内浮动。这意味着其他资产实际的投资比例可最高至70%或最低至0%,“如果70%投向信托等高风险资产,这款产品潜在的风险还是比较高的。”一位股份制银行理财产品设计师认为。
不过,近期多数短期理财产品的资金投向都是银行同业存款,实现预期收益率的概率比较大。
“怎么除了期限和收益有变化,银行不同期限的理财产品说明书都一样啊。”市民张阿姨对笔者抱怨。
笔者查阅了多家银行的理财产品说明书,发现某股份制银行网上所有产品(不同期限、风险评级)都是同样一个投资比例。
比如昨日某股份制银行35天、61天、92天期限的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分别为7%、7%、6.2%,三款产品的说明书都标明一样的投资范围。
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理财是一种同样的道理。为了减少这种全盘皆输的局面,我们应该学会分散投资。作为理财家族中的一份子,保险始终担负着规避风险的作用。与其险中求富,不如为自己购买一份具有理财性质的保险。理财性保险显着作用就是帮助个人理财,保险公司将大部分保险费划入专门的投资帐户,帐户内的资金由保险公司的理财专家进行投资运作,保险公司收取一定比例的资产管理费,其余绝大部分的投资收益,返还客户,使客户能够直接分享保险公司专家理财的成果。在设计传统保单的保费时,客户不知道所支付的保费是如何分摊到各种收费中的,而投资理财类产品保单在运作上是透明的,客户能够知道保费分派额的各项用途。
慧择提示:古语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一旦投资不慎,多年积累的财富可能化为乌有……与其紧盯投资理财产品收益,不如学会分散理财,以守为功,稳健理财。保险作为一种风险管理工具,是任何一位投资者都需要的风险规避工具,它能够让广大消费者在投资的基础上来实现保险资金增值及其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