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保险从“独家经营”到30家保险主体的嬗变
保险业服务于株洲经济发展,始于1951年10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成立。由于历史原因,中间一度处于长达20年的停顿状态,直到改革开放后,保险业才在全面恢复中步入了蓬勃发展的轨道。70年代,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株洲设点,正式拉开了株洲保险事业的帷幕,并保持年均30﹪左右的增速,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1980年株洲的保险业集中由一家公司经营,保费收入只有133万元。随着改革的深化,保险业以一种特有的功能异军突起,成为服务于株洲经济社会发展的有生力量。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后,株洲保险业由成长期进入了发展期,保险机构不断增多,保险产品不断丰富,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太平洋保险公司等30多家保险公司先后在株洲市设立了分支机构,形成了财险、寿险、责任险等三大类别,各类保险产品达200余种的保险网络,保险市场规模比1980年增长了1654倍。
如果说,1987年中国平安保险公司进驻株洲,1991年太平洋保险公司进驻株洲和1996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分为人寿和财险2家,是早期保险业发展的标志,那么迈入新世纪以来,到2010年末,涌现的多达30余家的保险主体,则成为株洲保险业蓬勃发展的见证。现有的30余家保险主体中,有经营财产险业务的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平安财产保险、太平洋财产保险、中华联合保险、华安保险、天安保险、中国大地保险、太平保险、安邦保险、阳光财产保险、都邦保险、中国人寿保险财产保险、中银保险、长安责任保险、永诚财产保险15家;经营人身险业务的有中国人寿保险、中国平安人寿保险、新华人寿保险、太平洋人寿保险、泰康人寿保险、嘉禾人寿保险、中国人保寿险、合众人寿保险、中英人寿保险、生命人寿保险、民生人寿保险、中国人民健康保险、阳光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平安养老保险14家;有经营保险中介业务的湖南泛华保险代理公司株洲分公司1家。保险四级机构(支公司、营销服务部)也已扩展到73家。此外,还成立了株洲市保险行业协会。保险业系统安置了大量下岗工人和待业人员,保险从业人员达11000人,2010年全年实现保费收入27.4亿元,同比增长25.7%。
株洲保险完成从少险种到多险种的时空跨越
1979年开始逐渐恢复国内保险业务时, 株洲只有企财险、货运险、家财险、车险等几个财产保险种类,而今,险种已扩展到人寿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证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健康保险、农业保险等领域,基本形成涵盖所有可保风险领域的保险体系。作为经营管理“风险”的特殊行业,提供及时有效的经济补偿是保险业最基本的功能。据初步统计, 仅2010年保险系统就已支付赔款4.98亿元。近几年,全市各保险公司通过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保险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全行业呈现出规模增长,质量提高,活力增强,环境优化,影响扩大的良好态势。2010年全市保险业共实现保费收入27.4亿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6.80亿元,同比增长1.32亿元,增长 24.1%;人身险保费收入20.6亿元, 同比增长4.29亿元, 增长26.3%;新单期缴保费收入4.26亿元,同比增长 45.1%;产险赔付率46.6 %,同比下降 17个百分点,展业成本大幅下降,经济效益明显上升,各公司均有较丰厚的利润。按株洲市2010年人口387万,GDP1160亿元计算,保险密度为708元/人,保险深度为2.36%。
在改革开放中异军突起的保险业,之所以能在株洲的金融市场上占有独特的一席之地,与他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奋力拼搏,是直接分不开的。中国人民财产保险株洲分公司通过狠抓激励机制的落实,在车险业务竞争中取得突破性进展,公司先后出台车险业务发展的多项举措,每季针对车险市场特点开展的车险业务劳动竞赛,每月实行的车险业务调度、跟踪监控,都在竞争中体现了一种独到的优势,不但先后与27家定点汽车修理厂签订了协议,而且组织了27台救助车,使客户享受到人保财险的增值服务。在加强与汽车销售商的合作过程中,先后与24家汽贸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为了拉动非车险业务的快速发展,农险部门充分利用国家出台的农业险政策,加强与当地各级政府的联系,争取职能部门的支持,确保了水稻保险业务和能繁母猪保险业务在株洲的顺利开办,2010年公司共实现保费收入2.3亿元,同比增长21.2﹪。
在60年的卓越历程里,中国人保财险以“人民保险、服务人民”为使命,秉承“以人为本、诚信服务、价值至上、永续经营”的经营理念,弘扬“求实、诚信、拼搏、创新”的企业精神,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积极履行优秀企业责任,为促进改革、保障经济、稳定社会、造福人民提供了强大的保险保障。同时,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广大客户的实践中,创造和积累了市场领先的企业核心竞争优势。
中国人寿保险株洲分公司在按照市场需求优化资源配置中,特别重视正确处理好速度、规模、结构、效益的关系,积极引导社会消费,把有效保险市场变为服务市场,2010年度共实现保费收入9.42亿元,同比增长11﹪。该公司不断提升经营品质,推出的国寿“1+N”客户服务品牌,其中的“1”表示一个客户或一张保单,“N”不仅代表客户能享受到多种附加服务,还能根据客户需求不断变化,不断增加优质服务。
为了有效开辟农村保险市场,更好地服务“三农”,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的多方面保障需求,该公司提出“保险入万家,服务新农村”的理念,以创建“保险示范乡(镇)村”为主要载体,以宣传推广国家政策和保险知识为主要形式,推出一系列适合农民的养老、健康、医疗保险,保险涵盖外出务工人员保险、纯女户保险、独生子女保险、母婴安康保险、计生手术保险、学生及少年儿童保险、村干部保险、失地农民保险,还推出了针对农民特点的费率低、保障面广的“新简易人身保险”,有62个行政村达到“国寿保险示范村”标准。
株洲保险保险费来自客户又反馈社会的成功实践
保险费来自客户,反过来又为客户服务,因此,派送“特殊红利”深受客户欢迎。新华人寿保险于2007年6月向600多万名分红保险客户派送了总额为15亿元的年度红利。10月,在公司总体效益水平显著提升、分红业务盈余大幅超出一般年度的情况下,新华保险又向客户派送价值总额近10亿元的“特殊红利”,这也是国内引进“分红险”后,保险业对客户提供的第一次“特殊回馈”。株洲新华人寿在此次的“特殊红利”派送中,派送总金额达到了1个多亿,受益客户达到近百万名。
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1月株洲遭遇百年难遇的冰雪灾害期间,全市各保险公司全力以赴投入到抗击冰雪灾害的救助工作中。按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全市各保险公司专门成立了应急小组,各公司出动查勘车辆6000多台次,派出查勘人员15000多人次,现场办公、特事特办,加快理赔速度,以最好、最快捷的服务态度做好理赔工作。全市冰雪灾害的赔案共支付赔款11000多万元,按时按要求100%赔付到位,充分地发挥了保险作为社会稳定器的功能,为株洲市的生产自救和灾后重建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得到了广大受灾客户的一致好评。在这次抗击冰雪灾害斗争中,涌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太平洋产险株洲中心支公司查勘定损员熊大勇在茶陵执行查勘任务途中,为救客户遭遇车祸,终因伤势太重,经抢救无效因公殉职,献出了23岁的年轻生命,他的英雄模范事迹受到表彰。
2008年7月1日,株洲市保险行业协会与市交警支队联合在全省率先成立“株洲市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及保险快速理赔服务中心”。实施道路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及保险快速理赔是一项便民、快捷的服务新举措,有利于促进道路交通畅通,提高道路通行能力,防止二次事故发生,最大限度发挥保险业参与社会管理的功能。
据不完全统计,从1980年以来,全市保险业共赔款给付达50亿元以上,上缴国家税款近7亿元。在增强保险业自身发展的同时,大大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同时,还为公益事业捐款近千万元。保险队伍中很多人来自下岗工人或失业群体,另外还吸收大批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充实到基层岗位,形成了一支较为庞大的保险营销员队伍,有效缓解了株洲市就业压力。
慧择提示:株洲保险不断地发展,完成从少险种到多险种的时空跨越。株洲保险业在促进株洲改革、保障经济、稳定社会和造福人民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