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6日,中国保险业的精英云集北京希尔顿逸林酒店。共同探讨保险业的未来。
在与大家交流的环节,我说了一个观点。
我个人非常看好保险业,先不用摆数据,这里面有一个简单的逻辑。借用时下最流行的两个关键词。第一个词叫“刚需”,各位想一想,保险是不是刚需?
如果一份保险都没有,在当下的时代,你会有安全感吗?
第二个词叫“痛点”。保险这个产品天然地针对用户的痛点。试想一下,当一个用户没有买保险,如果遭遇了一些事故,是不是很痛?
仅仅简单地基于这两点,我非常地看好这个行业。
事实上,中国保险业在过去的30多年,一直也在总量上保持了高速增长。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几年出现了减速的态势。所以我们要去思考的是,这几年的减速的,到底是一个整体的天花板,还是一个阶段性的缓冲期。
我们来看几组数据。
保险公司数量明显增加,从三大产险公司所占的比重来看,这三家所占产险的比重,从95.41%下降到65.34%。财产保险市场份额第一大是人保,第二大是太保,第三大是平安。
保险投资在保险业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保险公司盈利2006年是955.3亿,到2012年是2795.73亿。其中2008年由于股市的原因比较惨,只有583.56亿,之后的几年都是两千多亿。
以2011年的数据来看,美国金融资产中来自银行业的占52%,来自证券业的占28%,来自保险是20%。而中国2011年的数据是,来自银行的是72%,来自证券25%,来自保险4%。
比如市场潜力挖掘不够与结构失衡。中国2012年保险保费收入,东部地区占57.8%,中部地区是22.77%,西部地区是18.87%。地区比例非常不均衡。
比如受股市的影响很大。一个发达的保险市场必然需要有一个稳健的证券市场在后面。这些年股市的低迷,对保险业的利润造成了很大影响。等等。
而对于中小保险公司来说,面临的更突出的问题是市场的集中度过高,产品的定位过于同质化。
从统计数字来看,现在全国有68家中外的寿险公司,其中中资寿险公司42家,外资寿险公司26家,但是从市场占有率来看,前10家占了超过80%的份额,其他的公司有大概50几家,只占了一成多一点,就是10%多。这种情况并不利于行业的发展。
中德安联人寿保险的CEO陈良先生回忆说,“在美国工作时,发现全美有四千多家保险公司,但绝对不像中国的恶性竞争。我感觉他们的一些市场定位定得非常清楚,区域化的定位,或者细分市场的定位,比如有专做退伍军人的保险公司,有专做教师的保险公司,有专做医生、护士的保险公司。”
慧择提示: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但是,保险深度,保险密度等很多指标,离美国、欧洲,乃至台湾地区的差距还非常远。中国保险发展潜力无限。中国保险市场潜力的开发,需要保险公司的积极参与,明确市场定位。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国保险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