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意外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能做的就是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及早购买保险。近期中石化青岛输油管线爆燃事故造成一死八伤,这再一次说明了购买保险的重要性。
与青岛保险业人士谈起此次事故的理赔,不少保险公司态度积极,却鲜有更大作为。为什么?原因无非是保险覆盖率偏低,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投保的均不多。
一直给媒体人带路的大地保险黄岛支公司查勘员尹永强说:“爆燃事故中,大概有上百辆汽车受损,有的直接报废了。可是,我们公司的客户出险较少。团体险客户中,符合财产损失和团意险理赔的也不多,只有两家吧。”
“对于中石化的输油管道,我们曾多次上门宣导安全生产责任险,可是都吃了闭门羹。”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保险公司负责人说。
黄岛的一些私营企业主也面临着同样的苦恼:“平时觉得买保险没用,出事了才晓得保险重要。”
一位老板谈起此事时满脸愁容:“我们公司在爆燃地点附近租了写字间。这次事故发生时,飞来的巨石一下子砸死了7位员工。幸亏公司在新华保险为员工购买了团意险,每位遇难员工的遗属很快就可以获得12万元意外身故赔偿。可是,公司其他财产损失就只能等着与中石化交涉了,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呢。”
“胶州湾近海养殖的海带等海产品,受此次原油污染影响,肯定损失严重,可是我们爱莫能助。”黄岛某保险公司总经理对媒体人说,“海产品养殖保险一直是我们想发展的险种,可是由于政策不配套,风险系数高,即使养殖户有需求,保险公司也不敢做。这次爆燃事故更加显现了政策应该加快向近海养殖业倾斜,只有把海产品养殖保险真正做起来,今后再遇到类似风险,我们才好帮渔民兄弟一把!”
临别时,带路的保险查勘员尹永强对媒体人说:“我家的房子距离爆炸点200多米,虽说损失不大,可是这房子的价值很可能一落千丈。当时5000元一平方米买的,爆炸后听说2000元一平方米都没人要了。”尹永强的忧虑,道出了周围居民的共同心声。
中石化社会责任何在
媒体人综合青岛市政府新闻发布会的消息和媒体报道后得知,11月22日凌晨3时许,中石化输油管线发生原油泄漏,事故发生后12分钟,当班人员即关闭输油,并开始抢险处置,部分原油沿着雨水管线进入胶州湾。7个小时后,输油管道发生爆燃事故。
据青岛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郭继山在新闻发布会上披露,青岛市政府是在22日10时爆燃事故之后才知道漏油事故,在3时漏油到10时爆燃期间,市政府并不知情。他称,在此阶段,“好像”是中石化在处理。郭继山随后补充说,中石化在漏油后已经通知了黄岛区政府及区一级的消防、交管部门等,但并未通知到市政府。
对于中石化为何没有通知到市政府,郭继山称,之前是漏油,中石化有自己的危机处理程序,自己并不好评论,需要中石化在调查后发布信息。
爆燃事故发生后,媒体人在黄岛采访时,听市民议论最多的是,这场极具灾难性的管道爆燃事故究竟算天灾还是人祸?
虽然从不断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和当地政务微博上可以随时了解到对本次事故的官方解释,可令大家不解的是,这次管道爆燃事故真的无可避免吗?
媒体人随机采访市民,受访者对管道爆燃后政府启动应急机制抢救伤员、实施区域交通管制、确保灾区生活稳定、防止事故二次蔓延等种种举措都是满意的。可是,几乎所有人又都在质疑:从原油泄漏到管道爆燃发生的7个小时里,当事方中石化究竟在扮演什么角色?中石化履行了向当地政府报告的责任了吗?为什么没有请求地方政府采取措施紧急疏散周围居民?为什么没有向当地居民及时履行风险告知义务?中石化是真的不懂“科学”,还是对市民的生命安危置若罔闻?
人们尤其感觉困惑的是:原油无论泄漏多少,无论怎么流入市政管网,如果不遭遇明火或发生静电火花,市政排水暗渠不可能导致油气混合爆燃。那么,在由中石化主导的长达7个小时的抢修过程中,中石化是严格按照国家油气集输安全操作规程在作业吗?中石化危机处置措施妥当吗?
中石化对此三缄其口。现在,官方已经排除“恐怖破坏”,但那一句语焉不详的“在处置过程中,黄岛区海河路和斋堂岛路交会处爆燃,同时造成入海口被原油污染海面上起火”的解释,全然不能让黄岛的146万居民释怀。
11月23日早上,媒体公布了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就黄岛管道爆燃事故发表的道歉声明。23日15时30分左右,媒体人在爆燃第一现场见到了闻讯赶来的傅成玉。媒体人看到,傅成玉弯腰捡起了两块石头,投向爆炸形成的巨型大坑,可能想测量一下炸坑到底有多深?在炸坑前,傅成玉神情凝重,听别人向他介绍着什么。也就是在他注目的那个大坑里,两个小时前刚刚捞起一具遇难者尸体。
“我看见傅成玉了,傅先生允诺给全国人民一个满意的交代,我们黄岛市民期待着!”爆燃现场附近一家公司的保安这样对媒体人说。
生态文明谁来关注
中石化青岛输油管线爆燃事故,使得这个有着山东半岛最大海带养殖场的胶州湾,受到了原油泄漏的严重污染。
11月23日,媒体人在黄岛海边码头看到,原油泄漏地区位于胶州湾码头附近,距爆燃地点约2公里。堤岸上的石块全被黑色的原油覆盖,10余米宽的排水渠里有一艘沉底的渔船。“是昨天烧毁的。”附近围观的工人说。
在码头附近海域,多辆清污船只在工作,海事等部门布设多道围油栏。“海面漂浮的油花很难处理,沉积到海底岩石的沥青类物质更是难以消除危害。”一些工作人员一边向海中投放吸油毡,一边给媒体人讲解。
青岛海事局黄岛海事处处长刘贤昆一直在现场指挥油污清理工作。他告诉媒体人,目前被污染的海域有1万平方米左右,被污染的程度属于中量级偏轻一点。截至23日16时,青岛市海上搜救中心在海上已投入围油栏3000米,调集消油剂80吨,已经喷洒使用约40吨;调用吸油拖缆约5000米,调用吸油毡20吨,以及其他溢油设备器材。
青岛市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事故发生后,青岛海事局等部门派出22艘清污船和10艘渔船开展清污,6艘海事巡逻艇进行巡查,共布设围油栏约3000米,调用消油剂10吨。胶州湾码头附近海域主要原油已被清理,海上搜救中心已安排人员巡查陆域岸线,处置漂到岸上的油污。
爆燃诚然可怕,可是即使没有爆燃,这里的生态环境也着实令人担忧。在这片居住着1.6万人的小区北面不足1公里处,矗立着大大小小几十个巨型储油罐,除了中石化的黄岛油库,还有寄生在石化产业链上的几十家各类化工企业。媒体人采访得知,此次受爆燃事故波及的青岛丽东化工有限公司就是一家生产苯、甲苯、对二甲苯等芳香族化工产品的大型工厂,其生产所需原料是重石脑油,由原油或石油加工而成,也属于易燃易爆物品。
“管道爆燃点距离丽东化工厂不足200米,幸亏只是波及了丽东化工厂的一角,要是再往里延伸一点,那麻烦就大了!”尹永强说。
深埋于稠密居民区附近、看不见摸不着的条条输油管道;越建越多的巨型油罐群和化学品仓库;空气里经常弥漫的奇怪气味;越长越秃的残杨败柳,泄洪渠里沾满油污的一汪汪臭水……形成了黄岛油库区一隅的独特“风景”,一个盲目追求规模和产能造就的畸形生态环境。
11月22日,发生在这里一场生态灾难,仅仅是一次偶然事件吗?
慧择提示:保险可以给参保人带来诸多方面的保障,可是为什么一定要等到事故发生后才意识到购买保险的重要性呢?中石化青岛输油管线爆燃事故再一次唤起人们的保险意识。
与青岛保险业人士谈起此次事故的理赔,不少保险公司态度积极,却鲜有更大作为。为什么?原因无非是保险覆盖率偏低,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投保的均不多。
一直给媒体人带路的大地保险黄岛支公司查勘员尹永强说:“爆燃事故中,大概有上百辆汽车受损,有的直接报废了。可是,我们公司的客户出险较少。团体险客户中,符合财产损失和团意险理赔的也不多,只有两家吧。”
“对于中石化的输油管道,我们曾多次上门宣导安全生产责任险,可是都吃了闭门羹。”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保险公司负责人说。
黄岛的一些私营企业主也面临着同样的苦恼:“平时觉得买保险没用,出事了才晓得保险重要。”
一位老板谈起此事时满脸愁容:“我们公司在爆燃地点附近租了写字间。这次事故发生时,飞来的巨石一下子砸死了7位员工。幸亏公司在新华保险为员工购买了团意险,每位遇难员工的遗属很快就可以获得12万元意外身故赔偿。可是,公司其他财产损失就只能等着与中石化交涉了,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呢。”
“胶州湾近海养殖的海带等海产品,受此次原油污染影响,肯定损失严重,可是我们爱莫能助。”黄岛某保险公司总经理对媒体人说,“海产品养殖保险一直是我们想发展的险种,可是由于政策不配套,风险系数高,即使养殖户有需求,保险公司也不敢做。这次爆燃事故更加显现了政策应该加快向近海养殖业倾斜,只有把海产品养殖保险真正做起来,今后再遇到类似风险,我们才好帮渔民兄弟一把!”
临别时,带路的保险查勘员尹永强对媒体人说:“我家的房子距离爆炸点200多米,虽说损失不大,可是这房子的价值很可能一落千丈。当时5000元一平方米买的,爆炸后听说2000元一平方米都没人要了。”尹永强的忧虑,道出了周围居民的共同心声。
中石化社会责任何在
媒体人综合青岛市政府新闻发布会的消息和媒体报道后得知,11月22日凌晨3时许,中石化输油管线发生原油泄漏,事故发生后12分钟,当班人员即关闭输油,并开始抢险处置,部分原油沿着雨水管线进入胶州湾。7个小时后,输油管道发生爆燃事故。
据青岛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郭继山在新闻发布会上披露,青岛市政府是在22日10时爆燃事故之后才知道漏油事故,在3时漏油到10时爆燃期间,市政府并不知情。他称,在此阶段,“好像”是中石化在处理。郭继山随后补充说,中石化在漏油后已经通知了黄岛区政府及区一级的消防、交管部门等,但并未通知到市政府。
对于中石化为何没有通知到市政府,郭继山称,之前是漏油,中石化有自己的危机处理程序,自己并不好评论,需要中石化在调查后发布信息。
爆燃事故发生后,媒体人在黄岛采访时,听市民议论最多的是,这场极具灾难性的管道爆燃事故究竟算天灾还是人祸?
虽然从不断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和当地政务微博上可以随时了解到对本次事故的官方解释,可令大家不解的是,这次管道爆燃事故真的无可避免吗?
媒体人随机采访市民,受访者对管道爆燃后政府启动应急机制抢救伤员、实施区域交通管制、确保灾区生活稳定、防止事故二次蔓延等种种举措都是满意的。可是,几乎所有人又都在质疑:从原油泄漏到管道爆燃发生的7个小时里,当事方中石化究竟在扮演什么角色?中石化履行了向当地政府报告的责任了吗?为什么没有请求地方政府采取措施紧急疏散周围居民?为什么没有向当地居民及时履行风险告知义务?中石化是真的不懂“科学”,还是对市民的生命安危置若罔闻?
人们尤其感觉困惑的是:原油无论泄漏多少,无论怎么流入市政管网,如果不遭遇明火或发生静电火花,市政排水暗渠不可能导致油气混合爆燃。那么,在由中石化主导的长达7个小时的抢修过程中,中石化是严格按照国家油气集输安全操作规程在作业吗?中石化危机处置措施妥当吗?
中石化对此三缄其口。现在,官方已经排除“恐怖破坏”,但那一句语焉不详的“在处置过程中,黄岛区海河路和斋堂岛路交会处爆燃,同时造成入海口被原油污染海面上起火”的解释,全然不能让黄岛的146万居民释怀。
11月23日早上,媒体公布了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就黄岛管道爆燃事故发表的道歉声明。23日15时30分左右,媒体人在爆燃第一现场见到了闻讯赶来的傅成玉。媒体人看到,傅成玉弯腰捡起了两块石头,投向爆炸形成的巨型大坑,可能想测量一下炸坑到底有多深?在炸坑前,傅成玉神情凝重,听别人向他介绍着什么。也就是在他注目的那个大坑里,两个小时前刚刚捞起一具遇难者尸体。
“我看见傅成玉了,傅先生允诺给全国人民一个满意的交代,我们黄岛市民期待着!”爆燃现场附近一家公司的保安这样对媒体人说。
生态文明谁来关注
中石化青岛输油管线爆燃事故,使得这个有着山东半岛最大海带养殖场的胶州湾,受到了原油泄漏的严重污染。
11月23日,媒体人在黄岛海边码头看到,原油泄漏地区位于胶州湾码头附近,距爆燃地点约2公里。堤岸上的石块全被黑色的原油覆盖,10余米宽的排水渠里有一艘沉底的渔船。“是昨天烧毁的。”附近围观的工人说。
在码头附近海域,多辆清污船只在工作,海事等部门布设多道围油栏。“海面漂浮的油花很难处理,沉积到海底岩石的沥青类物质更是难以消除危害。”一些工作人员一边向海中投放吸油毡,一边给媒体人讲解。
青岛海事局黄岛海事处处长刘贤昆一直在现场指挥油污清理工作。他告诉媒体人,目前被污染的海域有1万平方米左右,被污染的程度属于中量级偏轻一点。截至23日16时,青岛市海上搜救中心在海上已投入围油栏3000米,调集消油剂80吨,已经喷洒使用约40吨;调用吸油拖缆约5000米,调用吸油毡20吨,以及其他溢油设备器材。
青岛市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事故发生后,青岛海事局等部门派出22艘清污船和10艘渔船开展清污,6艘海事巡逻艇进行巡查,共布设围油栏约3000米,调用消油剂10吨。胶州湾码头附近海域主要原油已被清理,海上搜救中心已安排人员巡查陆域岸线,处置漂到岸上的油污。
爆燃诚然可怕,可是即使没有爆燃,这里的生态环境也着实令人担忧。在这片居住着1.6万人的小区北面不足1公里处,矗立着大大小小几十个巨型储油罐,除了中石化的黄岛油库,还有寄生在石化产业链上的几十家各类化工企业。媒体人采访得知,此次受爆燃事故波及的青岛丽东化工有限公司就是一家生产苯、甲苯、对二甲苯等芳香族化工产品的大型工厂,其生产所需原料是重石脑油,由原油或石油加工而成,也属于易燃易爆物品。
“管道爆燃点距离丽东化工厂不足200米,幸亏只是波及了丽东化工厂的一角,要是再往里延伸一点,那麻烦就大了!”尹永强说。
深埋于稠密居民区附近、看不见摸不着的条条输油管道;越建越多的巨型油罐群和化学品仓库;空气里经常弥漫的奇怪气味;越长越秃的残杨败柳,泄洪渠里沾满油污的一汪汪臭水……形成了黄岛油库区一隅的独特“风景”,一个盲目追求规模和产能造就的畸形生态环境。
11月22日,发生在这里一场生态灾难,仅仅是一次偶然事件吗?
慧择提示:保险可以给参保人带来诸多方面的保障,可是为什么一定要等到事故发生后才意识到购买保险的重要性呢?中石化青岛输油管线爆燃事故再一次唤起人们的保险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