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举行的“2013中国老龄事业发展高层论坛”上,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表示,要积极稳妥的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促进社会公平。
最近几年,中国每天都有接近25000人进入到60岁以上老年人的行列。去年全国净增长620万退休人员,几乎每秒有一人退休。而针对中国人口老龄化高峰期临近的普遍焦虑,与会人员又把缓解养老保险压力的办法放到了延迟退休上了。国家发改委宏观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提出:退休年龄延长是一个早晚的事情,可以不一下子延长,实行温和地延长,每年增加一个月或者两个月。
对于延迟退休,民意持坚决否定的意见。该报道介绍,近日有媒体调查显示,近七成受访者反对延迟退休,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延迟退休不符合中国国情。中央一直强调,“站在群众立场看问题想问题”,“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既然人民群众拥强烈反对延迟退休,专家学者们就不应该再在这个容易导致激化民怨的敏感点上做文章、枉磨叽,而应该另谋良策。
笔者以为,胡晓义在会上表态的导向是正确的—“积极稳妥的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促进社会公平。”这也是顺应国民要求,实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并轨”。遗憾的是,对于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包括胡副部长在内的人社部有关负责人近年已经多次表示要“积极稳妥的改革”了,只是“稳妥”过度,“积极”乏力,“光打雷不下雨”,“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吆喝多年,现在还是“原地踏步”,“吃皇粮”的人员依然一分钱保费不缴,而其退休养老金却比及时足额缴费的企业职工高出很多很多。可能有关方面会反驳我的“原地踏步”说,他们会讲,一些地方不是已经进行试点了吗?你们试的是什么点?不过是拿几个事业单位“垫背”,“舍卒保车”。当真要试点,也应该首先拿公务员试点。
养老保险“并轨”,乃一步利民兴邦的高棋!全国财政供养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如果也按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缴费规定执行,单位按照工资总额20%以上缴纳,其中个人缴纳8%,那样,全国一年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势必增加数以亿万计。这个天文数字的收入,可是延长退休的功效难以企及的!其不仅可以缓解退休人员增加所带来的养老保险的支付压力,而且能够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养老保险“并轨”如此功德无量,为什么迟迟推不开呢?笔者认为,关键是因为“并轨”要伤及权力阶层的既得利益,如果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并轨”永远只能是一种空谈。面对中国人口老龄化高峰期临近,焦虑和犹豫毫无意义,打延迟退休主意不得民心,惟有首先拿“并轨”开刀才是正道,这可是任何其他“门路”所不能和无法替代的。
慧择提示: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自然会存在很多阻碍,但是如果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只是不痛不痒的改革,那肯定是没有意义的,为了实现养老制度的平等,国家应该大刀阔斧的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这样才能起到真正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