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过30年的持续高速发展后,当前我国保险业的发展速度已经逐渐慢下来了。跨越式发展的背后是行业不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经营管理模式粗放,产品结构同质化严重,人才队伍素质有待提高,渠道结构不合理,市场秩序不规范……
值得庆幸的是,在今后一段时期,我国保险业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当下,逐一解决暴露出的问题,提升行业竞争力已成为现阶段保险业迫切而重要的工作。本期《保险周刊》特别策划一组报道,对当前保险业持续发展问题进行探讨,敬请关注。
近两年,随着国际经济金融危机和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保险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可谓“内忧外患”。
无论是寿险还是财险,其保费增速均呈现进一步放缓的态势。保险业既有寿险产品银保渠道整顿而销售受阻,财险保费受新车销量萎缩而增速回调,又有投资市场低迷,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持续低下,难以匹敌其他理财产品。
正因如此,保监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舒高勇日前提出:“提升行业竞争力是现阶段保险业迫切而重要的工作。”
事实上,近几年关于保险业竞争力的问题一直都备受关注,十七大、十八大报告中与保险业相关的内容很多,虽然直接提到保险业的内容并不太多,不过无论是十七大还是十八大报告,对保险业都直接提到一点——要提高行业竞争力。
然而,评价和提升保险业、险企的竞争力,则要涵盖多方面因素,具体涉及到资本、技术、服务和人才储备等。研究表明,目前我国保险业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但中资保险公司的竞争力要高于外资保险公司。
行业须提高竞争力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目前保险行业资产规模不但落后于银行业,甚至还比不上五年前资产规模只有保险业20%的信托业。尽管我国保险业自我国加入WTO以来,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面临的挑战依然很严峻。”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论坛暨中央财经大学《2013中国保险公司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蓝皮书发布会上表示。
当下,金融综合经营的发展形式已经对保险业提出更高要求。过去保险业发展更多的是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而现在保险业竞争特别是寿险业竞争,已经不局限于保险业内部竞争,更多的是保险业与其他行业的竞争、国内和国际保险市场的竞争。
过去30年,保险业发展的确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然而,接下来保险业如何能像过去那样继续快速发展?
事实上,类似于“中等收入陷阱”,当一个行业快速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如果其体制机制、人才储备等方面的发展跟不上的话,就很有可能停滞不前。因此,要从根本上提高保险行业竞争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获得持续发展。
舒高勇认为,要想正确看待和认识保险业竞争力,除了考察公众习惯关注的一些指标外,至少还有四个因素值得考量。
首先是资本因素。资本是很核心的要素,是决定保险行业或者某保险公司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保险业是资本密集型行业,资本充足对于行业和企业的发展都很重要。其中,资本情况含两方面,分别为资本的质量和数量。
其次是技术因素。目前,我国保险公司更倾向于注重销售、市场份额,而国外的保险公司都强调自己是风险管理专家,突出公司的专业技术人员储备。与我国倡导产品创新谋发展不同,目前国外先进保险公司多认为产品只是一个代表形式,并不是保险公司的核心,承保技术才是一个保险公司的核心。此外,服务和人才储备因素则是另外两个考核因素。
《2013中国保险公司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构建了保险公司盈利能力、资本管理能力、经营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一级指标,指标反映了我国保险公司的竞争力。
该研究表明,虽然我国人身险公司在净利润、营业收入等指标方面表现不佳,但是中资保险公司的竞争力仍然高于外资保险公司。并且,我国财险公司在注重规模的同时也开始注重效益,中资保险公司的竞争力普遍高于外资。
在研究的47家人身险公司中,综合竞争力前十名依次为国寿股份、新华人寿、平安人寿、太平洋人寿、人保寿险、中邮人寿、生命人寿和平安养老。
具体来看,这47家人身险公司去年的盈利能力增长速度有所减慢,全年共实现净利润接近190亿元,同比减少41.5%;去年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得到大幅度提高;在经营能力方面,整体而言,各公司综合赔付率和综合费用率相差不大;在业务增长潜力方面,中资保险公司在分支机构数目方面优势明显,外资保险公司在原保费收入增长率和发展系数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
此外,在研究的47家财险公司中,综合竞争力前10名依次为人保财险、华泰财险、阳光农业、平安财险、英大财险、国寿财险、国元农业、信达财险、阳光财险和太平产险。
具体来看,去年财险公司盈利能力普遍有所提高,排名前10位的有两家是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阳光农业、国元农业);随着商业车险费率市场化和交强险对外资放开,财险公司普遍对行业承保盈利能力水平充满担忧,而在新增车险保费疲弱的环境下,如何拓展业务、寻找优势项目以及产品开发等被提到前所未有的地位;财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大幅度提高;各家财险公司的经营战略更加明晰化,经营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但在专业化、特色化经营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且由于机构数量较少、资产规模增长较慢,外资保险公司的增长潜力不大。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中资保险公司竞争力普遍高于外资保险公司的背后,我们还要看到,目前我国保险公司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尤其是风险管理方面的竞争力。
该研究表明,去年中外资人身险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基本平分秋色,排名前10位的公司中,有4家外资保险公司(工银安盛、中德安联、交银康联和汇丰人寿)。而去年中资财险公司在风险管理能力方面则普遍低于外资公司,排名前10位的公司中,除中煤财险外,其余9家全部是外资保险公司。
“保险业从"次贷危机"中得到的教训是,未能控制的产品创新风险会导致偿付能力不足的风险。因此,高标准的承保业务和充足的资本,是财险公司管理其风险的关键。”该研究报告主编寇业富直言:“保险公司要想提高竞争力,还必须实现规模、效益、风险的统一,确保机构达到20~25家左右,保费规模达到50亿元以上,注册资本达到30亿元以上。”
对此,舒高勇还建议,可以通过四方面进行努力,来提高行业竞争力。
首先是始终坚持市场化的方向,市场化改革与发展是提高行业和企业竞争力的根本所在。其次是规范发展,市场化带来了竞争,但如果不是良性竞争,而是低层次、不规范竞争,那么则会带来市场混乱和行业发展无序的后果。再次是积极鼓励和支持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使得行业和企业获利,才能有发展的前景,也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竞争力。最后是继续开放,一方面是对外开放,入世以来,保险行业被迫对外开放倒逼改革,进而促进了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是对内开放,随着金融综合经营趋势的发展,不同行业之间相互融合、介入的发展越来越明显,只有通过相互开放与合作,才能避免走类似于闭关锁国、自我循环的发展模式,保险业的竞争力才能不断增强。
慧择提示:保险行业的激烈竞争,一方面可以促进保险行业提供给大家更多更好的服务,另一方面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抓紧发展的大好时机,把握航向,慧择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