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以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据媒体报道,目前设计者们已经就养老制度改革达成多项共识,其中,延长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和养老金制度实行并轨已基本没有悬念。但是,民众对延长退休年龄和延长养老保险缴费年限还是忧心忡忡,说到底仍然在一个“钱”字,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的也源于一个“钱”字。但倘若仅仅是为了弥补养老金的空账而贸然推迟退休年龄,无疑是饮鸩止渴的做法。有专家提出的理论依据之一就是“目前全世界都采用的是这种办法”,但这些专家却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国情。
我国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也是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从一穷二白的困境中走来,许多劳动者仍然带有计划经济的烙印,许多企事业单位仍然走不出大锅饭的分配模式。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并轨后,改革的阵痛仍然没有完全消失。在这样的情况下,贸然学习外国特别是西方国家的模式是不现实的。
这一做法的弊端在于:首先,增加了就业压力。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张车伟副所长曾指出,目前中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超过1.1亿人,每年大约有300万左右的人退休,占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3%。但中国每年新增就业机会只有1000万左右,如果提高退休年龄,就占去30%,这个比例相当惊人;其次,对中低收入劳动者不公平。现代社会生活压力大,中低层劳动者的工资收入扣除社保金及所纳税金后,拿到手中的实际工资已所剩不多,还要生活、还房贷、供养老人以及教育子女等等。另外,有为数不少的四五十岁的下岗职工,因为种种原因很难再就业,就期盼着到了法定退休年龄可以拿退休金,但政策一旦调整,他们无疑将会遭到巨大的打击。
国情决定政策,政策必须依照国情制定。就目前来看,我国社会的老龄化日益显现,目前逐步进入老龄化的大部分人正是计划经济下成长起来的人,他们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为改革开放牺牲了自身的利益,为企业改制、重组而下岗、待业,而现在他们却是拟议中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受害者。他们没有能力买房、购车,更成不了“土豪”,他们唯一指望的就是退休金能早早到手好养老送终。这就是国情之一,是不可回避的现实。
此外,新形势下的庞大的农民工队伍也是新的国情。农民工白手起家,辛苦拼搏,在城市里艰难立足,但他们的养老保险受属地、缴纳年限等因素的限制,以及用工方的阻碍,很难获得老有所养的理想结果。本来就捉襟见肘的窘况再在养老保险上加道紧箍咒,他们就更无法接受了。
我们常说,社会主义制度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那么,在养老保险上是不是也应该体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特色呢?体现特色不是大包大揽,而是有所区别地对待劳动者。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国力空前提高,据统计,截至今年10月,全国财政开支只及财政预算的三分之一,有媒体称需要警惕突击花钱。一方面,有钱无处花,另一方面养老保险等民生工程缺口巨大。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发挥统筹协调机制,在财政这块蛋糕上公平切分,才更能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慧择提示:延长养老缴费年限与养老金并轨是势在必行的,但是根据我国国情,不少群众在这次养老制度改革中并没有受益,农民工的养老还是没有保障。国家应该统筹协调,让群众都可以享受到养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