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必要改革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利率确定方式
《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报告2012》日前发布。
报告指出,在当前人口老龄化、通货膨胀风险难以控制的宏观背景下,应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收益,基金的投资收益率目标应该设定在8%左右,并探索社会保障基金的多样化投资模式,加强基金投资运营的管理。
对于未来我国社会保障的改革与发展,《报告》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报告认为,我国现有的基金监管机构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在此基础上应组建直属国务院领导的社会保障基金监督管理委员会,专门规划和监督社会保障基金运作。社会保障基金监督管理委员会代表政府行使社会保障基金监管权利,具有业内其他机构所没有的权威和功能。同时在优化社会保障基金配置、调动全国相关力量防范社会保障基金风险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报告提出,要降低人口老龄化和通货膨胀风险对社会保障基金的不利影响,应适时延迟退休年龄。但在操作时不可“一刀切”,可实行差别化的退休年龄规定,即对不同行业的职工,规定不同的退休年龄。延迟退休年龄对于不同群体的利益影响不同,退休年龄推迟应该区分行业特征,对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采用不同的模式,以照顾各方利益,实现公平。体力劳动者的退休年龄可在脑力劳动者退休年龄的基础上适当降低。另外,退休年龄应当具有强制性,避免“逆选择”现象出现,保障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实现平衡。
报告提出,应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收益,当务之急就是应该对个人账户中积累的资金进行合理有效的投资,实现个人账户自身较快增长。
报告还提出,有必要改革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利率确定方式,不论是前期的统筹基金结余,还是个人账户中的资金积累。如果要求记账利率能应对未来的通货膨胀,则记账利率不仅应该能反映个人账户养老基金在较长时间内的增值与贬值的预期回报,还要附加相应的对预期物价上涨所导致的基金损失的补偿回报。在低通货膨胀水平下,由于我国养老金个人账户的空账和资本市场投资环境的不完善,导致养老基金投资的收益率非常低,从而很难达到个人账户养老基金“购买力安全”的保值目标,而且在高通[]货膨胀环境下,即使通过投资优化组合,获得最佳收益率,并以此作为记账利率也难以使个人账户养老金的缺口问题得以解决,所以必须依靠政府每年以适当的财政拨款或者运用社会统筹基金结余资金来弥补通货膨胀造成的损失,以确保退休人员养老金实际购买力不降低。
慧择提示:养老保险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落于实处,真正对退休后老人的生活进行保障,希望国家和政府针对于现在的社会问题,可以进行长远的考虑合理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