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一段时间因为天气原因经常发生飞机延误状况,对于此状况大部分人都表示非常不满,因此乘客的不满继而引发了多起冲突事件。大多数人都觉得飞机延误与个人毫无关系,也不会涉及到我们个人利益无需购买延误险。那么对于我们来说延误险是不是必要的呢?而出现延误情况下保险公司会如何赔偿呢?
面对各方的压力,中国民用航空局(以下简称“民航局”)从7月18日起,已在国内八大繁忙机场禁止以流量管控为理由来限制起飞。此举能否改变航班经常延误的局面尚待观察。面对大量因航班延误而在机场滞留的旅客,如何妥善处理成为当务之急。对于焦急等待的乘客,是否有补偿措施?他们购买的航空旅客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以下简称“航意险”)里,有没有包含对航班延误的赔偿?理赔的过程是否复杂?这些成为很多乘客脑中的疑问。
组合销售的航班延误险
频繁发生的航班延误,使得乘客开始讨论,是否可以通过购买保险获得赔付?之前也有乘客在网络上说,“20元航意险里,已经包含航班延误赔偿”,但保险公司认为,这种说法并不准确。严格意义上来说,航意险属于人身险,是对投保人遭受人身伤害的赔偿,包括意外身故和意外伤残,而航班延误险是对投保人因航班被取消或延误所给予的经济补偿,属于财产险范畴。
险要乘客另外购买。在春秋航空公司官网上购买机票,提供的保险仅为航意险。乘客如果需要延误保险,需再支付20元购买太平洋保险提供的延误险。太平洋保险上海分公司工作人员告诉媒体人,航班起飞延误达3小时及以上,一次性赔付200元。“航班起飞延误时间指的是预计起飞时间和实际起飞时间的差值,降落延误不能获赔。”
航班延误险,推出10年少人问津
航班延误险首次在国内现身是在2004年。当时,美亚保险推出了两款旅游险,其中“旅程延误”被列入保障范围。此后,不断有保险公司跟进推出类似险种,但销售情况并不乐观。
携程网的一项网络消费调查显示,近六成的受访者从未购买过航空延误险。
“明明是航空公司的问题,才导致航班延误,凭什么我掏钱买保险?”“都是20元保险,意外险赔几十万元,延误险才赔几百元,万一到不了4小时还亏掉一份盒饭钱。”许多乘客如此抱怨道。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保险系副教授张俊岩认为,公众的风险意识淡薄是延误险鲜有人问津的原因之一。
“大家连购买最基本的航意险的意识都不强,延误险就更没有太大的需求了。”张俊岩说,“在首都机场,各大柜台的宣传资料里面都还没看到推销航空延误险的,几乎没有哪家保险公司或航空公司对延误险有很强烈的推荐。”
虽然延误险购买起来比较方便,价格也并不算高,但消费者决定是否购买还要看以下三点。庹国柱说,“第一,看损失对旅客有没有重要意义,我觉得这个意义不是很大。第二,看旅客的支付能力,因为保险费不高,支付并没有问题。第三,要看索赔方便不方便。”
航空公司对制定赔偿标准不积极
在上海读了4年大学,毕业时,北京女孩郭洁宇带着满箱行李回家。可怀着急切心情回家的她,最后足足在机场等了8个小时才起飞,抵达北京时已是凌晨两时。当被问及为何没有要求延误赔偿时,一句“习惯了,嫌麻烦”显得有些无奈。
民航管理部门的补偿标准并不具有强制性,导致补偿问题仍然处于“讨价还价”的状态。
慧择提示:在现在因为大家连购买最基本的航意险的意识不强,所以对于飞机的延误险更没有多大的需求。还有部分人认为飞机延误是飞机公司的事情与个人毫无关系,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的,购买一份飞机延误险可以有效的保障意外情况下个人的利益损失。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慧择保险网无关。慧择保险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