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保险公司为了避免自身所在的方向,通常会将一部分资金进行再保险,近些年来,Sidecar(侧挂车)是资本市场资金进入巨灾再保险市场的创新产品,由再保险人发起,通过自身专业承保能力,利用资本市场上筹集到的资金,承保更多的再保险业务。
由于Sidecar的运作由专业再保险人驱动,同时以雄厚资本作为后盾,因此模式上很像是侧三轮摩托车旁的边车,所以得名Sidecar,也被称为抵押再保险、特殊目的保险公司、第三方资本。
Sidecar通常由专业再保险公司和资本市场伙伴共同设立注册一家新的再保险公司,公司成立后,主要承保来自发起人的转分业务,为分出人提供转分手续费以及纯益手续费,为投资人提供保费及利润。在没有巨灾发生的前提下,投资人通常能获得20%左右的回报,一旦发生巨灾,双方则会通过预先设立的一套程序将该公司剥离。由于Sidecar不会影响发起公司的资本结构,因此可以有效降低监管成本,维持发起人的信用评级;同时,Sidecar的设立无需经过太多手续,即降低管理成本又相对快捷;但另一方面,Sidecar的寿命通常较短,当再保险市场费率上升时大量产生,再保险市场费率走软时资本离场。
伴随着巨灾债券与行业损失担保(ILWs)的发展,再保险人扩充资本的需求以及投资者对投资回报的渴望,Sidecar的数量也在悄然增长。2011年,全球保险业约有100亿美元的巨灾损失,直接导致Sidecar再度归来,追逐上涨的再保险费率及升高的再保险需求。粗略估计,2011年新设立的Sidecar公司吸引了约20亿美元的资本进入再保险市场,2012年,又有约18亿美元的资本进入。2013年,财产险巨灾保费持平而Sidecar有望上涨:主要三家Sidecar扩充了资本规模,Argo和EverestRe也在为设立Sidecar募集资本。
从新募集的资金规模来看,Sidecar最近三年呈现出缓慢下降的趋势,但是,继新西兰地震、泰国洪水、日本地震之后,国际再保险市场费率大幅上涨,硬周期到来。遭受了巨灾损失的再保险公司一方面希望借此机会接受更多的优质业务,一方面又受限于监管要求和资本实力,这种背景下,资本市场的资金开始进入再保险市场,借助优秀再保险人的技术与市场影响,设立Sidecar,赚取承保利润。
对于大多数Sidecar来说,他们建立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发起人扩大市场份额,分散巨灾风险,但与此同时,Sidecar的扎堆出现,也给传统再保险市场带来消极影响。比如百慕大的几家着名再保险公司对此现象就表达出不同程度的担忧:PartnerRe认为第三方资本会减缓再保险费率上升的趋势,对传统再保险人构成威胁;RenRe认为这种现象即是挑战又是机遇;Validus则认为资本市场的资金与其说是挑战,不如说是对再保险市场的有益补充,他们将Sidecar视为未来再保险市场持久的生命力,他们坚持巨灾风险对不同的投资人具有吸引力——对冲基金渴望高回报,养老金及其他相似投资者则青睐可以带来稳定回报的投资——不同的风险偏好者都可以在巨灾再保险市场找到切入点。
多数研究机构也认为,随着资本市场与再保险市场的融合,第三方资本会影响巨灾再保险市场并使费率走软。总而言之,诸如Sidecar等非传统再保险手段的涌现,会在一定程度上与传统再保险市场分享承保硬周期的收益,降低传统再保险公司承保利润,并驱使承保软周期加速到来。
Sidecar的建立,从再保险公司的角度看,可以扩充其承保能力,在面向分出人报价时,拥有更大的话语权,且边际成本较低,只需在既有基础上运用专业再保能力,便可获得不菲的转分手续费,成为技术供给者。从投资人的角度看,巨灾风险从某种程度上讲与资本市场系统风险有效隔离,因此投资再保险满足了养老金/对冲基金的风险分散需求,由于缺少评级和专业技术,他们无法直接设立再保险公司,只能借助Sidecar成为其资本供给者。从再保险市场的角度看,Sidecar为有分保需求的原(再)保险公司提供了更宽的渠道,降低了分保成本,补充了再保险公司的资本实力,但也给再保费率带来较大的下行压力。与传统转分再保险业务比较,Sidecar无需担心泄漏转分数据给潜在的竞争者,同时对投资者而言又相对透明,因而得到了再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双方认可。
综上所述,尽管传统再保险人担心资本市场的资金对再保险市场构成挑战,但再保险人也在同时寻找着这种背景下的资金合作伙伴,并踊跃投身于Sidecar的创立过程中。在2005与2011年两次Sidecar设立浪潮中,我们可以看出规律性的市场表现。当一轮巨灾发生以后,在国际再保险市场承保周期上行时,通过第三方资本扩充承保能力,是国际再保险市场主要再保险人的流行策略之一。
慧择提示:Sidecar的建立,可以扩充其承保能力,在面向分出人报价时,拥有更大的话语权,且边际成本较低,只需在既有基础上运用专业再保能力,便可获得不菲的转分手续费,成为技术供给者。
由于Sidecar的运作由专业再保险人驱动,同时以雄厚资本作为后盾,因此模式上很像是侧三轮摩托车旁的边车,所以得名Sidecar,也被称为抵押再保险、特殊目的保险公司、第三方资本。
Sidecar通常由专业再保险公司和资本市场伙伴共同设立注册一家新的再保险公司,公司成立后,主要承保来自发起人的转分业务,为分出人提供转分手续费以及纯益手续费,为投资人提供保费及利润。在没有巨灾发生的前提下,投资人通常能获得20%左右的回报,一旦发生巨灾,双方则会通过预先设立的一套程序将该公司剥离。由于Sidecar不会影响发起公司的资本结构,因此可以有效降低监管成本,维持发起人的信用评级;同时,Sidecar的设立无需经过太多手续,即降低管理成本又相对快捷;但另一方面,Sidecar的寿命通常较短,当再保险市场费率上升时大量产生,再保险市场费率走软时资本离场。
伴随着巨灾债券与行业损失担保(ILWs)的发展,再保险人扩充资本的需求以及投资者对投资回报的渴望,Sidecar的数量也在悄然增长。2011年,全球保险业约有100亿美元的巨灾损失,直接导致Sidecar再度归来,追逐上涨的再保险费率及升高的再保险需求。粗略估计,2011年新设立的Sidecar公司吸引了约20亿美元的资本进入再保险市场,2012年,又有约18亿美元的资本进入。2013年,财产险巨灾保费持平而Sidecar有望上涨:主要三家Sidecar扩充了资本规模,Argo和EverestRe也在为设立Sidecar募集资本。
从新募集的资金规模来看,Sidecar最近三年呈现出缓慢下降的趋势,但是,继新西兰地震、泰国洪水、日本地震之后,国际再保险市场费率大幅上涨,硬周期到来。遭受了巨灾损失的再保险公司一方面希望借此机会接受更多的优质业务,一方面又受限于监管要求和资本实力,这种背景下,资本市场的资金开始进入再保险市场,借助优秀再保险人的技术与市场影响,设立Sidecar,赚取承保利润。
对于大多数Sidecar来说,他们建立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发起人扩大市场份额,分散巨灾风险,但与此同时,Sidecar的扎堆出现,也给传统再保险市场带来消极影响。比如百慕大的几家着名再保险公司对此现象就表达出不同程度的担忧:PartnerRe认为第三方资本会减缓再保险费率上升的趋势,对传统再保险人构成威胁;RenRe认为这种现象即是挑战又是机遇;Validus则认为资本市场的资金与其说是挑战,不如说是对再保险市场的有益补充,他们将Sidecar视为未来再保险市场持久的生命力,他们坚持巨灾风险对不同的投资人具有吸引力——对冲基金渴望高回报,养老金及其他相似投资者则青睐可以带来稳定回报的投资——不同的风险偏好者都可以在巨灾再保险市场找到切入点。
多数研究机构也认为,随着资本市场与再保险市场的融合,第三方资本会影响巨灾再保险市场并使费率走软。总而言之,诸如Sidecar等非传统再保险手段的涌现,会在一定程度上与传统再保险市场分享承保硬周期的收益,降低传统再保险公司承保利润,并驱使承保软周期加速到来。
Sidecar的建立,从再保险公司的角度看,可以扩充其承保能力,在面向分出人报价时,拥有更大的话语权,且边际成本较低,只需在既有基础上运用专业再保能力,便可获得不菲的转分手续费,成为技术供给者。从投资人的角度看,巨灾风险从某种程度上讲与资本市场系统风险有效隔离,因此投资再保险满足了养老金/对冲基金的风险分散需求,由于缺少评级和专业技术,他们无法直接设立再保险公司,只能借助Sidecar成为其资本供给者。从再保险市场的角度看,Sidecar为有分保需求的原(再)保险公司提供了更宽的渠道,降低了分保成本,补充了再保险公司的资本实力,但也给再保费率带来较大的下行压力。与传统转分再保险业务比较,Sidecar无需担心泄漏转分数据给潜在的竞争者,同时对投资者而言又相对透明,因而得到了再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双方认可。
综上所述,尽管传统再保险人担心资本市场的资金对再保险市场构成挑战,但再保险人也在同时寻找着这种背景下的资金合作伙伴,并踊跃投身于Sidecar的创立过程中。在2005与2011年两次Sidecar设立浪潮中,我们可以看出规律性的市场表现。当一轮巨灾发生以后,在国际再保险市场承保周期上行时,通过第三方资本扩充承保能力,是国际再保险市场主要再保险人的流行策略之一。
慧择提示:Sidecar的建立,可以扩充其承保能力,在面向分出人报价时,拥有更大的话语权,且边际成本较低,只需在既有基础上运用专业再保能力,便可获得不菲的转分手续费,成为技术供给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