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教科书里常常提到,公益是一门实践的学问。而现代的公益,是人人参与的公益,不管是个人还是集体,人们通过各种公益活动、公益基金、公益网站等途径,通过直接参与、捐赠、公益广告、公益歌曲等方式参与到公益中来。在中国古代,倡导日行一善,就是每天做一些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更多的人,让社会更加美好和谐。
保险业与时俱进的公益特色
保险,让生活更美好。这正是和公益活动宗旨所契合的地方。公益和保险是相通的,两者的本质是自助助人,集合大家的力量,帮助有需要的人。多年来,伴随着中国保险行业的迅猛发展和壮大,保险业在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等方面作出了诸多努力和贡献,不仅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肯定与赞誉,也提升了行业的社会形象。同时,保险企业在积极参与社会公益实践中也与时俱进,结合各自的战略定位和企业文化,逐步形成了各有所长的“公益特色”。
保险业投身公益事业有哪些趋势呢?
专家表示,首先是全行业形成比较明确的保险功能,从行业的管理者、从业人员以及组织机构,形成了保险参与公益、服务公益的良好的文化氛围。
其次是公益慈善的运行模式和机制是在十年内得到初步构建,比如通过建立保险慈善基金会,成立一些相应的公益组织,开展一些专业化的长效运作,在这方面打下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第三是保险业公益慈善的载体和方式随着网络、随着整个社会的文化传播等等,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进行了很多载体和方式的创新。
第四是公益慈善在近几年重大自然灾害面前,发挥慈善救助作用越来越突出。
最后是公益慈善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在不断扩大,记者也了解到很多中小保险公司,它们通过结合自身企业特色,开拓一些新的公益慈善领域和方法,整个覆盖面和影响力得到很大的提升。
7月,是学生放假、相互交流学习的月份,更是保险公司为公益事业做些事情的时候。由中国人民保险集团旗下人保慈善基金会与广州龙子心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2013中国人保.龙子心爱心传递夏令营活动在7月北京举行开营仪式。来自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北京成龙慈善基金会等机构,以及中国人保水坝小学、全国各地龙子心学校的百余名员工、师生聚在一起,表演了一场精彩的演出。成龙先生的到场,让孩子们都兴奋高呼起来:“我们爱成龙叔叔!”
现场,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副总裁周树瑞向孩子们送上衷心祝福和殷切期望,他表示,保险行业是一个扶危济困、爱与分担的行业,中国人保作为新中国历史悠久的保险公司,在64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运用保险机制帮助那些发生保险事故、需要帮助的人们。他希望通过夏令营活动,孩子们能秉承凝聚爱心、播撒爱心的精神,把夏令营期间的体验和见闻分享给身边的同学,尽己所能,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让爱心的火炬永远传递下去。
记者通过了解,到2012年底,一些大型保险企业在民政部登记注册慈善基金会,如2006年中国平安(601318)投入1000万元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合作成立了“中国平安公益基金会”;2007年国寿出资5000万元发起业内首家“慈善基金会”;2008年人保捐助5000万元成立“人保慈善基金会”,以及安邦、友邦、生命等等成立了慈善爱心基金会,他们通过基金会这个平台,专业化地运作、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除此之外,在一些地方,苏州、吉林等地,在一个区域内建立保险业内的志愿者协会,它可以更好地组织保险业内的人,包括保险业外的客户,一起参与到公益事业中。
公益慈善不是单纯的投入
新华人寿有位伙伴告诉记者,其实,对公益慈善、企业社会责任的作用和价值都应该有一个清晰的理解和认识,并且理解到它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这样我们才不会将公益慈善当做单纯的“投入”。他说,保险企业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时候,应该对自身承担的责任边界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将企业社会责任的事业发展纳入到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组织体系中,进而保证长效机制的有效落实。同样的,我们也希望相关的管理机构能进一步加强对保险公司从事公益慈善事业的政策支持,规范公益慈善组织的监督管理,为保险企业长期从事公益慈善事业创造一个更为良好的外部环境。
作为保险公司做公益慈善,保险本身就体现了救助,体现了一个慈善的特性,经营本身的业务就有救助和慈善的特性。再加上企业履行的社会责任,尽保险本身以外做一些捐助和慈善事业,它就相辅相成,使企业真正能够尽到其社会责任。
“众所周知,保险公司提供的是一种服务类商品,看不见、摸不着,本身它就具有公益的性质,当然它是灾难救助,集众人之力救助少数特别需要关爱的群体和弱势群体及受到灾害、疾病、贫困、伤害的弱势群体,它本身就有公益特质在内。”一位保险中介公司的理财规划师说。她说,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能尽保险公司的企业责任、社会责任,这是企业本身承担的责任。社会的责任,就是要在此基础上能够提供更多的对社会的贡献,对弱势群体的帮助,这样有机地结合,能够提升公司的品牌和形象,能够促进业务的发展。结合好了,是能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不会因为单纯的公益事业影响企业的经济价值,或者是就为了企业的经济价值而忽视公益事业,那对企业本身的品牌和形象会受到损害,对业务本身也会受到影响。所以,要做好这方面的平衡,发展好这两个方面,就能对企业本身的社会价值起到促进的作用。
整合行业公益事业资源力量
业内人士纷纷表示,希望未来在整合行业公益事业资源力量方面,可以进一步改善。
第一是形成合力。因为保险本身体现的经营内涵和保险所倡导的互助互济文化,和公益事业有天然的联系和一脉相承的文化传承。保险行业对于公益事业的投入,需要内部加强交流、合作、经验的分享,适时地开展一些高层论坛,进一步统一行业的思想和行动,以及一些资源的整合,形成合力,形成保险行业整体的慈善事业的品牌。
第二是公益是一种文化,是一种需要转变成人们对社会的责任和生活的认识及看法。公益不仅要做,而且要有效地传播。保险行业希望通过金融领域这支重要和庞大的队伍,能够通过300多万从业人员的保险销售,通过公益事业的开展,让更多的人去传播这种公益文化。
第三是功能要切合。未来公益事业的投入和重点的服务对象,应该和保险公司很好地切合。当前对于国家和整个民众,人们实际上是非常注重保障的,对于养老、医疗这两个重大领域,其实政府的负担、企业的需求、个人的担忧,方方面面地涉及到困难群体和需要帮助的人很多,所以,保险业应当回归保险的保障,能够更多地投身到养老医疗社会保障的领域,通过公益事业的开展和保险业务的有效结合,在一些重点领域继续发展壮大,发挥更好的作用。
从某个角度讲,保险营销本身就是一份传递爱心的幸福工程,保险从业人员更是传递爱心的使者,保险和慈善的本质都是集中大多数人的力量,帮助困难的小规模群体或个人,以此来改善民生,促进社会的发展。正如某保险公司一位高管所说:“保险业是基于信赖关系而建立的买卖行为,保险机构除了提升保险产品本身的质量以外,还应当肩负起社会责任,这样才能消除客户对保险行业存在的偏见,实现利民利己的双赢。”也正如欧洲着名基金管理人所言,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实际是从一个项目的战略规划和投融资就开始了。所有社会责任计划都是有绩效的,只不过有些是无形的、长期的回报,人们并没有发现它的转化路径而已,企业改善与消费者、NGO的关系,最终将提高声誉,创造新的销售机会。
慧择提示;为了提高公司形象,提高公司效益,以公益事业来敲开公众的信任,无可厚非。但更多时候需要的是保险公司骨子里的那一刻公益的心,保险公司自身就是一个公益行业,这就更需要把公益事业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