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产险保费增速从2010年起就持续下降:2010年产险保费增速34.5%,2011年为18.7%,2012年为15.44%。产险保费增速主要受制于新车销量的下滑。人身险保费收入在2011年是下降的,2012年有所改善,变为略微上升。
这意味着中国保险业已经走过了之前十几年的数量优先的初级阶段,进入了数量和质量并重的新时期,是中国保险市场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考察:
第一,银保渠道的规范化是保险业走向正规化的重要一步。银保新政是指保监会和银监会在2010年3月联合发布的《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监管指引》。该文件对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做了进一步规范,其目的在于遏制银保业务中的种种不法行为,规避潜在风险,提升银保业务质量,适当减缓银保业务发展速度。由于保险公司的银保业务支撑着相当比例的保费来源,该政策实施以后大多数保险公司就开始出现了保费增速放缓的迹象。这一政策代表了保监会作为行业的促进者和监管者,充分认识到了中国的保险业已经不能仅靠数量来支撑了,而需要重视行业发展质量,开启了中国保险业进入新阶段的大门。
第二,个险渠道方面也开始重视质量的提升。在个人营销模式下,营销人员单位产能提升有限,总保费收入与营销人员人数成正比,这也是拉动中国保险业快速增长十几年的动力之一。但盲目追求数量的同时,也使得营销人员这个群体所获得的社会认同度不高,业绩压力很大等问题凸显出来。近几年我国劳动力“刘易斯拐点”的到来使得营销人员数量难以继续大幅上升。将于2013年7月1日起施行的《保险销售从业人员监管办法》,将从业人员学历从初中变为大专,也是提升销售人员素质的举措之一。一方面可以提高个人业绩,另一方面可以提供更贴心的服务,从而逐渐增加这一群体的社会认同,有利于保险行业长期发展。
第三,保险投资领域也新政不断。近两年,保险资金主要的投资领域股票和债券市场状况不尽如人意,使得保险业投资收益并不高。但保险替代品的表现却优于保险。例如银行理财产品的火爆吸收了大量资金,保险投资的收益率有时甚至低于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在此情况下,保监会逐渐放开各种投资领域,包括:债券、委托投资、股权、不动产、金融衍生品、金融产品、股指期货、境外投资、资产管理投资和基础设施债权投资。旨在拓宽保险公司投资渠道、降低保险公司投资门槛。虽然在目前市场状况下,这些措施短期效果并不一定很明显,但这些政策指明了中国保险业市场化的大方向,有利于市场机制进一步发挥作用,从而推动行业发展。
慧择提示:笔者认为,我国的原保险保费收入逐年上升,我国保险市场的潜力很大,但这两年保险业发展好像遇到了瓶颈,笔者建议,保险业要注重业务质量的提升,这样才能解决发展的瓶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