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农业投资额的增加,农业保险作为推动绿色农业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是帮助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稳定和提高收入的必要灾害救助方式,已成为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国家策略。此次研讨会汇聚了省内外的学者专家,就海南农业保险发展的正确思路和模式,农业保险的推广以及发展前景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为海南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创新性的思路。
伴随着农村经济改革和农业市场化的进程,我国农业保险自1982年恢复试办以来,一度得到较快发展,农业保费收入由1982年的23万增加到2001年的39800万。然而,在获取成绩的同时,我国农业保险的现状也不容乐观,存在较多突出问题。就我国而言,农村人口相对较多,关注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其意义不可低估。农业保险作为帮助农民稳定收入的方法之一,在中国本应该有较大的需求和广阔的发展市场,然而事实却正好相悖。中国农业保险的险种较少,由原来的60多个下降到现在的不到30个,保费收入较低,发展市场狭小,存在着农业保险业务及机构迅速萎缩,地方农业保险机构普遍撤销,农业灾害损失补偿水平很低,商业性农业保险的性质突显以及农民的风险意识较低等问题,其发展并不景气。
造成我国农业保险不景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农业保险亏损严重,由于农业保险在盈利上存在的劣势,商业保险公司不愿承担此项亏损;其次,中国保险市场发展空间较大,存在可为保险公司提供利益空间的分支保险市场,由此造成保险公司宁愿发展赢利较好的险种;再次,农民收入水平较低,缺乏提交保费的余款,加上对农业保险认识不充分,保险意识不强以及灾年依赖救济的心理,使得他们投保积极性不高;最后,我国的农业保险机制发展滞后,导致农业保险的倒退。
在此次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李国祥研究员在“农业保险与农产品稳定供给”的主题演讲中也重点提到农业保险的定位问题,他认为农业保险应该朝着稳定农产品供给,恢复农业生产能力的方向发展,以专业化的大型农场为服务对象。而郭永利及李国祥均表示农业保险在制度层面应该是走政策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发展模式。
慧择提示:现在海南试试农业保险新模式,以政策为主导,商业运作为辅助作用。而从各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实践来看,存在以下规律:财政补贴是农业保险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在政府农业保险计划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发展多样化的农业保险组织体系等。关键在于以政策性农业保险为主导、商业性农业保险为补充的世界农业保险基本格局,可为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经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