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我国的保险市场处于低迷之中,各大保险公司都出现一定程度的亏损。10家险企年内发债补血超千亿,通过发债补充资本金成为险企惯用的方式。今年以来,共有10家险企累计发债1038亿元。
规模倒逼发债1038亿
12月22日,保监会发布了最新的保费数据,数据显示,2010年前11个月保险业保费收入达到1.34万亿元,同比增长约32%,同时,保险机构的投资总规模达到3.25万亿元,保险业总资产达到4.9万亿元,全年突破5万亿元大关几成定局。
“每月1000亿元的保费收入,增速达30%,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速度,无论是寿险还是产险,保费增加必然提高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现在保监会对产寿险的最基本的偿付能力要求是100%,但是偿付能力是一个动态指标,保费增加,保险公司资本金同样也要随之增加,不然就会出现偿付能力不足,因此,如此规模的保险业资产规模催生的保险机构狂热的发债热情,是必然的事情。”12月23日,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副教授管贻升分析称。
我们查阅到的保监会批复显示,2010年有生命人寿、平安财险、阳光保险集团和中国人保、太平人寿、正德人寿六家公司发行5年期或10年期的次级债,总规模达到160.5亿元。
对此,一位保险业资深人士分析,现在全国中资保险公司有近70家,中外资保险公司合计超过100家,几乎每一家都有融资需求,外资通过双方股东增资扩股,而中资则是上市、发次级债、增资多头并用,比如平安和人保,两家财险公司在市场上竞争相当激烈,尤其是在车险领域,保费快速增加也提高赔付金额,使得偿付能力下降,要使偿付能力满足要求,必须增加资本金,2010年平安财险募集了25亿元的次级债,而中国人保则募集了60亿元的次级债。
“如果更多的公司募集次级债,可想而知这个规模有多大,不亚于2010年的银行再融资风波。”上述人士表示。
在保监会的意见稿中,记者也比较了其和2004年出台的旧办法的不同,在旧办法中,对能够募集次级债的保险公司资产要求只规定“经审计上年度末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5亿元”,而在新的意见稿中,不仅要求公司上一年末净资产从5亿变成10亿,还增加了保险公司须开业满3年且上一年度实现盈利。
同时,新意见稿还要求保险公司募集后的累计未偿付的次级债本息额不超过保险公司上年度末经审计的净资产值的50%。旧办法中则只规定累计未偿付次级债本息额不超过保险公司上年度末经审计的净资产值。
慧择提示:在今年保险行业不景气环境下,保险公司都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补足资本,10家险企年内发债补血超千亿。在这其中,惟有中华控股较为特殊。今年10月,东方资产进驻中华控股,以债转股形式向中华控股注资78.1亿元,帮助此前曾资金吃紧的中华产险(中华控股旗下子公司)提高资本金,其注册资本金由75亿元提高至145亿元,偿付能力充足率也达到150%以上,目前东方资产已通过债转股的形式持有中华控股51.01%的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