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呼和浩特鼓励生育的政策火出圈了!
生一胎直接奖励 1 万,二胎给 5 万,三胎更是高达 10 万。

算下来,如果生育三孩,总共可获16万补贴。
这力度,直接让不少网友心动了,纷纷表示:“赶紧的,我要生二胎。”



不仅哈尔滨,其他多地(比如深圳),也在研究推进补贴方案了。
这就意味着,2025年各地鼓励生育,到了拼钱的时候!

催生娃,国家动真格了
国家是真着急了。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制定促进生育政策,发放育儿补贴”。

可见,鼓励生育,已经是国家层面的战略任务了。
上面有政策,下面城市响应就很快。
上周,呼和浩特市的育儿补贴,就率先落地:
一孩1万;二孩5万,每年1万至5周岁;三孩10万,每年1万至10周岁!
并且还提出,在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幼随长走”、“就近择优”。
三孩及以上孩子,入学可在全市自由选择。这含金量不用多说了吧,相当于打破了学区房的限制。
除此之外,小学试点还取消了入学户籍限制;放宽小学入学年龄。
不但提升了直接补贴的力度,教育便利也有很大提升。
有人可能会问了:这发钱催生,能有用嘛?
还真有用!就拿湖北天门举例。
全球出生人口在下降,但2024年,天门的出生人口却增长了17%,成了全国少有的“逆势增长”的地方。
什么原因呢?很简单,发钱!
2023年9月,天门市出了个“生育五条”:
二孩奖励9.63万元,三孩奖励16.51万元,叠加购房补贴后,三孩家庭最高可获28.51万元支持。
从怀孕、生娃到买房、托幼,各个环节都有补贴。
按当地人均年收入3.1万元算,这些补贴相当于3到7年的工资呢!
再举个例子,四川攀枝花,2021年就开始试点育儿补贴。二孩、三孩每个月发500元,连发3年。
结果,当地常住人口连续四年都增长了。
看来啊,发钱的确是提高生育率最快的办法,没有之一!

鼓励生育,也是刺激消费
当然,发钱催生,也只能催动——原本就有生娃意愿的人。
对于不打算生孩子的家庭来说,奖金再多,他也不会生。



张爱玲有句话,是这样说的:
“如果孩子的出生,是为了继承自己的劳碌、恐慌、贫困,那么不生也是一种善良。”
这句话真的说出了很多年轻人的心声。
当生活压力大到让人喘不过气,生养孩子要牺牲几代人的生活质量。
那么,生孩子就成了一件需要鼓起很大勇气,才能做的事。
其实大多数人不是不想生,而是不敢生、生不起、养不起。
相对于养大一个孩子要花的钱,这些补贴,只是杯水车薪。
据《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4》显示,全国家庭0-17岁孩子养育成本平均53.8万元,若算到大学本科毕业,平均约68万元。
不用说的,孩子只要生下来,未来十几年,他的衣食住行肯定是家庭消费中最优先的。
就像老话说的:“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
自己可以不消费,不买新衣服,不去下馆子......但孩子不行。
就拿保险来说,我虽然一直强调大人的保障要优先,但不少家长还是一心想着先给孩子买。
其他行业,相信也是同理。
这样想的话,鼓励生育、发放育儿补贴,才是真正“拉动内需”、“刺激消费”的大招吧。
要是全国都开展育儿补贴,将带动千亿级的婴幼儿消费。
这事一下引爆了资本市场,上周五消费板块的股票瞬间涨起来了。
辅助生殖领域更是迎来狂欢。例如,锦欣生殖上周五,单日暴涨42%。
乳品行业的一些上市公司,也有不少涨停。(不作为荐股,只为方便阐述)

它比降准降息、发展文旅、鼓励休假、禁止加班等等措施,都更加的「真金白银」。
对消费信心的刺激也是空前的。
写在最后
现在有个概念叫“低生育率红利”。这个概念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大家都不愿意生,孩子越来越少,劳动力越来越少,年轻劳动力就会变得更值钱。
孩子的竞争压力小了,无论是在入学、就业、买房等各个方面,都能比我们这一代轻松得多。
再加上,现在还有国家大力发放育儿补贴,生育成本也低了很多。
如果想生娃的,可以来一波反向抄底,吃低生育率红利。
但也不能因为补贴,就上头生个孩子。
大家要考虑清楚,家庭中每增加一个孩子,经济压力就得翻倍。
国家鼓励“生”,但是不能帮忙“养”。自家孩子,得自己操心。
我的观点是,给宝宝配齐保障——本质上也是规避我们小家庭的财务风险。
不知道怎么挑的,可以看往期专题文章:给宝宝买保险,真正有用的就这4种!
最后,想跟大家来互动一下。
我记得,当时反向抄底生娃的文章底下,还有很多读者留言表示:肯定不会再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