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在采访时了解到,甘肃省今年1月中旬以来发生的近60年罕见的低温雨雪天气,给全省农牧渔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1亿多元。灾害过后,甘肃省内的保险公司仅赔付农业损失120多万元,主要集中在参加了政策性保险的能繁母猪损失赔付上,而受灾最重的蔬菜种植业,得到的赔付却微乎其微。
据中国保监会统计,截至3月1日,保险业为今年全国遭受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农业支付了6629.6万元的赔付,占总赔款的比例不到4%。
这个现象说明,目前我国农业保险还存在着发展水平低、险种不足、覆盖面窄和投保数额小等突出问题,难以起到保障农业生产和为农民减少经济损失的作用。
农业是弱质产业和风险产业,面临着自然灾害和市场变动双重风险的制约和威胁。甘肃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省份,尤其以干旱、冻害和冰雹灾害最为严重,农业每年成灾面积都在2900万亩左右,占耕地面积的55%,经济损失10亿元以上。当地农民本来就不富裕,多发的自然灾害更让农民雪上加霜。
农业发展,农民增收需要农业保险切实担负起保驾护航的重任。但目前对保险公司而言,开展农业保险显然缺乏动力,农业保险是一项点多面广、投保额小而分散的保险业务,存在高风险、高成本、高赔付等问题。由于目前大多数农民的收入水平不高,虽有投保愿望,但缺乏投保资金,因而投保的积极性不高。
面对开展农业保险存在的这些“先天性困难”,需要各地政府和保险部门高度重视,建立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建立农业保险补贴机制,加大保费补贴力度,建立巨灾风险保障基金,构建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借以调动农民的投保热情和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的积极性。
建立适应“三农”特点的多层次、广覆盖的农业保险体系,才能为农民应对灾害撑起一把强有力的“保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