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聊聊女性婚姻。
最近,“离婚冷静期”又又又上热搜啦!
这次是因为全国政协委员蒋胜男,在今年两会上再次提出了“废除离婚冷静期”的建议。
理由是离婚程序拖得太久,会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说到多少人的心坎上了。
姐妹们,如果想了解如何用财富险,隔离婚前婚后财产,点这里,我们1V1给你分析。

离婚,真的需要冷静期吗?
终于有一位女性政协委员提出「取消离婚冷静期」了。
要知道,这离婚冷静期自打2021年1月1日实施以来,就一直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
支持的、反对的声音,那是吵得不可开交。







支持的觉得:现在的离婚率这么高,很多人离婚都是一时冲动,给个冷静期,或许就能挽回一个家庭。
反对的觉得:冷静期就是“婚姻坟墓的守门人”,牢牢困住了那些想要逃离不幸婚姻的人。
而这次,蒋委员再提废除,显然也是认为“冷静期”并没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可能带来更多问题。
我们来展开说说,关于“废除离婚冷静期”的提案:
“离婚事件当事人均为具备完成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有权决定自己的婚姻是否继续。”
换句话说就是,我们都是成年人了,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婚姻是否继续,完全应该是个人的决定。民政局不应该替我们做这个决定,哪怕是我们的父母也不应该过多插手。
更何况,现在的结婚政策,结婚不需要户口本,只要身份证就行。
好家伙,这不就是说,18岁的我能够决定自己结婚,但20岁的我却无法决定自己离婚……
说到这,肯定要有人反驳了:
政策也只是要“拖一拖”你,让你晚点离婚,没有说不让你离婚啊。
但谁又知道,这段“冷静”的时间里,会出多少幺蛾子,会出什么意外?

冷静期,真的“冷静”了吗?
“离婚冷静期期间,很多不必要的争议和冲突加剧了。”
根据全国妇联的统计,仅2022年,就有超过60%的家暴受害者,在冷静期内遭受暴力升级的。
这样的悲剧,网络上比比皆是。

即使在家暴情况下可以诉讼离婚,但如果缺乏明显的家暴痕迹或证据,第一次起诉离婚通常不会被判离。
需要再等半年才能进行第二次起诉,那时候才有可能判离。
对于本身就存在家暴问题的家庭来说,这哪里是“冷静期”!
这只会给施暴者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控制、威胁受害者,甚至可能让暴力升级。
就算不说这些极端例子,说回普通家庭。
如果只是因为双方感情破裂想要离婚,必须先经历30天的离婚冷静期。
冷静期结束后,如果另一方不同意离婚,那么婚就离不成。这时候就得上法院起诉,可能还得等上一两年才能有结果。
再者,现在离婚还得抢号,有时候甚至要每天早上8点准时蹲点,抢不到就得等。
还催生了“黄牛卖号”的现象,价格甚至炒到了500到1000元。

这些耗费的时间、金钱,难道不是增加了额外的成本吗?
这么波折了,要是再碰上女性不懂法,对方趁着离婚冷静期,合法转移财产,真就落得个“人财两空”。
所以,站在感性的角度上,很多女性是支持这个“废除”提案的,算是响应到了广大女性的需求。






冷静期,真的有降低离婚率吗?
说完感性的事,咱们再来理性分析一下。
微博上有这样一个热搜话题:离婚冷静期实施4年,降低了离婚率吗?

拿数据说话,咱们来看看民政事业发展统计的公报。
2021年全国离婚人数是283.9万对,2022年是287.9万对,到了2023年就变成360.5万对。

这期间,2021年至2023年协议离婚占比逐年下降,分别约为:75.4%、72.9%、71.9%;
但诉讼离婚占比逐年上升,分别约为:24.6%、27.1%、28.1%。
可见,“离婚冷静期”并没有实现“黏合婚姻”的效果。
离婚率不是单一的数字,它需要和结婚率、生育率一起综合考虑。
虽然“离婚冷静期”从行政手段上似乎让协议离婚减少了,却导致了诉讼离婚的增加,也挡不住结婚率、生育率的持续走低。
据民政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结婚登记数降至610万对,较2023年下降20%,创下自198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此外,2022年到2024年,我们国家年出生人口连续三年都在900多万这个水平徘徊。
总和生育率,也就是平均每对夫妇生育的子女数,在1.02到1.08之间。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国家统计局
所以,蒋委员才会说:
“高昂的离婚成本让年轻人对婚姻望而却步,而社会压力(如“996”工作制、35岁职业歧视)才是生育率下降的主因。”
她还说:“如果这些问题无法改变,那么至少我们可以考虑删除‘离婚冷静期’的条款。
毕竟如果进入婚姻的门槛太高,最终选择结婚的人就会少。
关于这个观点,网上也流传着一句话:只有退出机制明确了,投资方才愿意投...
我觉得,很是有道理。

女性该怎么在婚姻中“保护自己”?
“废除离婚冷静期”的提案,咱也不知道最后会不会通过。
但不管怎样,我希望每一位女性,都能在婚姻中拥有进退自如的底气。
既然是女性话题,今天最后想跟大家聊点闺蜜间的“私房话”。
1、一定要记住,家暴零容忍。
一旦察觉到另一半有暴力倾向,不管是言语暴力还是肢体暴力,都要重视起来。
要是遭遇家暴,一定要马上想办法留存证据。
可以用手机拍照、录像,记录受伤部位、现场情况。还有医院的诊断证明、报警记录、证人证言。
这些都是以后维权的有力武器。
还有,《反家庭暴力法》已经实施,要是遭遇家暴,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记住这个电话,家暴维权热线:12338。
2、婚姻中,谈情也要谈钱,做好资产隔离。
常见到的资产隔离,有这几种。

①签婚前协议:把「万一」写进合同。
房子归谁?车子归谁?工资如何分配?房贷谁来承担?
白纸黑字约定婚前、婚后财产的归属或者享有比例等等。
②建个干净的账户:别让爱情搅浑你的钱
婚前,建立一个新的银行账户,把自己的钱转进去,婚后依然属于个人财产。
婚后的工资、奖金等收入,就不要再存进这个账户,否则可能会视为夫妻共同财产。
③买一份财富险:用时间锁住自己的钱
婚前,买一份财富险,指定父母为受益人,并且在结婚之前交完保费。
这份保单,就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个人财产。
像年金险、增额寿,都能终身稳定增值,婚后的收益部分也完全属于自己。
这不是在算计,而是自保。
姐妹们,如果想了解如何用财富险,隔离婚前婚后财产,点这里,我们1V1给你分析。
写在最后
老实说,我觉得“离婚”和“冷静”这词放一起,还挺抓马的。
这个“冷静”是不是来得太晚了些。
谈恋爱的时候、结婚的时候、生小孩的时候、要二胎的时候,为什么不用冷静?
偏偏,离婚的时候需要冷静了......
这就像去买一件商品,上面明确写着“概不退换”,而且还没有“三包服务”。
退货的成本那么大,你还敢买吗?反正我是不太敢的。
所以,真心希望国家能重视蒋委员的提案,将结婚和离婚的权利,都完全归属到每个人手里。
当然,以上仅代表我个人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