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则新闻冲上了热搜:
民政部起草的《婚姻登记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在结婚登记环节删去了提供户口簿的要求。
意思就是——
以后结婚不需要户口本了,也不需要去原户籍了。
只要拿着身份证,在所居住的城市就可以办理婚姻登记。(甚至不需要在常住地登记)
虽然还是个草案,但在网上也是引起了一番争议。
比如,不少网友已经在想象以后“女儿结婚了,我却不知道的”的情形:
说实话,这样的担忧也并非空穴来风。
虽然我们主张,婚姻自由。
但不少网友觉得:结婚这样的大事,连户口本都不要,是不是门槛有点太低了?
今天,我们来简单聊一聊。
首先不能否认,这样也是为了减轻群众办事的繁琐程度。
但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是为了提升结婚率,继而提高生育率。
根据数据统计:
2024年上半年,全国仅有343万对新人登记结婚。
创历史新低!
同比去年直接少了将近50万对。
(图源:澎湃新闻公众号)
而结婚率的背后就是生育率,这两者的走势曲线是高度吻合的。
之前也提过:
我国人口已经连续2年负增长,新生儿数量更是连续7年下降。
人口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石,这样降下去可不行。
如果年轻人越来越少,以后谁来交社保?谁来交税?谁来推动消费和投资呢?
所以,为了改变这个现状,国家必须要想办法促进结婚率。
一方面,降低结婚的手续门槛,比如登记不用带户口本了。
另一方面,降低结婚的物质门槛,比如大力宣传和提倡低彩礼。
至于效果如何呢?咱们不知道,只能等实行后看数据说话。
但我个人看来,不结婚不生育不买房的思想,已经在年轻群体里蔓延。
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不是仅靠取消户口本就能立杆见影的。
除了简化结婚手续之外,这次婚姻登记条例修订,把「离婚冷静期」也加了进来。
还是像民法典规定的那样,有30天的冷静期,30天后还要双方一起去领证。
在30天内,如果有任何一方觉得后悔不愿意离婚的,都可以撤回离婚请求。
好嘛,所以结婚的门槛一降再降,离婚的门槛是一点没降。
因为吐槽声音特别大,民政部也给了回应:
离婚冷静期目的是减少冲动型离婚或草率离婚,也是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类似做法、应对我国近年来离婚率持续增加的一个有效措施。
....(中略)...
以此降低近年来越来越高的离婚率,化解家庭矛盾,稳定社会发展。
民政局的回应里,提到了一句话——“借鉴他国做法”。
也就是说,其实很多国家也有类似操作:提高离婚门槛,以降低离婚率。
比如邻居韩国:
离婚冷静期至少1个月,如果有孩子更久,至少3个月。
截图来源:韩国Pureum 律师事务所网站
甚至还有很多国家,离婚前得先分居。
比如意大利——离婚之前,需要分居至少一年。如果双方是和平分手,需要分居半年。
图片截图来源:Expatica网站
你还别说,这波操作,可能还真有点用。
近三年来,中国的粗离婚率明显呈回落趋势。
说明:统计均为粗结婚率和粗离婚率资料
图源:《财经杂志》公众号
冷静期的设立初衷是好的。
但在实际操作中,也可能会给真正需要离婚的人,造成阻碍,比如家暴。
所以,“比起离婚冷静期,我们或许更需要结婚冷静期、生娃冷静期。”
这样的呼声在网上也不绝于耳。
如果真的“结婚容易,离婚难”,那我们真不能头脑一热就结婚。
婚前要多为自己规划,尤其涉及“婚前财产”。
自己婚前攒下的钱,攥在自己手里自然会更安心。
毕竟谁也不敢保证,婚姻一定不会有破裂的那一天。
如果想守好自己的婚前小金库,这里也给大家支支招:
①签婚前协议
俗话说得好,事实胜于雄辩。白纸黑字写下来,在关键的时候肯定要比口舌之争有用得多。
所以婚前我们就可以签一个协议,约定婚前、婚后财产的归属或者享有比例等,比如房子、车子、存款、基金、工资、房贷等。
若婚后出现了新的财产或债务,双方也可以调整协议内容。
②婚前房产车子隔离
️婚前自己全款付清,或者是通过父母的账户直接付款。
如果父母给子女买,最好不要通过子女的账户间接付款。
③婚前存款隔离
婚前的存款单独开一张银行卡存放,去银行拉一个存款凭证。
婚后工资、理财收入等不能再存入账户中,不然也可能会混为夫妻共同资产。
但老实说,这还挺难的,毕竟干巴巴地把钱放在账户里也不现实,还会一直贬值。
④用财富型保险隔离婚前资产
无论是增额寿还是年金险,只要是在婚前购买且交完保费,就都能实现资产隔离的功能。
而且作为财富型保险,还能长期稳定增值,增值的收益也属于自己。
可以指定受益人,比如父母/子女。
还可以由父母投保,受益人只有自己,独立于夫妻共同财产。
婚前个人资产与婚后夫妻资产区分开,并非对婚姻不信任,而是对自己负责。
无论男女,都有这样的权利与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