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意外伤害事件是机构养老的主要风险隐患之一,但目前我国对此类情况的处理尚属于社保不涵盖、商业保险较少承保的“灰色地带”。“老年人有保险的需求,但保险公司也要盈利。单个老人发生意外的几率高、缴费时间又短,我们实在不能忽视成本的考虑。”重庆市平安保险公司一位寿险经理这样告诉我们。
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设定中明确规定“基本医疗保险不予交付的费用包括陪护费、护工费、洗理费等。老人意外之后的相关费用”,意味着老人一旦有意外,家属就要为死亡赔偿、伤害复健、护理费用等与相关机构“博弈”。行业风险成了机构无力回避却缺少解决之道的困局。
养老行业普遍缺人也严重制约了其发展。据民政部2011年数据统计,全国失能半失能老人抽样调查约3300万人,按照养护比例1:3,需要约1000万护理人员,而目前整个工作人员才100万人,专职养老护理人员才30万人,拿到养老护理资格证书的仅3万人。
地处重庆市中心区的桂湖养老院最近排队登记的老人突破了1500人,面对老人们高涨的入住热情,这家养老院却迟迟不敢开工三期300张床位建设。“我们不敢贸然上马,万一床位建好了没护工怎么办?”王院长告诉我们,目前包括她本人在内的全部工作人员只有50位,每人都身兼两份工。
“全行业缺人是公认的现状,服务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不够,社会不认同、不尊重、收入也低。”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老龄社会保障与产业研究室主任麻凤利说。
我们走访发现,目前在养老领域,只有包括养老设施建筑标准等为强制性标准,养老机构在具体的服务、管理上都是以推荐性标准为主,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硬性“国标”。
重庆市沙坪坝区歌乐山镇鹤公架社天长养老院负责人刘长荣表示:“要说硬件上,我们养老院也过关,但各个方面的现金、示范补贴却从来没有落到我们身上过。如果有细化的规范,我们也好有一个努力的方向。”
而公立养老机构对标准的需求更是迫切,重庆市民政局社会福利与保障处处长江文波认为,在财政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公立养老院应该做的并非“规模独大”,而是“标准输出”,这就要求包括服务在内的统一立体标准必须尽快以“国标”和准入的形式出炉。
慧择提示:针对我们的养老行业,首先是要规范,对民营养老机构来说是评星评优、获得扶持的依据,对公立机构来说是示范养老产业“工作质量目标化、工作方法规范化、工作过程程序化”的标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