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发展方向
《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将优化布局、构建现代金融组织体系,鼓励保险业机构创新发展,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市场需求,初步建成市场体系完善、服务领域广泛、经营诚信规范、风险防范有效、综合竞争力较强的现代保险业,实现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的统一。此外,要着力优化保险业组织体系,形成市场主体多元、竞争有序、充满活力的市场格局,推动保险集团公司进一步完善内部治理,加强资源整合,依托保险主业促进业务协同,提高运营透明度。
据保险专家介绍,“十一五”时期我国保险业整体实力明显增强,保费收入年均增长24%,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新兴保险大国。与此同时,保险市场上不同业务类型、多种组织形式的市场主体日趋丰富,专业化分工与合作的市场格局初步奠定,基本形成了种类丰富、保障全面、结构合理的产品体系,原保险、再保险、保险中介、保险资产管理协调发展,适度竞争、充满活力的现代保险市场体系也基本形成。
“但是,硬币总有另外一面,保险业持续多年的高速发展也为行业的粗放经营埋下了风险隐患,近年来更是出现了业务增速放缓、盈利能力不强、社会形象较差等问题。”上述专家称,这些问题是多年来粗放经营积累矛盾的集中反映,制约了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规划》中强调保险业发展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实现速度和效益的统一发展,这不仅是对行业以往发展方式的纠偏,更为行业今后的持续健康发展明确了方向。
高度关注民生
值得关注的是,《规划》对老百姓关心的养老、健康以及菜篮子等民生问题予以高度重视,并且针对公众普遍反映的理赔难和销售误导明确提出要“大力提高保险服务水平,规范保险市场秩序,解决销售误导和理赔难等突出问题”。
《规划》指出,鼓励发展养老、健康、责任、汽车和农业等专业保险公司,探索发展信用保险专业机构,初步形成专业性保险公司差异化竞争优势。此外,要更好发挥保险服务功能,不断丰富保险产品,拓宽保险服务领域。大力发展个人寿险、健康保险、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业务,以及与住房、汽车消费有关的保险业务。值得关注的,“按照规划部署,关乎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将稳步推进,环境污染、公众安全等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责任保险也有望获得进一步发展。”保险专家告诉记者,从近期大病保险制度的“超预期”出台来看,“十二五”期间,我国推广商业保险参与社会保障、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步伐将越来越快。不仅如此,为完善巨灾风险分散转移和补偿机制,业界呼吁已久的国家政策支持的巨灾保险体系也已列入规划。
上述专家同时强调,保险业要获得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就要坚持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民生和维护保险消费者利益作为加快转变保险业发展方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以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保险需求为基础,紧密围绕国家改善民生目标,紧密围绕国家建设新农村、扩大内需、建设创新型国家、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积极拓宽保险服务领域,挖掘保险服务潜力,扩大保险覆盖面。
鼓励支持创新
尽管持续多年保持快速发展,但由于起步晚、基础差,我国保险业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覆盖面不宽,功能作用发挥不充分;粗放经营状况尚未根本改变;市场秩序不规范、销售误导和理赔难等问题依然突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高素质专业人才匮乏等。
“对于这些矛盾和问题,创新发展模式将是一条有效的解决途径。”保险专家称,《规划》中提出要支持中小保险公司创新发展,形成各有优势、各具特色的经营模式,同时鼓励开展资产管理产品创新,稳步开展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和未上市企业股权,并支持保险资金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拓宽投资渠道,依规投资保险类企业、非保险类金融企业和与保险业务相关的养老、医疗、汽车服务等企业股权。
据了解,《规划》中明确提出,要规范发展相互保险组织,试点设立自保公司。规范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体制,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保险公司设立公司治理完善、股权结构合理、市场化运作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探索设立专业化保险资产管理机构。鼓励保险中介机构专业化发展,积极推动专属保险代理机构和保险销售公司的建立和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国有资本、民间资本和境外资本投资保险公司。
慧择提示:保险行业转型需要长期的努力,要不断创新,需求大量的敢于创新敢于挑战的人才,需要鼓励创新,创新是行业的未来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但也对保险业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挑战。无论是何种创新,都要以高素质人才为依托,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方面,保险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