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保险公司的保费增速大幅提升之际,中国人寿却“步履”缓慢。
刚过去的2007年对于中国人寿来说,喜忧交织——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前11个月平均市场份额40.1%,同比下滑8个百分点左右,保费收入增速6.9%,低于同业24.5%的水平;另一方面,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国寿集团)连续扭亏为盈,有望“消化”数百亿“利差损”历史包袱。
1月30日,国寿股份收盘39.23元/股,接近52周最低价38.01元/股,而一天前,国寿股份公告2007年业绩预增50%,显然公告并未令股价上扬。
业务结构保守
6.9%!而同业水平是24.5%!
数据显示,中国人寿去年全年未经审核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约为人民币1966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6.9%;表现欠佳的是7月份,当月保费收入105.6亿,比上月下降84.4亿元,市场份额仅34.51%。而近日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在2008“全保会”上表示,2007年保费收入实现7035.8亿元,寿险公司同比增长24.5%。
中国人寿怎么了?对此,业界颇有微词,质疑其“寿险品种单一,产品结构有待调整,迟迟没有推出投连险”。
国寿集团人士表示,保费增幅下降根本原因在于其业务结构的调整:如由趸缴向期缴转变以确保业务可持续性;并且在期缴中提高首年与10年提交的比例。
而保险分析师包括专家在内,对于国寿的保费增幅,均表示出不同程度的“包容”。
安信证券杨建海说,“中国人寿去年的一些续期保单到期没有跟上;加之其区域结构偏向于中低端,产品战略上较保守,偏向分红、传统险产品等;但此种战略又非常适合中国人寿。”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郝演苏教授表示,保中国人寿保费的下降与去年投连险产品的火爆不无关系。
杨建海说,“目前资本市场就连基金的发行都面临一些不确定性,若推投连险显然不合适;中国人寿不允许保费出现波动,否则也许会影响行业的增长。”
郝演苏还提醒不要忘记中国人寿的“国”字号地位,他说,即便中国人寿推出投连险,也只能在局部地区试点;投连险的风险较大,其定位是高端客户。而即使做了投连险的平安、新华、泰康,也未在全国推广,毕竟全国性公司稍控制不当,下面卖起来就会出事。
换言之,“中国人寿是个百货公司或者超市,必须考虑多种客户的需求,虽说在这种情况下,卖一些高端产品未尝不可,但得考虑周全。”郝演苏说。
银保、团险下滑
中国人寿将以怎样一种方式更好地去“演绎”2008的“故事”?
“首选之策就是全力冲刺一季度,提升业绩,像团险业务,一年业绩几乎靠一季度。”知情人士透露,“2007年银保与团险业务均出现了较大降幅。”
数据显示,去年一季度738.6亿元,贡献率为全年1966亿元的37.5%,二季度贡献率仅为24%,三季度仅18.9%,四季度19%。
国寿集团一位人士告诉记者,2007年尽管完成了预期目标,但业绩没有冲高,也跟团险与银保渠道掉得太多有关。
“一些银保业务做得好的保险公司多半是——将与储蓄类产品换成与基金类似的产品;但中国人寿卖的还是与储蓄相关的产品,在加息背景下,难免受到负面影响。”业界人士分析。
不过,杨建海说,今年一季度资本市场正好出现波动,利于中国人寿完成年度计划——卖储蓄型产品,中国人寿可把握时机完成保费目标;如一季度完成全年的40%,往年都是30%多,一季度对其尤为重要。
上述国寿集团人士也认为,一季度任重道远,像团险业务一季度应该完成全年目标的一半;但2008年团险目标数并没有定得太高,300亿左右,基本与去年持平。因为养老险业务对团险冲击很大,可能会因此而“抽血”100亿,即100亿的团险业务分流给养老险公司。
资本市场的比较收益变化对保险业历来是把双刃剑。去年资本市场的兴旺给中国人寿传统寿险及分红险产品带来挑战与压力的同时,却给中国人寿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投资收益。
“去年投资收益可能在1000亿左右。”知情人士透露,“不仅于此,中国人寿集团以350亿入股南方电网如今资本收益也是浮赢一倍,挣回350亿;而这正好给国寿集团卸掉‘利差损包袱’带来了契机。”意味着当年因为受让“利差损”及存留业务而存在的国寿集团终于完成了历史使命。
正如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在2008年“全保会”上所言“国家不投入财政支持的情况下,保险公司今年内将全部化解‘利差损’历史遗留问题。”
与此同时,一个让资本市场激动的故事可能正在中国人寿悄然酝酿——整体上市,卸掉“利差损”包袱的中国人寿倘若启动整体上市也在情理之中。
“整体上市是迟早要走的一步,现在国寿集团各子公司之间协调成本很大,上市后资源得以优化整合,何乐而不为?”知情人士称,“从此意义上去看中国人寿的保费收入也许又会得出不一样的答案——其保费增幅需服从于全局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