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6月19日,中国保监会发布了《关于贯彻落实〈“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保险业服务医改,大力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并鼓励探索保险公司兴办医疗机构。保险业内人士就此表示,保险公司一旦介入医疗产业,对于延长健康保险产业链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已有包括中国平安(微博)(46.24,0.89,1.96%)(601318,SH)、人保健康等个别险企业介入了医疗健康产业,充当行业的探路先锋!本周,《每日经济新闻》“保险周刊”的“寿险大变局”系列报道将和你一起关注保险公司介入医疗产业的相关情况。
“在医改的诸多政策中,税收优惠是最大的利好。”一健康险公司负责人如此表示,“《通知》是商业健康险发展历史上最好的一次政策,但具体内容需要尽快明确。”
南开大学保险系主任朱铭来教授表示,从政策的顶层设计来看,对商业健康险的发展无疑非常有利。如国家“十二五”医改规划中,允许动用医保基金购买重大疾病保险等,为保险公司的发展打开了制度屏障。今后保险公司参与社保基金、新农合的补充医疗保险服务,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朱铭来表示,保险行业参与医疗机构的投资或者参与公立医院的改革,是很大的进步,但从现实情况看,开设一家医疗机构的成本非常高,从商业保险公司的投资实力来看,目前应该有5~6家的保险公司有能力投资医疗机构。具体在投资医疗机构上怎么定位,还要看不同保险公司的目标群体与区域选择。
三大利好尚需细化
医改“十二五”规划将给商业保险公司带来哪些利好?多位保险业内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最受关注的有以下三大利好。
首先,“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制定税收等相关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个人参加商业健康保险及多种形式的补充保险。其次,在推动健康保险参与医保体系建设方面,“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鼓励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各类医疗保障经办管理服务;积极探索利用基本医保基金购买商业大病保险,有效提高重特大疾病保障水平
第三,要求各保险公司探索保险公司兴办医疗机构、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的可行性和有效途径,延长健康保险产业链。
存三大难点
不过,无论是医改“十二五”规划还是保监会的《通知》,在具体贯彻执行过程中,都面临着一些难点。业内人士表示,“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保险机构、行业协会等共同努力研究解决,使政策利好转化为实际成效。”
具体而言,存在三大难点。首先,所谓税收优惠的具体内容、出台时间等尚不明确。保险业内人士就此表示,在养老险领域,上海的延税保险政策也说了好几年了,预计今年才能够出台,而在健康险领域,税收优惠具体内容有哪些,哪些险种能够享受优惠,目前尚不明确,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尽快解决,就会影响规划的实际执行效果。
其次,《医改“十二五”规划》提出“积极探索利用基本医保基金购买商业大病保险,有效提高重特大疾病保障水平”,但业内人士认为“目前仍缺乏可操作的规定和要求”。
与之相类似的是,《通知》再次明确鼓励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各类医疗保障管理服务,实际上此政策在2009年新医改方案出台时就已经明确,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仍习惯于由政府自己办理各类医疗保险,排斥商业健康保险机构的参与。此外,什么样的机构具备经办的“资质”,也有待进一步明确。
事实上,目前我国的寿险公司都可以经营健康险业务。根据保监会的统计,2012年1~5月健康险保费收入为360.5亿元,同期人身险保费为4888亿元,健康险占比仅为7.4%。据了解,在寿险公司发展健康险业务时,不少健康险是作为其他寿险产品的附加险形式来销售的,属于亏钱赚吆喝的险种。另据数据显示,国内四家专业健康险公司中,人保健康险规模最大,截至2012年1~5月,人保健康原保费收入达46亿元;平安健康险仅有7175万元,昆仑健康险为6803万元;和谐健康险的保费为5154万元。
尽管存在诸多难点,但办法总比困难多。目前已有包括中国平安、人保健康等个别险企业介入了医疗健康产业,充当行业的探路先锋,其中,人保平安探索出的三种模式,引人关注。
企业样本
样本一 人保“插足”基本医保 “湛江模式”推向全国
新医改方案正式实施以来,政府委托商业保险机构经办社保项目的试点,在全国一些地区推广,其中影响最大的当数人保健康的“湛江模式”。
2009年1月,湛江市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并轨运行。为了进一步改善“并轨”后医保报销手续烦琐、医疗资源配置不均、政府管理成本居高不下等状况,湛江市决定引入商业手段,携手人保健康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提供一体化管理和服务。“湛江模式”最核心的做法,就是从现有的社会保障基金存量中,将原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的15%拨出,用于购买人保健康的大额医疗补助保险服务。湛江市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参保人在每人每年同样交20元保费,不用多出一分钱的情况下,保障额度却在逐年大幅增加:从2007年的1.5万元,到2009年的5万元,再到2011年的10万元,
据介绍,“湛江模式”之所以成果显著,其要义是合署办公,并驻费用审核和医疗核查等专业人员。商业保险公司通过建立实时动态的信息共享系统和药品诊疗目录系统,强化对定点医院医疗服务的有效约束和监管,进而实现对就医行为的全过程监控,有效控制挂床、小病大治等不合理医疗行为。由商业保险公司对不同医院实行差异化起付标准和报销比列,以起到引导群众合理就医,促进重点医院和基层医院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政协委员、人保集团董事长吴焰在2011年、2012年的政协提案中连续两年提及 “湛江模式”。在2011年的提案中,吴焰列举了“湛江模式”的几大优点,一是实现了“政府不多花一分钱、老百姓不多出一分钱,而居民保障金额大幅提高”,最高保障限额比过去提高4~5倍;二是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看病就医,通过构建一体化服务平台,改变了过去医疗保障体系运行不透明、不阳光以及层层审批,环节多、周期长的问题;三是提高了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四是有限的医疗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湛江模式”探索了欠发达地区医改建设的新路子,成为商业保险参与新医改建设的典型样本。不过,在发展中也存在难题,保险业内人士认为,“湛江模式”对政府依存度高,推广力度与地方政府的支持密不可分。对此,吴焰在2011年的提案中也坦言,由于理念和认识上的差异,“湛江模式”也存在不同的声音,如个别政府部门和少数地方政府对引入保险公司参与医疗保障体系建设还存在顾虑,认为社会保障工作是政府的事,应由政府主导和具体实施,其管理和服务应由政府统一承担,不必引入社会资源等。
样本二 保险+药业 人保牵手康美药业(15.78,0.46,3.00%)试水健康管理
药业和保险,两个完全不搭界的行业合作,将擦出怎样的火花?
日前,康美药业(600518,SH)的一纸公告揭示了一种“保险+医药”的可能模式。6月14日,康美药业宣布与人保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人保资本)、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人保健康)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成立健康管理公司,由健康公司在全国建立健康管理服务网点和健康产品销售网点。
根据公告显示,健康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元,人保资本出资1350万元,占45%股权;康美药业出资1650万元,占55%股权。健康公司经营范围为,提供健康检测、健康评估、健康指导、养生保健、就医服务等健康管理服务;批发销售滋补类食品、保健食品、中药材、中药饮片、保健器械等健康产品。同时,随着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和健康产品销售模式的完善,可适时扩大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和健康产品种类。条件成熟后,申请直销经营许可证。目前选择北京、广州两个城市设立健康管理服务网点,探索健康管理服务和运营模式后;在全国各地设立健康产品销售网点。根据业务发展需要,逐步建立覆盖全国的健康管理服务和健康产品销售网络。
值得关注的是,健康公司服务对象为人保集团及下属子公司客户,以及市场上的其他客户。根据公告,康美药业负责为健康公司取得相关经营资质;为健康公司持续研发有针对性的健康产品;对健康公司整合医疗服务资源及健康管理技术人员及相关人员培训提供支持;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购买人保集团下属子公司的保险产品。而人保资本和人保健康将利用现有的分支机构和销售网点,对健康公司建立健康管理服务和销售网点提供支持;协调人保集团下属子公司为健康公司开展健康管理服务和销售健康产品提供支持,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从健康公司购买健康管理服务和健康产品。此外,合作各方对健康公司健康管理服务和健康产品的营销策划及品牌宣传提供支持。
市场人士指出,人保拥有巨大的客户资源及网络渠道,人保与康美药业合作可共同发挥各自优势,主要针对人保集团及下属子公司客户,为其提供健康管理服务,这一商业模式在国内并不多见,开创了医药公司与保险公司合作的新模式。
样本三 中国平安广东开诊所 多元布局医疗产业
实际上,中国平安是国内最早布局医疗产业,也是涉及面最广的保险公司:从体检机构到高端诊所,直到参与公立医院的转制重组,中国平安的触角可谓深入医疗产业的方方面面。
早在2008年4月16日,中国平安与国内最大的民营体检机构慈铭体检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成为继鼎辉投资之后,慈铭体检投资者名单上又一个重量级的名字。
2009年中旬,中国平安宣布旗下的平安信托与中山大学合资成立医疗机构——广州宜康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宜康),目前,该公司投资的多家诊所已在广东地区开业。
2011年4月,中国平安旗下的平安信托与深圳龙岗区政府签署关于公立医院龙岗中医院的合作协议,中国平安有望在业内率先参与公立医院的转制重组。
事实上,如何通过介入医疗机构,以控制医疗成本,一直是专业健康险公司面临的一道难题。通过合资方式介入健康产业,不仅可能控制过度赔付的风险,也不失为开拓健康产业市场的一服良方。卫生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全国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为62.71亿人次,入院人数为1.53亿人。2011年公立医院门诊人均医药费用为180.2元 (其中三级医院人均为231.8元);公立医院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为6909.9元(其中三级医院人均为10935.9元)。2011年全国医院院均总收入为5786万元,其中医疗收入2858万元、药品收入2334万元。
谈及中国平安在医疗领域的布局。保险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是国内商业保险公司与国际接轨的必然之路。以最早的中国平安与慈铭的联姻为例,双方就属于双赢。一方面,民营医疗机构需要保险公司的强有力的客户支持;同样,保险公司也需要扩展业务领域,加大对非公医疗机构的保险覆盖面。
【慧择提示】据悉,在国际成熟的医疗体系模式中,基本采取第三方付费的形式:由保险公司担任第三方,代理结算投保客户的医疗费用,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部分“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问题。在国内尚未完全成熟的医疗保障体系中,政府大力推动以公共医疗机构为主体的基本社会保障。但是在社会基本保障范围之外的“高层次买单”领域——第三方付费的形式近乎空白。“实际上,国内的大医院人满为患,许多公立医院并不需要保险公司为他们增加客源。在这种环境下,这些大医院不需要第三方付费就能够解决发展问题,而恰恰像慈铭体检这样的市场型的民营医疗机构,需要保险公司的支持。”
目前已有包括中国平安(微博)(46.24,0.89,1.96%)(601318,SH)、人保健康等个别险企业介入了医疗健康产业,充当行业的探路先锋!本周,《每日经济新闻》“保险周刊”的“寿险大变局”系列报道将和你一起关注保险公司介入医疗产业的相关情况。
“在医改的诸多政策中,税收优惠是最大的利好。”一健康险公司负责人如此表示,“《通知》是商业健康险发展历史上最好的一次政策,但具体内容需要尽快明确。”
南开大学保险系主任朱铭来教授表示,从政策的顶层设计来看,对商业健康险的发展无疑非常有利。如国家“十二五”医改规划中,允许动用医保基金购买重大疾病保险等,为保险公司的发展打开了制度屏障。今后保险公司参与社保基金、新农合的补充医疗保险服务,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朱铭来表示,保险行业参与医疗机构的投资或者参与公立医院的改革,是很大的进步,但从现实情况看,开设一家医疗机构的成本非常高,从商业保险公司的投资实力来看,目前应该有5~6家的保险公司有能力投资医疗机构。具体在投资医疗机构上怎么定位,还要看不同保险公司的目标群体与区域选择。
三大利好尚需细化
医改“十二五”规划将给商业保险公司带来哪些利好?多位保险业内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最受关注的有以下三大利好。
首先,“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制定税收等相关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个人参加商业健康保险及多种形式的补充保险。其次,在推动健康保险参与医保体系建设方面,“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鼓励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各类医疗保障经办管理服务;积极探索利用基本医保基金购买商业大病保险,有效提高重特大疾病保障水平
第三,要求各保险公司探索保险公司兴办医疗机构、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的可行性和有效途径,延长健康保险产业链。
存三大难点
不过,无论是医改“十二五”规划还是保监会的《通知》,在具体贯彻执行过程中,都面临着一些难点。业内人士表示,“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保险机构、行业协会等共同努力研究解决,使政策利好转化为实际成效。”
具体而言,存在三大难点。首先,所谓税收优惠的具体内容、出台时间等尚不明确。保险业内人士就此表示,在养老险领域,上海的延税保险政策也说了好几年了,预计今年才能够出台,而在健康险领域,税收优惠具体内容有哪些,哪些险种能够享受优惠,目前尚不明确,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尽快解决,就会影响规划的实际执行效果。
其次,《医改“十二五”规划》提出“积极探索利用基本医保基金购买商业大病保险,有效提高重特大疾病保障水平”,但业内人士认为“目前仍缺乏可操作的规定和要求”。
与之相类似的是,《通知》再次明确鼓励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各类医疗保障管理服务,实际上此政策在2009年新医改方案出台时就已经明确,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仍习惯于由政府自己办理各类医疗保险,排斥商业健康保险机构的参与。此外,什么样的机构具备经办的“资质”,也有待进一步明确。
事实上,目前我国的寿险公司都可以经营健康险业务。根据保监会的统计,2012年1~5月健康险保费收入为360.5亿元,同期人身险保费为4888亿元,健康险占比仅为7.4%。据了解,在寿险公司发展健康险业务时,不少健康险是作为其他寿险产品的附加险形式来销售的,属于亏钱赚吆喝的险种。另据数据显示,国内四家专业健康险公司中,人保健康险规模最大,截至2012年1~5月,人保健康原保费收入达46亿元;平安健康险仅有7175万元,昆仑健康险为6803万元;和谐健康险的保费为5154万元。
尽管存在诸多难点,但办法总比困难多。目前已有包括中国平安、人保健康等个别险企业介入了医疗健康产业,充当行业的探路先锋,其中,人保平安探索出的三种模式,引人关注。
企业样本
样本一 人保“插足”基本医保 “湛江模式”推向全国
新医改方案正式实施以来,政府委托商业保险机构经办社保项目的试点,在全国一些地区推广,其中影响最大的当数人保健康的“湛江模式”。
2009年1月,湛江市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并轨运行。为了进一步改善“并轨”后医保报销手续烦琐、医疗资源配置不均、政府管理成本居高不下等状况,湛江市决定引入商业手段,携手人保健康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提供一体化管理和服务。“湛江模式”最核心的做法,就是从现有的社会保障基金存量中,将原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的15%拨出,用于购买人保健康的大额医疗补助保险服务。湛江市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参保人在每人每年同样交20元保费,不用多出一分钱的情况下,保障额度却在逐年大幅增加:从2007年的1.5万元,到2009年的5万元,再到2011年的10万元,
据介绍,“湛江模式”之所以成果显著,其要义是合署办公,并驻费用审核和医疗核查等专业人员。商业保险公司通过建立实时动态的信息共享系统和药品诊疗目录系统,强化对定点医院医疗服务的有效约束和监管,进而实现对就医行为的全过程监控,有效控制挂床、小病大治等不合理医疗行为。由商业保险公司对不同医院实行差异化起付标准和报销比列,以起到引导群众合理就医,促进重点医院和基层医院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政协委员、人保集团董事长吴焰在2011年、2012年的政协提案中连续两年提及 “湛江模式”。在2011年的提案中,吴焰列举了“湛江模式”的几大优点,一是实现了“政府不多花一分钱、老百姓不多出一分钱,而居民保障金额大幅提高”,最高保障限额比过去提高4~5倍;二是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看病就医,通过构建一体化服务平台,改变了过去医疗保障体系运行不透明、不阳光以及层层审批,环节多、周期长的问题;三是提高了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四是有限的医疗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湛江模式”探索了欠发达地区医改建设的新路子,成为商业保险参与新医改建设的典型样本。不过,在发展中也存在难题,保险业内人士认为,“湛江模式”对政府依存度高,推广力度与地方政府的支持密不可分。对此,吴焰在2011年的提案中也坦言,由于理念和认识上的差异,“湛江模式”也存在不同的声音,如个别政府部门和少数地方政府对引入保险公司参与医疗保障体系建设还存在顾虑,认为社会保障工作是政府的事,应由政府主导和具体实施,其管理和服务应由政府统一承担,不必引入社会资源等。
样本二 保险+药业 人保牵手康美药业(15.78,0.46,3.00%)试水健康管理
药业和保险,两个完全不搭界的行业合作,将擦出怎样的火花?
日前,康美药业(600518,SH)的一纸公告揭示了一种“保险+医药”的可能模式。6月14日,康美药业宣布与人保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人保资本)、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人保健康)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成立健康管理公司,由健康公司在全国建立健康管理服务网点和健康产品销售网点。
根据公告显示,健康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元,人保资本出资1350万元,占45%股权;康美药业出资1650万元,占55%股权。健康公司经营范围为,提供健康检测、健康评估、健康指导、养生保健、就医服务等健康管理服务;批发销售滋补类食品、保健食品、中药材、中药饮片、保健器械等健康产品。同时,随着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和健康产品销售模式的完善,可适时扩大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和健康产品种类。条件成熟后,申请直销经营许可证。目前选择北京、广州两个城市设立健康管理服务网点,探索健康管理服务和运营模式后;在全国各地设立健康产品销售网点。根据业务发展需要,逐步建立覆盖全国的健康管理服务和健康产品销售网络。
值得关注的是,健康公司服务对象为人保集团及下属子公司客户,以及市场上的其他客户。根据公告,康美药业负责为健康公司取得相关经营资质;为健康公司持续研发有针对性的健康产品;对健康公司整合医疗服务资源及健康管理技术人员及相关人员培训提供支持;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购买人保集团下属子公司的保险产品。而人保资本和人保健康将利用现有的分支机构和销售网点,对健康公司建立健康管理服务和销售网点提供支持;协调人保集团下属子公司为健康公司开展健康管理服务和销售健康产品提供支持,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从健康公司购买健康管理服务和健康产品。此外,合作各方对健康公司健康管理服务和健康产品的营销策划及品牌宣传提供支持。
市场人士指出,人保拥有巨大的客户资源及网络渠道,人保与康美药业合作可共同发挥各自优势,主要针对人保集团及下属子公司客户,为其提供健康管理服务,这一商业模式在国内并不多见,开创了医药公司与保险公司合作的新模式。
样本三 中国平安广东开诊所 多元布局医疗产业
实际上,中国平安是国内最早布局医疗产业,也是涉及面最广的保险公司:从体检机构到高端诊所,直到参与公立医院的转制重组,中国平安的触角可谓深入医疗产业的方方面面。
早在2008年4月16日,中国平安与国内最大的民营体检机构慈铭体检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成为继鼎辉投资之后,慈铭体检投资者名单上又一个重量级的名字。
2009年中旬,中国平安宣布旗下的平安信托与中山大学合资成立医疗机构——广州宜康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宜康),目前,该公司投资的多家诊所已在广东地区开业。
2011年4月,中国平安旗下的平安信托与深圳龙岗区政府签署关于公立医院龙岗中医院的合作协议,中国平安有望在业内率先参与公立医院的转制重组。
事实上,如何通过介入医疗机构,以控制医疗成本,一直是专业健康险公司面临的一道难题。通过合资方式介入健康产业,不仅可能控制过度赔付的风险,也不失为开拓健康产业市场的一服良方。卫生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全国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为62.71亿人次,入院人数为1.53亿人。2011年公立医院门诊人均医药费用为180.2元 (其中三级医院人均为231.8元);公立医院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为6909.9元(其中三级医院人均为10935.9元)。2011年全国医院院均总收入为5786万元,其中医疗收入2858万元、药品收入2334万元。
谈及中国平安在医疗领域的布局。保险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是国内商业保险公司与国际接轨的必然之路。以最早的中国平安与慈铭的联姻为例,双方就属于双赢。一方面,民营医疗机构需要保险公司的强有力的客户支持;同样,保险公司也需要扩展业务领域,加大对非公医疗机构的保险覆盖面。
【慧择提示】据悉,在国际成熟的医疗体系模式中,基本采取第三方付费的形式:由保险公司担任第三方,代理结算投保客户的医疗费用,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部分“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问题。在国内尚未完全成熟的医疗保障体系中,政府大力推动以公共医疗机构为主体的基本社会保障。但是在社会基本保障范围之外的“高层次买单”领域——第三方付费的形式近乎空白。“实际上,国内的大医院人满为患,许多公立医院并不需要保险公司为他们增加客源。在这种环境下,这些大医院不需要第三方付费就能够解决发展问题,而恰恰像慈铭体检这样的市场型的民营医疗机构,需要保险公司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