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毕业的年轻人找不到工作,在今天不是新闻。
只没想到的是,有着丰富职场阅历的中年人,也都找不到工作了,特别是女性。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观察过,自己身边40岁以上的中年女性,如果不在体质内,现在都在干啥?
一篇社交媒体上的帖子,令人感慨。
博主自述,前同事聚会的局,一共8个人,已经有一半人不上班了,都是年龄40+的女性。
这些人,都高学历出身,曾是职场精英,当过主管,负责过大项目,取得过世俗意义上的成功。
而现在,她们都不工作了,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在一线城市,尤为普遍。
曾经,这些闪闪发光的女性,她们中有我大学优秀的学姐,有我职场上干练的前辈,为何只因步入40岁,就变成「消失的她」。
我很关心,她们到底经历了什么?
逛了不少热门帖子后,我大致将中年女性退出职场的情况,归结为三类。
第一种情况最好,家境优渥,40岁后,车贷房贷都还清了,不愿再接受高强度的职场环境,选择提前退休。
平时带带娃,看看展,做做美食,经济上依靠老公或是父母就行,当然这部分人是极少数。
第二种,则显得被动许多,看似是自愿,实则上是被迫的无奈之举。
例如,父母生病需要人照顾,又或者孩子没人带。
这个家,必须要有一个人退出职场,回归家庭的时候,女性一般都是这个牺牲的角色。
我最近在看的TVB新剧《新闻女王》,其中两位电视女主播就面临这样的困境。
第三种境遇更为常见普遍。
公司裁员,缩减成本时,40岁的中年人是首选,而40岁里,女性则又是首当其冲的存在。
后者要更为家庭所操心,在公司层面看来,更具有不稳定性,优化时,当然拿她们开刀。
这三种情况,看起来都不径相同。
但实际上,我们能看到,最主要的问题还是,中年女性在职场上因为家庭原因,更不被待见;在遇到家庭和事业冲突时,更有可能为家庭牺牲。
倒不是说女性天生是甘愿奉献的那一方,而是这样做,性价比更高。
一方面是女性的职场天花板,会更低,女性的高管位较少,这是普遍的现状。
不信的话请你明天上班时,起身环顾一下办公室,看看公司决策层的性别比。
大龄女性,继续留在职场上的性价比,不如男性。
另一方面是,回家能创造的价值,确实也不低。
以上海举例,一个照顾孩子的住家保姆或者是照顾老人的护工,平均月薪一万元以上,成本高昂。
这看似是一个很「理所当然」的结果:女性在职场不被看好,家庭需要你,那么你就回归。
但是背后,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是女性,怎么又是女性,怎么只是女性?
新晋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戈尔丁用数据论证了,女性在职场上的节节败退,其实是每个家庭内部在男女平等与利益最大化之间博弈后的决定。
戈尔丁的研究指出,随着年龄增长,女性与男性的收入差距都在扩大,且收入差距扩大并不是随机发生——「它大致随着孩子的到来而出现」。
本来,随着女性受教育水平的提升,刚踏入社会时,女性跟男性的收入,并没有太大的差距。
但随着孩子的到来,女性会被迫中断自己的职业,并且降低每周的平均工作时长,这就导致了巨大的性别收入差距的到来。
在社会学上,这被称作为「母职惩罚」。
并且,这个女性生育后遭受的收入下滑影响,是长期的,持久的。
假如父母在孩子出生前收入相同,那么当孩子15岁时,丈夫的收入将比妻子多32%。
值得注意的是,在戈尔丁的研究里,暂停工作造成的收入惩罚,与学位、行业息息相关,不同职业,差距巨大。
举例来说,性别收入差距最大的职业分布在金融、销售、行政、管理和商业运作等领域;
差距最小是数学和计算机科学、医疗、科学和工程学。
这个比较好理解,前者你需要和同行、同事竞争资源,工作时间最长、待命时间和繁忙时刻最多,属于996工作。
后者专业壁垒更强,灵活性更好,能够自由支配时间。
于是,此前从事996工作的女性,在有了家庭和孩子后,不得不主动减少工作时间,去选择收入更少,更轻松的工作,将重心放在家庭上。
而专业性更强的职业,更清闲的工作,所受影响则较小,这也是体制内女性,职业相对更为稳定的原因。
在体制内,40岁的人在晋升无望的情况下,有相当一部分人会选择躺平,将脏活累活都交给刚进单位的小年轻干。
这似乎变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留在职场的男性,收入和社会地位会持续超过选择离职(或轻松工作)的女性,结果就是双方的差距越来越大。
男性走上上层,女性滞留下层。
女性在职场上的机会,将显著弱于男性,这导致她们又不得不回归家庭。
严格意义上来说,男性并非完全缺失于家庭。
只是,男性对家庭的陪伴时间,远远不够,呈现为丧偶式育儿。
在全球范围内,女性几乎都负担着家庭照料的主要责任。
《2018全国时间利用调查公报》中数据显示,女性平均每天无酬劳动时间(家务劳动、陪伴照料孩子及成年家人、购买商品)长达3小时48分钟,这个时长几乎是男性的3倍(1小时32分钟)。
更具体来看育儿,25-34岁男性陪伴照料孩子生活的平均时间是29分钟,女性是1小时55分钟,男性仅是女性的25.2%。
在大众眼里,母亲因为陪伴时间更多的缘故,似乎天然的就是那个更适合育儿的人,她们更「擅长」照顾孩子,更「擅长」应对一切家庭琐事。
实际上,并没有证据证明,男性的育儿能力要弱于女性。
这也是母职惩罚最直接的表现,更长的家庭时间付出,更少的职场跃升机会。
所以才有人说,女性不是一种性别,而是一种处境。
事实上,40岁的女性的困境,从35岁就已经初见端倪。
在舆论场上,关于35岁的职场现状的讨论,从未缺失,不少公司,宁可高价赔偿,也要将大龄女性离职优化掉。
从面试时,就在通过性别、婚姻状况、生育状况、年龄,甚至是容貌层层筛选。
有调查指出,61.2%的女性在求职中被问及婚育情况;38.3%的女性表示婚育影响职场前景;11.9%的女性因性别升职加薪不顺。
这些通常,都不会放在台面上,而是隐晦的,旁敲侧击式的筛选,让女性的处境,更为难堪。
其实,在年龄歧视的层面上,男性也是受害者,只是,女性的地位更为弱势。
男性由于受到社会潜移默化的规训会更多,这要求他们养家糊口,为所有人遮风避雨。
在35岁失业后,你很难看见男性回归家庭。不管怎样,迫于生计,他们甚至会去跑滴滴、送外卖,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
40岁的失业潮,更像是35岁职场危机的延续。
女性和男性,都是这场就业年龄歧视的受害者。
也难怪有人调侃,男性的尽头是保安,女性的尽头是保洁。
好在,在制度层面上,越来越多的人试图去解决35岁职场天花板的问题。
制度还在建议层面,真正的成熟落地,并严格执行到位,不知何日。
但糟糕的职场环境,正不可避免的影响着每一个人。
我们有一个客户,我们叫她周姐,今年刚38岁。
在联系到,和我们的顾问老师进行过多次深入的交流,讲了她的现状和很多焦虑。
在征得她的同意后,我们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她的故事。
周姐早些年从上海某211大学研究生毕业,学的是小语种。
毕业后,没有进入外企,而是选择进入了传媒行业,干起来新闻。
那个年代,是属于传统媒体最后的辉煌。
后来,传统媒体逐渐势衰,她抓住风口,又跳去了大厂做公关。
公关的这几年,稳扎稳打再加上适时跳槽,做到了一个拟上市企业,公关总监的位置。
可能大家从之前花西子那个事也能看出,公关这个职业,不出事还好,出事了那是真的麻烦。
在一次比较严重的公关危机来临时,周姐因为和老板处理意见不一致,和老板大吵一架,直接选择裸辞。
刚辞的时候还是挺好的,每天在家追追剧,种种花。
玩了几个月,准备再去找工作的时候,她发现此时的就业环境和自己前几年跳槽求职的时候,完全是云泥之别。
她告诉我们,每次面试,她都做好的充足的准备,公司、岗位的信息都了解得很清楚。
但是在最后,她发现这些公司都是只想在面试阶段,骗一个策划方案,或者完成一下招聘kpi。
实际上并不想要招一个她这样的快40岁的女性,尽管周姐曾经在行业内,取得了很多耀眼的成就。
没办法,她只得把期望薪资一降再降。
但她发现这样也不行,很多公司看到她的履历,就担心留不住她,连面试机会都不给。
没办法,她又只得把简历里总监、项目负责人的经历全部删了。
经过这样无奈的操作后,她最后找到了一家不大不小的公司,薪资大概比裸辞前,降低了60%不止。
对于这样惨淡的结果,她自己已经很满意了,自嘲「有工作总比失业强」。
因为降薪的缘故,周姐的社保缴纳的基数,也低了很多。
本来,周姐对未来的退休金就不持乐观态度,现在新工作大幅降薪后,更加担忧了。
周姐深知,这次能找到工作,属于自降待遇加一点运气,如果下次再被迫失业,该如何保障自己未来的生活呢?
如果不为自己的未来布局,下次再倒下去时,就等于摔在水泥地。
周姐决定给自己背后织上的一张网。
我们给周姐制定的方案,是趸交100万买下当下最优秀的年金险——富多多1号。
从60岁开始,周姐每年能够领取到11.8万,每个月是9800多,能达到一个挺不错的养老水平了。
并且,这款产品还有能持续到90岁的现金价值,如果未来有突发情况,需要减保或保单贷款,也很方便。
周姐今年刚38岁,按照箭在弦上的延迟退休的政策来看,未来60岁甚至更晚退休,完全是有可能的。
这样也就意味着,她至少还得工作个十几二十年,才能安度晚年。
而作为一名近40岁的女性,职场的多变环境与糟糕的求职现状,让她对未来的情况很担忧。
现在,依靠100万,就很好的解决了自己的养老问题,着实是一件让人安心的事。
即使未来,40岁、45岁,她再遭遇到新的职场危机,至少不用很被动的,担心老后的养老问题了。
今天,生育率如此低下,是我们每个人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动用更多家庭资源和社会资源,来减轻「母职惩罚」带来的影响,将有助于我们营造更好的女性就业环境。
而35岁的职场天花板是那么清晰可见,不分性别的制约着每一个人,消除职场的性别、年龄歧视,迫在眉睫。
等待社会环境的变好,需要时间发酵,在这之前,为自己早做打算,才是正经事。
考虑买上一笔养老金,存上一笔增额寿,你会发现,你的人生将更有底气,也更为自由。
毕竟,「生活是旷野,不是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