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退保,是我们一直想和大家认真聊聊,却又不敢深聊的一个话题。
想聊,是因为我们经常会在后台收到类似“我买了xxx,后悔了,想退保该怎么办?”“我买了N年XXX了,换其他产品划算吗?”的问题。
不敢深聊,是因为退保牵涉的因素实在复杂,我们很难给出“退or不退”明确的意见。除非我们判定,这款保险真的不适合你。
上周,许久未联系的表弟突然在微信上找到我们,说他在今年5月买了一份平安鸿运随行经典版两全保险,月交保费1000多元(表弟月工资也就3000出头),交10年保20年,期满合同有效,返还所交钱的118%。保险期内也就一份保额几十万的意外险。
听完表弟的描述,我们是斩钉截铁建议他立即退保:一则保费占他月收入比重过高,难以为继;二则,保费也就交了5个月,退保,损失可承受;三则,同等保额的消费型意外险,每年保费不到200元,与之相比,平安鸿运性价比实在太低;四则灵活性太差,10多万锁定20年,即使按118%返还,也就12-13万,但拿去存余额宝,收益更高,还能灵活支取。
不过,现实生活中,随着信息查询渠道增多,像我们表弟这样,必须止损退保的情况并不算多见,大多数想退保的处于可退可不退之间。这该如何处理?有没有统一的判断标准?如何退保,损失能降到最小?重疾险这类长期险,又该如何拿捏?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退保这些事儿。
主要内容如下:
- 弊端多多,退保还需谨慎
- 典型可退保和典型不可退保案例
- 重疾险该不该退保?
- 可退可不退,善用技巧损失更小
- 我们说:能退是最好,不退请心安
一、弊端多多,退保还需谨慎
退保是投保人的一项基本权利,但使用起来可不能像电商退货那样随意。说到底,保险是我们和保险公司签的一份合同,退保就是要提前终止合同。既然我们没有履行约定的义务,就必然要承担一些损失:
1、经济损失
不同时间段发起退保,遭受的经济损失可大可小。
- 犹豫期退保,损失很小
保险行业没有“7天无理由退货”,但有犹豫期,犹豫期也叫“冷静期”,一般为10-15天,从我们收到保险合同之后开始算起,是让我们想清楚,这份保险究竟买不买。
一旦犹豫期决定不买了,即可申请退保,保险公司会撤消合同并退还已收全部保费,也有的保险公司会扣工本费、手续费,通常几十块左右,再返还余下保费。总体来说损失很小。
犹豫期需注意的是:保监会规定,保险公司必须在犹豫期内给投保1年以上产品的投保人拨打回访电话,电话必须录音,客服会核实我们是否知晓产品的基本情况,如缴费期、保障期、投/被保人信息、保障内容等,防止保险销售恶意误导,模糊营销,或夸大收益。
但不少人为省事,不仔细听,一律回答“是的”“知道”。等到发现各种坑时,就算投诉到保监会,也比较吃亏了,除非你能证明电话回访不成功(未接到保险公司的回访电话,或非本人电话确认)。所以,保险合同要仔细看,回访电话也该认真对待。
- 犹豫期后退保,损失很大
一旦过了犹豫期,不管几天,还是几年,只要退保,就会面临不小的损失。
为啥不能拿回全部保费?因为保险公司也要活命啊,它们每卖出一份保险都有成本的,像推广费、管理费、手续费、佣金、保障成本、为剩余保费支付的利息等。这些都要在退保时扣除。
通常初期会扣得比较多,所以,退保越早,我们得到的退保金就越少,尤其是未交满2年,就更少了。我们就见过,第一年交了上万保费,退保只拿回几百的。而香港很多保险,前2年的现金价值,基本为0。
那,什么是现金价值?如何知道保单的现金价值?
现金价值,又称“解约退还金”或“退保价值”,通俗说,就是在什么时间,这份保单值多少钱。下图是弘康多倍保重疾险的现金价值测算表,假设被保人1岁,保额1000元:
从图中可以看出,前期的现金价值非常低,以后逐年增加。但并非所有保险都这样,也有现金价值随着缴费时间的增长而逐年降低的,或先增后降的。这取决于你购买的产品的类型。一般来说,保单年度末的现金价值,保险单上会有说明;年度内的现金价值,则要向保险公司咨询。
2、原有保障丧失,新的等待期
一旦退保,之后发生的任何风险,保险公司自然不会再管了。而投保新产品,等待期(长期险一般90--180天,防止带病投保)、两年不可抗辩将重新计算。在等待期出险,保险公司不赔,只退还现金价值。
3、保费可能增加
大部分保险,保费和年龄都是深度挂钩的。像重疾险,生日前和生日后投保,保费都会浮动小几百,而超过55周岁,保费甚至会倒挂(保费比保额还高)。很简单,年龄越大越容易得病,保险公司承担的风险也更高。
4、可能被拒保
有些人寿或重疾险,会要求被保险人身体健康且不超过规定年龄,买了后,即使患病,也不影响保障。但退保再投保,一旦身体状况恶化或超龄,都可能被拒保。期间核保规则也可能有变化,比如体检合格才承保。
二、典型可退保和典型不可退保案例
1、典型建议退保案例
虽然我们不希望大家盲目退保,稀里糊涂退保,但退保其实非常个性化,情况不同,决策也会有所不同。若真的太贵、太坑,不适合自己,早退比晚退、坚持不退无疑更明智。
- 保费占用预算过高
年保费支出多少才合理?我们的建议是,总收入年度结余的10%-20%。所谓“结余”,也就是扣除房租、购物、社交、房贷、车贷、父母养老费等后剩下的钱。
像我们表弟用1/3的月收入买保险,或不少爸妈将家里可支配预算的一半花在孩子身上,导致自身保障严重不足,都是不合理的。该退的还是要退。
- 买错了产品
我们表弟就是很典型的情况。此外,没买重疾等保障型产品却买了年金险并且经济紧张,也可以考虑退掉。
- 重复投保
费用报销型的医疗险最好不要重复投保。在不同的保险公司投保相似类型的医疗险,不管花费多少,最多只能报销实际数。只有报销的费用超过保额了,才能先找一家理赔,没报销完的再找另一家理赔。(津贴型医疗险,只要符合条款中的住院,不管实际花费多少,每家保险公司都得给付。)
举例说明:赵小姐有医保,又在2家保险公司各投保了一份费用报销型医疗保险。2016年9月,她因病住院花费了1.7万元,医保中心报销7000余元后,她向两家保险公司索赔,一家保险公司报销了3000余元,另一家保险公司以“只赔医保范围内、保险公司已理赔以外的部分”为由,只为其报销数十元钱。
而儿童寿险,保监会规定未成年人身故保额最高赔付20万,家长也不要重复投保。
再就是财产险了,禁止重复保险,出险时保险公司只会按比例赔付。
2、典型不可退保案例
事实上,没有退不掉的保险,不建议退,无非是不划算,或风险太高。我们的建议是,本身产品性价比不错;持有5年以上;健康状况或年龄,再投保容易被加费甚至保费倒挂的,能不退还是别退吧。
三、重疾险是否退保分析
说一道万,退保划不换算,是决定我们要不要退保最核心的问题,但这又要结合产品类型来进一步确定。在我们日常接到的退保咨询中,以重疾险为最多,最纠结。借着今天这个机会,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重疾险,我们测评过不少,在推出《「深度测评」2018版平安福到底怎么样?》后,不少读者留言咨询退保。为便于理解,今天就以“平安福”为例来说明重疾险退保该考虑的因素。
第一步:时间因素
重疾险交费越久,沉没成本越大,越不建议退保。
第二步:健康因素
很多重疾险要求健康告知,只有通过后才能投保新产品。
第三步:成本因素
退保选择新产品,在确认保障基本一致甚至更好的情况下,无非是计算两种方案所投入的成本,包括退掉现有的保险可节约的钱,以及购买新保险需支付的钱。
我们以一个案例来说明。
被保人王先生,82年9月生;
2016年7月购买平安福,30万寿险,28万重疾,附加长期意外30万,有被保险人保费豁免,保费9334.5元/年,已交2年,还需再交费28年。
那有没有必要退保呢?算一算就知道了。
敲黑板:下面我们将向大家介绍PV函数。PV函数是基于固定利率及等额分期付款方式,返回投资的现值,通俗的说,就是看未来的钱到现在能值多少钱。为啥要弄得这么复杂?是因为市面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款保险,保额、保费、保障期、缴费期、保障责任等,多少都有差别,还要考虑旧产品交费n年,已有一定现金价值等情况。为保证结果严谨公平,必须拉到同一起跑线(时间点)来比较才行。
下面是演算过程:
王先生已交保费为9334.5*2=18669元,退保的话,返还的现金价值是2232元。
如果平安福不退保,还需交28年,总费用为9334.5*28=261366元。
但这样计算并不合理。很简单,因为28年后的9334.5元并不等于今天的9334.5元,就像以前冰棍2毛一根,现在2毛啥都买不到一样。所以,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折现。折现就是看将来的一笔钱,按照某种利率折算(一般采用3.5%的年化收益),到现在能值多少。
套用基本公式:M*(1+3.5%)^28=9334.5元,得出M=3562.55244元。也就是说,28年后9334.5元相当于现在的3563元。
那,以后的28年中,实际累计要交的保费究竟有多少呢?如果用“第3年保费折现值+第4年折现值+……+第28年折现值”来计算,工作量就太大了。这里就需要用到Excel的PV函数了,=PV(利率,支付总期数,定期支付额),套用到王先生上,=PV(0.035,28,9334.5),算出后28年的现值为164913元。再加上保险公司退还的2232元,实际共节省保费167145元。
但,看退保是否划算,还需比较购买新保险需支付的钱。为方便对比,这里我们假设王先生计划投保“安邦长青树(30万重疾,30万身故,保费8112元/年)+安意保(50万意外,保费198元/年)”,共交费20年。同样套用PV函数,得出的现值为118105元。
所以,如果退保换新产品,王先生可节约保费49040元。这种情况下,当然是退保划算了,所获得的保障还要好于平安福。
当然,重疾险是否退保,并非简单的“数字游戏”,除年龄、健康状况、保费、保障责任这些相对客观的因素,心理因素,比如品牌、口碑如何也不容忽视,有时甚至能起决定作用。
四、可退可不退,善用技巧损失最小
文章开头我们说过,有些想退保的,其实是可退可不退,一般场景是:最近手头紧,失业/创业失败,保单续费有点吃力;觉得保费有点高,退掉又不甘心;有更好的产品上市,看着很心动,但旧产品又不完全鸡肋……总之就是“希望保留旧保单,但又想将成本限制在一定范围内”,这该如何处理?一般我们还是建议不退的,我们这里介绍几个小技巧供大家参考可不交保费保单也有效
1、减额交清
如果不想退保,又不想继续交费的,可以考虑减额交清。
减额交清又称“减保”,可简单理解为把保单的现金价值当做一次交清的全部保费,然后相应减少保额,同时保单继续有效。
举个例子:小黑投保了一份保额20万,交费10年的万能险(保障责任为重疾),第5年由于失业无力续交保费,通过申请减额交清将所交保费分摊到10年中,就不必再交费,而保单继续有效。即使患上保险责任内的疾病,保险公司同样理赔。只是由于交费额减少,赔付金也相应减少。
需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产品都可以减额交清,但若保险公司愿意接受,则可提交申请。减额交清也并非完美无缺,比如主险申请减额交清,附加险可能也随之终止。记得问清楚。
2、巧用自动垫交、保单中止与复效
只是因为资金一时周转不开,不妨考虑通过自动垫交、保单中止与复效等方式解决保费问题。
首先,一些长期型寿险是设计有自动垫交保险费功能的,前提是保单现金价值大于应缴纳的当期保费和利息,且投保人事先又约定过,保险公司就会自动垫交应缴的续期保费,让保单继续有效。但自动垫交要算利息的啊,相当于你向保险公司贷款交纳保费了。
其次,投保人也可利用保单中的“60天宽限交费期”推迟缴纳续期保费,期间保单不会受影响,保障责任继续存在。也就是出险了,保险公司也赔。
若60天内还是没钱交费,投保人还可利用两年的“宽限期”,让保单处于失效状态(中间出险不能理赔的,只退还保单现金价值),等到有钱了再申请恢复保单,保单效力不变。但如果超过两年了,还不办理复效,保单就永久失效了。
3、降低需求,减保或转换保单
自动垫交、保单中止与复效,说到底都是“拖字诀”,将缴费时间后延,比较被动。比较主动的,是申请“减保”或“转换保单”,从而降低交费负担。
所谓“减保”,有两种处理方式。一是减少保障时间,比如原先保30年,现在缩短到20年;二是降低保额,像万能险,可以自己定保额,还可随时改,比如30万降到10万。这都可以少交费,但保障责任还在。
如果你不想继续交高保费,但又不希望降低保障力度,那该怎么办?可考虑通过“保单转换”功能调整保险计划,也就是将以前购买的比较昂贵的储蓄型保险,转换为同一家公司的消费型保险。
举个例子:小黑买了一份交费20年的万能险,但对收益不太满意,也不差钱,决定将保障做到最大,投资降到最低。因为万能险是按账户价值和保额中的较大者赔付,只要能维持万能账户一直有钱,保单就有效。
相比退保再投保,“保单转换”的优势在于,保险公司无权要求可保证明,不能进行二次核保,也就是说,不能因健康原因拒保,而且必须按照保户初次投保时的核保等级来进行费率计算。
不过,一般保单生效2年后才能开始转换,且在原保单缴费期满前2年开始不再享有此权益。也不是所有产品都有转换功能。但不少终身型重疾有设计年金转换功能,你可以每年领取一部分钱,这就相当于终身险提前退保或部分退保了
五、我们说:能退是最好,不退请心安
总体来看,退保确实很复杂,我们能做的,就是一开始就尽量选准买对。实在买的太坑,就直面损失,尽早退保。最忌讳的是求全责备,看到新的好的,就想把旧的给退掉。但保险产品不断在进化升级,退保何时是个头?因此,还是多权衡,三思再后行。
如欲获知更多保险知识干货、保险产品评测、保险方案规划,欢迎关注公众号“我们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