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夏人寿披露2017年年报,公开数据显示,其投资收益高达294.34亿元,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面价值高达2274.62亿元。值得关注的是,2014年才实现扭亏为盈的华夏人寿在资本市场一路“风生水起”,一度成为中国平安A股、哈尔滨银行H 股第二大股东,并能对民生银行产生重大影响。
回顾来看,2009年至2015年期间,华夏人寿八次增资将其注册资本从4亿元大幅提高到153亿元,而在多次增资扩股事项后,其原有的六家发起股东目前只剩三家,占比仅余5.66%,随着中天金融收购事项的推进,华夏人寿或再度“易主”。
万能险助推华夏人寿保费爆发,虽转型去年占比仍过半
年报数据显示,去年华夏人寿保险业务收入893.5亿元,而在2016年,这一数字为473.23亿元,同比上涨88.81%。细分来看,为华夏人寿个险业务中普通寿险和健康险增幅较大所致,其中普通寿险业务收入从2016年的407.56亿元上升为786.28亿元,涨幅92.92%;健康险业务则从50.24亿元上涨为87.78亿元,同比上涨74.73%。
回顾来看,根据原保监会要求单独公布万能险、投连险后历年数据显示,万能险多为华夏人寿规模保费中的“主力军”。2013年,华夏人寿保费收入爆发式增长,规模保费收入369.62亿元,其中,万能险占比高达89.82%。
此后两年,华夏人寿万能险业务或持续加码,2014年、2015年万能险占规模保费的比重分别为95.51%、96.68%,2016年占比稍有下降,但也达到75.19%,综合来看,得益于万能险业务的推动,华夏人寿保费规模步入快速扩张期。
由于万能险等中短期存续业务过快发展,潜藏了较大的风险隐患,监管层从2016年开始加严监管,去年5月,保监会更是出台《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的通知》,从源头加紧治理,在此大势之下,万能险风光不再,各寿险公司均有调整。
与部分中小企业受万能险业务滑落导致规模保费收入波动较大不一样的是,华夏人寿去年规模保费虽然略有下滑,但变动幅度较小,同比下降4.3%。这背后是原保险保费收入近倍增的支撑,对于华夏人寿的业务模式,业内也提出了看法。近日, 21世纪经济报道指出,华夏人寿的转型或只从银保渠道换到个险渠道,并表示其个险渠道得益于高费用支撑,如若不能保持高速发展则易出现问题。
8次增资149亿,华夏人寿发起股东遭“清洗”占比仅余5.66%
公开信息显示,2006年12月30日,京安信保等六家公司共同出资组建华夏人寿,注册资本4亿元,而在2009年至2015年期间的8次增资扩股后,2015年华夏人寿注册资本已达153亿元,成为少有注册资本超百亿的险企。而多次增次扩股之后,华夏人寿的股东构成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截止去年末,华夏人寿共有十二家股东,原有的六家股东已有三家退出,剩余三家发起股东共计持股比例仅为5.66%。
值得关注的是,华夏人寿股东或再生变。2017年末,上市公司中天金融分别与华夏人寿股东千禧世豪、中胜世纪签署协议,拟支付现金购买两公司合计持有的华夏人寿21%-25%股权,标的股权定价约310亿元。据悉,中天金融目前正多方募集购买华夏人寿股权所需资金,一旦收购事项落定,华夏人寿将再次“易主”。
与多次增次步伐一致的还有华夏人寿的“发债”计划。回顾来看,2011年6月,华夏人寿完成定向发行共一期、面值总额为人民币3亿元的十年期可赎回定期次级债务;2014年6月,完成定向发行共一期、面值总额为人民币22亿元的十年期可赎回定期次级债务;2015年9月发行2015年第一期资本补充债券,发行规模为80亿元,综合来看,2011年至2015四年期间,华夏人寿共计发债规模高达105亿元。
增资与发债并举,那么华夏人寿净利润情况如何?与大体量的发债规模不符的是,历年年报数据显示,2009年至2013年,华夏人寿均处于亏损状态,并于2013年达到最大亏损值16.77亿元,2014年,华夏人寿首次实现盈利8.51亿元。
此后三年,华夏人寿净利润则是一路上扬,去年实现净利润43.06亿元,同比上涨170.07%,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40.74亿元。
“热衷”资本市场,华夏人寿去年投资收益近300亿元
华夏人寿增资扩股、发债募资不停歇,那么资金流向何处?蓝鲸财经查看历年报发现,资本市场投资或为去向之一。根据2017年年报显示,目前华夏人寿持有12家公司股权。
截止去年末,华夏人寿持有中国平安4.12亿股,为中国平安的第七大股东,“公司通过中国平安董事会成员参与其经营决策并构成重大影响”;为哈尔滨银行H股的第二大股东,向其派有董事,参与其经营决策并产生重大影响;与东方集团(600811,股吧)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一致行动人协议,通过一致行动对民生银行经营决策实施重大影响;对中民嘉业派有董事,参与其经营决策并产生重大影响,为其第二大股东;对深圳前海基础设施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国核投资有限公司均派有董事,“参与被投资企业的经决策并产生重大影响”。
根据目前公开可得的华夏人寿近七年年报信息显示,在2012年8月,华夏人寿或才首次持有联营企业金正公司股权,而四年后,华夏人寿长期股权投资项已增至15家投资单位,成为中国平安A股第二大股东、哈尔滨银行H股第二大股东。
年报信息显示,去年华夏人寿投资收益高达294.34亿元,其中出售中国平安股份的转让单项收益就达96亿元,在2016年,华夏人寿投资收益也达280.86亿元。除了处置长期股权投资产生的收益较丰厚之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的投资收益也超百亿,包括取得基金、股票、理财产品红利收入77.08亿元,债券持有期间的利息收入21.00亿元,股权投资分红收入6.21亿元,不动产投资基金红利收入1.85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截止2017年末,华夏人寿共计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面价值高达2274.62亿元,相较2016年的1372.66亿元同比上涨65.71%,不难看出,无论是长期股权投资还是可出售金融资产,均在近年为华夏人寿带来丰厚收益。
旗下资管公司两高管借款998万买房,资金来源未细化披露
近日,蓝鲸财经也关注到两则关联交易公告。4月24日、25日,华夏人寿旗下资管公司华夏久盈接连发布关于向高级管理人员、向董事长提供借款的关联交易信息披露公告。
经查看发现,华夏久盈表示近期组织公司全体员工团购国韵村住房,“为协助员工快速完成团购住房首付款筹集,公司向购买房屋的二级部门负责人及以上员工提供短期周转借款”,其中,向董事长提供借款499万元、向副总经理提供借款499万元。根据公告内容显示,两笔借款期限均为两年,首年利率5%,次年利率6.5%。
综合来看,险企资管公司资金构成较为复杂,除自有资金外还涉及险资等多重资金成分,但对于出借资金来源,公告并未做进一步细化说明,目前两笔共计998万元的借款事项已由华夏久盈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审议通过并生效。
由公司使用自有资金向员工提供无息或低息购房贷款并不少见,多家上市公司都曾出台员工购房借款计划,以期“建立和完善良好的激励机制”、“帮助员工解决基本的住房需求”、“减轻员工购房负担,同时帮助公司更好地留住人才”。
但对于险企而言,向高管出借资金用于个人住房购买并不多见,是否利息较低?蓝鲸财经查询发现,目前央行对商业银行出具的2年期贷款基准年利率为4.75%,假设存在20%的上调幅度,年利率或为5.7%,而华夏久盈对高管给出的首年利率5%、次年利率6.5%,或并不处于低息范围内。
非低息、且构成关联交易需披露借款信息,为何华夏人寿旗下资管公司高管却伸手借款?对此,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郝演苏表示未听闻先例。郝演苏指出,从金融机构的高管角度而言,其收入水平每年大致在100-200万元左右或者更高,500万元的贷款需求,“通过正常的商业机构贷款即可”。但郝演苏多次强调,当前的监管环境下,险企关联交易应当非常谨慎,或为信息披露不完全,若监管部门了解情况,能得到较好解释。
纵观行业,关联交易因易滋生利益输送、利益侵占等问题,一直以来都成为监管关注重点,事实上,此前,行业内因存在股东、高管及关联方利用特殊地位,通过关联交易侵犯险企或投保人利益等行为频频被监管点名。而监管也有所加码,此前原保监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保险公司关联交易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剑指股东、高管及关联方利用特殊地位,通过关联交易侵犯险企或投保人利益行为。
根据原保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2017年华夏人寿规模保费收入达1752.93亿元,其中万能险保费收入883.35亿元,占比50.39%,超过原保险保费收入,也成为去年万能险保费收入占规模保费“半壁江山”的七家险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