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年1月召开的2017年保险市场运行情况和2018年保险监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保监会统计信息部巡视员、副主任王蔚通报了2017年保险市场运行情况,并指出当前我国保险科技应用日益广泛,创新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
具体来看,王蔚指出,当前各险企保险科技投入力度加大,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广泛运用于产品创新、保险营销和公司内部管理等方面。与此同时,还依托于互联网保险对部分标准化传统保险的快速替代及场景创新型产品带来的增量市场,使互联网保险创新业务保持高速增长。而在更早之前,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也曾发表署名文章表示“保险科技是保险业决胜未来的不二法宝”。
回首:保监会副主席梁涛称“保险科技深刻地改变了保险业面貌”
去年年底,保监会副主席梁涛曾对媒体表示,“保险科技深刻地改变了保险业面貌”。保险科技发展,将对保险服务能力提升发挥积极作用,为行业打开广阔发展空间。
关于科技在保险领域的实际运用,人保财险监事会主席王和则举了财险方面的例子。首先在退货运费保险方面,王和指出,退货运费保险能够取得成功,除了市场需求和平台推动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依靠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在退货运费保险经营过程中,无论是定价还是理赔,均是采用“前置”模式,即将经营和管理前移到业务端,并实现了“自动化”处理,实现费率动态平衡。
其次在车联网方面。基于车联网和移动终端的保险服务新模式,能形成清晰的技术路线图,包括基于安全驾驶的全面信息服务体系和基于交通事故的全过程保险服务体系。“从实践看,通过全面导入车联网服务模式,商业车队的赔付率的降低幅度高达50%”,彻底改变了传统保险的经营和服务模式。
梁涛则从保险服务可得性方面拿出一个寿险领域的案例,他指出,近年来市场上开始出现面向慢性病患者、残疾人群、老年人等传统意义上高风险人群的专属保险产品,其中就包括专门针对高血压患者的保险产品。消费者投保后,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获取保险公司合作医院提供的医疗资源和服务,进行自我健康管理,降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享受从预防到治疗再到医疗保障的闭环服务,“打破了高血压患者不能投保的惯例”。
以上均为保险与科技的结合,并得到了应用,无论在经营还是服务模式上,科技都已助推保险,而在未来,科技还将与保险擦出怎样的火花,更值得我们去期待。
远眺:多险企布局科技领域,欲实现跨场景连接
在今年2月1日成都召开的首届“农险+科技”研讨暨AI生物智能识别技术推介会上,中国平安旗下平安产险、平安科技联合推出“农险+科技”服务模式。据平安科技首席科学家肖京博士介绍,平安拟推出多模态生物识别、牲畜识别、OCR票证通、卫星遥感、无人机+移动互联网、DRS鹰眼系统等6大“黑科技”。具体包括3D人脸识别、声纹识别和唇语识别和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学习、大数据机器学习和众包的技术方式等,并表示将利用智能科技助推农险产业。
除平安之外,还有多家险企纷纷布局科技领域。太平洋保险打出了“数字太保”的口号,并在其平台山推出了“阿尔法保险”智能保险顾问,通过数据积累、机器学习算法给出定制化保险建议。新华保险新华保险董事长兼CEO万峰则在12月1日召开的公司开放日上对媒体表示称,过去两年“转型期”里新华保险的增长方式和发展动能实现根本性置换,而在今后三年的“发展期”则要以续期拉动为主要特征,继续提升业务品质,同时加强AI技术、互联网技术。而新华保险监事长王成然则表示,新华保险正准备成立科技型公司,目前在筹备期的最后阶段,不久将面世。
众安在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陈劲日前发表署名文章,并认为,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推进,科技的力量开始重塑保险价值链的产品设计、定价、销售、理赔等环节,使保险变得更便利、更人性化、更贴近生活。陈劲认为,保险行业在历经销售驱动、资本驱动,正迎来科技驱动的新时代。科技带来的低成本、高效率,让保险跳出固有的边界,实现跨场景、跨生态的连接。
此外,保监会国际部主任姜波、五道口金融学院党委副书记赵岑近日联名发表署名文章指出,金融科技给人们带来美好的生活体验,也深刻改变金融业生态环境。两人表示,在保险领域,科技进步使行业更好识别管理风险,回归保险的本源,提高保险深度和密度,保险服务广度。并有望帮助行业克服渠道和成本短板,提升核心竞争力。“技术驱动可能继代理人驱动和资本驱动之后成为保险业持续增长强大动力”。迎接科技创新浪潮,充分利用新兴科技手段,是金融领域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保障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保险科技的运用,在提高保险普惠水平的同时还改善了消费者体验,并且拓展了保险的深度和广度。而保险业则借助“互联网+”,更好整合产业链的上下游,使得以保险服务为基础服务、构建围绕消费者相关需求的服务闭环成为可能,并为养老、健康等产业发展提供更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