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伴随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作为构筑“舌尖上安全”铜墙铁壁重要一环的食品安全责任保险,也在不断突破。作为上市险企之一,中国太保多维度发力食品安全责任保险。
为“舌尖上的安全”建起道道防线,保险业坚持需求导向迎难而上
食品安全,牵系亿万中国老百姓的心,也一直是国家民生工程的重点之一。早在2012年,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明确全面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监管能力、监管力度、监管体系要求不断完善之外,相关保障措施也成为聚焦点。《决定》指出,将积极开展食品安全责任强制保险制度试点。
事实上,保险业早已探索。2008年,“毒奶粉”等安全事件之后,保障需求升级,保险业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首创食品安全责任保险,为食品企业提供因食品缺陷导致的责任风险保障。随后,保险业不断探索,2014年“新国十条”出台,明确提出,将会把与公众利益关系密切的食品安全等领域作为责任保险重点,探索开展强制责任保险试点。此后,保监会指导十几家保险公司,在食品生产、加工、销售、消费等各环节进行积极探索,创新开发食品安全责任保险、产品责任保险、餐饮业经营者责任保险、校园餐饮场所责任保险等产品。
“要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加快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坚持产管并重,严把从农田到餐桌、从实验室到医院的每一道防线”,这是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全问题的重要指示。
在此方面,上海成为先试先行的典范。从全国率先提出“鼓励投保食品安全责任险”;到贯彻“新国十条”实施意见,在涉及公众利益的食品安全等领域探索开展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再到2017年《上海市食品安全条例》实施,全国率先提出高风险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主动投保,并首次以条例形式明确高风险企业强制保险义务。
成绩也有目共睹。上海的食品安全管理走在全国的前列,一方面,上海实现了市场的高度繁荣,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达到了25万家,除满足2400万上海常住人口和数百万流动人口的饮食需求外,还在上海口岸承担了超过全国总量30%的食品进口。另一方面上海实现了安全水平的稳步提升,食品监测总体合格率超过97%,集体性食物中毒发生率一直控制在十万分之一以下。
然而,保险在保障食品安全路上,也并非“一帆风顺”。“在实践中,挑战并不少”,贺青表示,食品行业从田间到餐桌、从生产到消费,产业链条长、环节多,适用的保险产品和服务相对复杂和多样。同时,行业集中度低、中小企业居多,从业者的保险意识和投保意愿不强,且在目前的法律环境下,企业的违规成本偏低。“总体上,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的推广还有很大空间”,贺青称。
探索全线上大数据模式,太保跨界合作直击食责险“痛点”
由此,保障食品安全路上,保险业仍需创新服务模式持续探索。“要构建行之有效的食品安全共治体系,还需要政府、监管部门和业界齐心协力、共同谋划、发挥合力”,在贺青看来,未来仍可在“四个结合”下功夫:一是,开展食品安全责任保险与政府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有 机结合。运用市场化方式防范和化解食品安全纠纷,缓解食品安全事件引发的社会矛盾,完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助力政府加快职能转变,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二是,开展食品安全责任保险与食品产业健康发展有机结合。通过定制化产品、差异化定价、多样化服务,商业保险可以助力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进行技术更新、产业升级,提高食品 安全意识、提升风险管控水平,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三是,将开展食品安全责任保险与服务民生改善有机结合。商业保险不仅有助于提高食品安全事故的救助水平、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还可通过构建行业数据和信息共享平台,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支持诚信企业发展,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更安全的食品。
四是,将开展食品安全责任险与保险业自身创新服务供给有机结合。保险公司通过与政府、产业和客户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可不断积累经验和数据,培养专业人才,完善服务网络,创 新保险产品服务供给,以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服务民生保障。
事实上,在此方面,近年来以新技术为抓手的太保已有所动作。今年以来,太保同饿了么、蚂蚁金服跨界合作,在饿了么平台上线食品安全险。据中国太保产险董事长、总经理顾越介绍,截至目前,该保险产品已覆盖1400个城市,130万商户,8000万订餐用户;并实现菜品缺陷、食物异物、食物中毒等问题全覆盖保障;通过利用生物识别、关系识别、信用数据、自动化语义识别、智能图像识别等技术实现一键理赔、3小时快速赔付等服务。
“我们希望通过大数据应用和高科技手段支持食品经营模式创新与产业迭代”,顾越表示,事实上,此次太保等三家企业跨界合作所推出的创新产品,也是传统食品安全责任险的升级版。消费者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后,可直接在“订单详情”页一键提交理赔申请。理赔信息将被直接反馈至太保产险,随后,凭借蚂蚁保险的安全大脑和生物识别能力,理赔资料真伪以及商家和用户的关系可以被迅速识别,从而实现快速理赔,直击传统食责险维权难、理赔慢、理赔难、手续繁琐等“痛点”。
“要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以更大力度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把确保质量安全作为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环节,让人民群众吃得安全放心”,在关注食品安全管理时,此前,习近平总书记特别谈到农业把关的重要性。针对此,太保也积极探索,旗下安信农险创新前端风险管控服务,推进食品安全共治共建共享;此外,还聚焦农产品食用安全,服务绿色农业,创新保障范围。
探索无止境,对于服务食品安全体系建设,太保有着清晰的创新路径。“对于未来,太保致力于搭建‘互联网+保险+事故预防+服务’的一体化平台,提升客户经营能力的同时,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安全服务模式,构筑行业安全管家”,顾越表示。据其透露,太保集团该平台将与食药监数据监控平台对接,实现信息共享,该平台还将是集“多维度大数据平台”“标准化培训平台”“全过程风险控制平台”“全领域风险覆盖平台”于一体的综合平台。
据顾越介绍,该平台将实现风控、产品、流程三维度的创新。例如,试点企业因食品易腐败变质、生产工艺要求高、影响人群广、涉及特殊群体消费等不同风险特征,保障需求有一定差异,针对此,太保产险将选取典型企业进行现场调研,在保障风险、保障额度、理赔处理、费率水平等方面充分体现风险差异,满足多样化保障需求。从而设计不同行业专属产品方案,实现企业与公众双方面的充分保障及权益公平。
“保险企业作为专业的风险管理者,理应、也可以有所作为。”,贺青强调。看来,随着太保等保险企业的不断探索,未来,在助力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建设中,保险将发挥积极、主动的作用。
慧择提示:据了解,近年来发力保险科技的中国太保集团,正用科技手段直击食品安全责任险“痛点”,尝试创新整合资源,推出“互联网+保险+事故预防+服务”的公共安全治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