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在京发布了《中国商业健康保险研究报告》,报告显示,目前国内商业健康险存在产品有效供给不足、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角色尚未充分发挥等问题,未来发展有赖改革与创新。
过去17年增幅远超同期寿险
近年来,在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推动下,国内健康产业蓬勃发展,而商业健康险作为化解国人健康风险的重要工具之一更是受到热捧。
《报告》指出,自2009年新医改以来,我国政府始终重视发展商业健康保险领域,密集出台多个促进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重要文件。在政府政策以及人民多样化的健康需求推动下,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首先,商业健康保险供给规模及保障水平不断上升,全国的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从2009年的574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4043亿元,年均增幅达到27.6%,远高于同期寿险的业务增长速度;其次,商业健康保险公司积极承办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截至2016年9月底,全国有16家保险公司在31个省市自治区承办了大病保险业务,为全国10.5亿城乡居民提供了大病保险保障;再次,商业健康保险公司积极经办各类医保服务,参与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从2010年至2015年9月底,保险业累计受托管理医保基金860亿元,支付补偿金550亿元;商业保险保费收入711亿元,支付赔款575亿元,累计服务超过3亿人次。
近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黄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同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支持保险公司承办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给予个人购买商业健康保险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商业保险参与医改等。“可以说,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已经逐渐从行业意愿上升为国家意志。”
多样化保险需求未满足
不过,尽管政策红利频出,市场也有积极的购买需求,但国内商业健康险的发展仍碰到了“瓶颈”。
今年国内健康险业务增速持续放缓。保监会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健康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2886.44亿元,同比仅增长5.19%,增速较前6个月(10.87%)再降约5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的94.05%,大幅下降88.86个百分点。
《报告》指出,我国的商业健康保险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四个方面。首先,产品有效供给不足,商业健康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较低;结构单一,疾病保险和医疗保险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护理保险、失能收入保险的供给严重不足;保障力度有限;全流程服务模式尚未建立,产品与健康服务结合不足;专业化经营水平不足。其次,消费者健康风险意识缺乏,保险购买力不足,巨大的潜在需求未能有效转化,以需求为导向的政策力度不彰。第三,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角色尚未充分发挥;第四,监管制度不符合时代要求,缺乏针对性,配套政策缺位。
据介绍,目前市场上的健康保险产品中,疾病保险和医疗产品数量约占98%,而护理保险和失能损失保险产品只占2%左右,难以满足大众多样化的商业健康保险需求。
此前,艾瑞咨询的《2017年中国商业健康险研究报告》也提到,我国健康险产品同质化严重,而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多样,比如,我国健康险费率制定依赖行业出台的疾病发病率,然而我国的发病率维度粗糙,为精算师提供的依据有限;商业健康险增值服务不够等等。另外,为了应对上述挑战,《报告》建议应协同推进四项领域的工作。一是加强商业健康保险创新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是提升人群健康保险意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进需求转化;三是深化医改进程,推进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四是建立完善科学的商业健康保险监管体制。
近几年,商业健康险出现了井喷式的发展,在回归本源业务的背景下,该类产品正成为众多险企发力的突破口。然而,我国商业健康险在产品开放、服务创新层面仍有不足,因此未来发展时要持续创新,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