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调回归本源,保险服务实体经济作用更加凸显。投资理财型产品业务占比下降,保障型产品业务占比快速提升,保障型普通寿险和分红寿险保费占全市保费比重逾六成。保险保障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上半年全市产险公司赔付支出52.86亿元,同比增长8.5%;寿险公司赔付支出77.75亿元,同比增长17.2%(剔除满期给付影响)。机动车保险赔款支出38.93亿元,同比增长10.3%。全市农业保险覆盖农户97.17万户次,提供保障金额171.76亿元,赔款支出1.03亿元,同比增长27.0%,水稻、柑橘、牛、猪等种植养殖业赔付增速均超过30%。
持续优化结构,保险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得到深化。全市产险公司非车非人身险业务表现继续好于全国,高于预期,保费收入达16.61亿元,增速32.7%,较一季度提高0.6个百分点。其中,企业财产险同比增长16.5%,增速在全国排名第3位。产品责任保险同比增长39.4%,增速在全国排名第2位。从缴费方式上看,1-6月,全市寿险公司新单保费收入239.5亿元,其中期缴保费收入81.7亿元,同比增长51.7%,与上年相比,期缴保费占比提高6.7个百分点。
注重风险防控,行业风险防控能力进一步增强。全行业高度重视风险防控工作,自觉树立底线思维,采取多项举措强化风险管控。目前,全行业偿付能力充足,4家法人机构和51家保险分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达标(>100%)。保持了稳健健康运行态势,未发生群体性事件,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
上半年,重庆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助力脱贫攻坚纵深推进。设计推出“精准脱贫保”综合扶贫保险产品。项目包括扶贫小额保险、贫困户大病补充保险、疾病身故保险、贫困大学生重大疾病保险、农房保险等险种,涵盖医疗救助扶贫、财产救济扶贫、教育扶贫等方面,基本实现主要致贫返贫原因的全方位保障。截至7月末,全市33个贫困区县已全部完成“精准脱贫保”招投标(潼南还在公示期),覆盖贫困人口约162万,提供风险保障超过2000亿元。
拓展创新支农惠农方式。一是政策性农业保险增品扩面,现有政策性农险品种34个,基本覆盖农、林、牧、渔各个领域和所有涉农区县。二是农产品收入保险扩大试点。试点区县已由2016年的11个扩大到21个,新增山羊收入保险,试点品种增至6个。三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租金履约保证保险加速推开。截至2017年6月底,江津区已承保1.42万亩流转土地,保险金额约1250万元,涉及农户逾1万户。綦江、合川等区县的试点准备工作已在稳步推进中,为完善土地流转机制、提升服务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保障。四是探索保险“造血”扶贫新机制,在5个区县开展“险资支农无抵押融资”试点,支农融资金额超过1700万元。
推动医保体系日趋完善。一是通过商业保险经办服务,实现大病保障全覆盖。上半年,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覆盖人群逾2515万人,赔付金额2.8亿元。城镇职工大额保险覆盖人群逾566万人,赔付金额6.9亿元。二是完善特殊群体风险保障,目前全市已有29.3万余名老年人获得“孝老安康”特殊群体风险保障逾130亿元,赔付421.63万元,赔付1272人次,有效解决高龄老人“无险可保”“无险可依”难题,提升高龄老人保障水平。三是协助管控医疗支出,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上半年,合署办公人员累计初审56.1万人次,参与案件调查1.2万件,参与医疗机构、药店巡查2284家次,发现涉嫌违规金额约392.6万元。
拓宽社会治理服务领域。一是在责任险方面,联合出台《关于煤矿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的实施意见》,推动煤责险实现全市覆盖。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已完成全市在营煤矿安责险承保工作,为煤矿生产提供风险保障近1.3亿元。二是推动巨灾保险试点落地,《重庆市开展巨灾保险的实施意见(送审稿)》已于6月28日经市政府17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下一步将在各区县落地。三是服务职业年金管理。联系相关部门,主动提供制度规划、服务方案等参考建议,展示保险业服务优势及专业能力。
服务重大战略有序推进。开展保险业服务“一带一路”、“渝新欧”、中新(重庆)示范项目、自贸区建设等重大战略部署的专项调研,积极向市委市政府建言献策,得到市领导的批示和肯定。目前,保监会已原则同意在重庆自贸试验区复制推广支持上海等自贸试验区保险业发展的11项政策措施。
服务质量持续提升。全市车险理赔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车险立案结案率97.3%,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寿险公司销售误导类有效投诉同比下降25.5%,行业投诉平均办理时效明显提高。14家诉调对接机构共受理保险诉讼调解1011件,调解成功率90.1%,帮助消费者维护经济利益3340万元。
总体上看,上半年重庆保险业发展保持了健康、稳定和较快发展态势,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显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