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3日,保监会召开保险业上半年运行情况发布会。上半年,全行业共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3140.15亿元,同比增长23.00%,资金运用收益实现平稳增长,风险抵御能力有所增强。
万能险下降19.45个百分点
保险业转型效果正在显现。上半年,保险业务保持较快增速,但是同比下降14.29个百分点。其中,与宏观经济相关性较强的企财险、货运险结束负增长,分别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45.54亿元、52.50亿元;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责任保险和农业保险业务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分别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36.18亿元和287.69亿元,同比增长21.07%和15.54%。
对此,保监会办公厅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张忠宁表示:“保险业发展情况和我国经济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相符合。例如,工程险加快发展,表明固定资产投资企稳;货运险开始回升,预示宏观经济整体状况得到改善;出口信用保险增长较快,反映出口形势明显改善、好转;企财险结束负增长,符合工业运行稳中向好势头;科技保险发展较快,显示了新动能加快发展。”
不仅如此,人身险业务的转型更是备受关注。从人身险公司业务看,具有长期稳健风险管理和保障功能的普通寿险业务规模保费占比52.91%,相较年底上升16.71个百分点;万能险占比17.4%,下降19.45个百分点;分红险占比28.80%,上升5.04个百分点。
从新单业务结构看,期缴原保险保费收入占比33.11%,同比上升6.47个百分点。其中,3至5年期和10年期及以上期缴份额上升比较明显,分别占新单业务的12.12%和15.74%,占比上升2.58和2.11个百分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教授朱俊生认为,目前,大型保险公司压力相对较小,因为其已拥有成熟的个险队伍,价值型业务占比较高;中小保险公司尤其是中短存续期产品占比较高的公司压力相对较大,这些公司主要依赖银保渠道,个险队伍刚刚起步。
对于人身险未来的发展方向,太平洋寿险董事长徐敬惠此前表示,未来行业转型发展应做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回归本源,发挥长期风险管理和保障功能,满足人民多样化保险需求。二是做精专业,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实现健康稳定发展。三是加强创新,把握数字化新技术趋势,推动产品服务升级。
股票投资带动收益向好
在优质资产荒的背景下,保险资金何去何从?上半年,保险资金运用余额144998.87亿元,相较年初增加11088.19亿元,增长8.28%。其中,债券和贷款分别占比34.24%和14.61%,相较年初上升2.09和1.44个百分点;银行存款和证券投资基金占比14.89%和5.22%,下降3.66和1.17个百分点;股票投资余额占比7.13%,上升0.23个百分点。
从以上数据不难发现,“保险资金相较年初配置总体保持稳定。固定收益类资金占比有所下降,股票占比有所上升,另类投资占比依然呈现上升趋势。”保监会信息统研部调研员、副处长段海洲表示。
从具体收益看,上半年,保险资金运用收益3717.34亿元,同比增加772.53亿元,增长26.23%。其中,债券收益989.22亿元,同比增长6.27%;长期股权投资收益595.51亿元,同比增长9.32%。
段海洲续称:“上半年,保险资金运用收益率2.62%,实现平稳增长。其中,股票投资收益较好是主要因素之一,保险资金在股票选择上主要投向大盘蓝筹。”
对于下半年的投资机会,一些机构人士则从不同角度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在资本市场上,国寿资管总裁助理于泳认为,趋势性的机会暂时还未看到,存在一些结构性的机会,如国企改革、一带一路等。
在债券市场上,长江养老总经理助理、首席投资官初冬表示,债券市场可能不会出现大幅上升,但也不会大幅下降,倾向于三年以内的信用债配置为主,但不建议拉长期限,因为风险依然存在。
太平洋寿险资管中心主任赵鹰强调,保险资金在大类资产配置上具有诸多约束条件,如投资目标、风险约束即偿付能力的生存率、流动性、再投资等,因此在进行战略资产配置时,只有掌握自身的负债特点以及风险偏好,及时有效防范风险,才能真正做好大类资产配置。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一系列引导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政策的出台,保险资金将会在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截至上半年,保险业定期存款余额14281.93亿元,这是实体经济中长期贷款重要资金来源;投资债券和股票为实体经济直接融资67554.18亿元,相较年初增长11.03%;通过股权、债权、基金等方式投资“一带一路”6994亿元、绿色金融5923亿元、棚户区改造1241亿元、京津冀协同发展1120亿元。
慧择提示:上半年保险业务结构优化,保费同比增长23.00%,保险业资产总量16.43万亿元,相较年初增长8.69%。另外,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相对较低,未来保费收入仍有较大增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