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国内最大的财险险种,车险长期占据七成以上的市场份额,几乎绑定了财险市场的命运。商车费改实施两年多来,人保财险保持“老大”强势的份额增长,平安财险、太保财险均有下滑;原保费收入排“前十”的保险公司市占率总体下降了0.52个百分点。
人保“老大”地位不变
媒体人统计显示,2017年1~5月,按原保险保费收入排名前十的财险公司分别为:人保股份、平安财险、太保财险、国寿财险、中华联合、大地财险、阳光财险、太平保险、天安财险、出口信用保险。
与费改启动之初相比,“老三家”中仅人保市场份额上升,平安财险、太保财险均有下滑。其中,人保市场份额从2015年1~2月的32.65%,上升至2017年1~5月的33.66%。期间,平安财险、太保财险市场份额分别下降0.95、1.78个百分点。
市场份额的提升,为人保保持财险“老大”地位不断加码。人保在年报介绍还特别提及,“这是人保财险自股改上市以来市场份额首次实现回升”。
据2016年财险公司年报显示,如今车险市场基本是无利可图,即使财险巨头也面临着盈利压缩的考验。2016年人保综合成本率上升1.6个百分点,达到98.1%,为2010以来的最差市场表现。这一年人保财险承保利润同比下降42%,仅为50亿元,而2015年这一数据为86亿元。“老三家”之中的另外两家——平安财险综合成本率在业内表现最优,但2016年也出现上升,由2015年的95.6%上升至95.9%,太保财险2016年的综合成本率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为99.2%。以车险业务来看,两家公司的车险综合成本率分别为97.9%和97.2%。相关统计显示,2016年“老三家”车险承保利润占全行业近9成,40余家中小公司车险承保亏损,在车险费改中更显生存尴尬。
此外,在2017年1~5月,前十大财险公司中市场份额上升的还有国寿财险、大地财险、太平保险和出口信用保险,分别上升了0.32%、0.41%、0.18%、0.41%。而中华联合的市场份额则下降0.11%,阳光财险和天安财险市场份额基本持平。
值得关注的是,2016年,中华联合车险业务亏损达8亿元,在经营车险业务的公司中亏损最为严重,其2015年车险业务也同为亏损状态,亏损额为3.69亿元。
2017年1~5月,前十大财险公司的市场份额累计为85.28%,显示国内财险市场的集中度依然较高,但与费改启动之初的85.79%相比,“前十”的市占率下降了0.52个百分点,显示在保险公司定价权放开之后,大公司并未提升垄断优势。
非车险业务发力
那么大型险企流失的市场份额是被中型财险公司所抢占了吗?数据显示,费改实施以来,中型险企的整体市场份额同样面临缩水。媒体人统计显示,2017年1~5月,市场排名11~20的财险公司市场份额下降0.85个百分点,排名21~30的财险公司市场份额下降0.46个百分点。当然,这其中也不乏逆势向上的中型财险。如华安财险份额增加0.22个百分点至1.08%,国元农业、安华农险两家农险公司、和众安保险市场份额也增长0.1个百分点以上。
此外,安诚财险市场份额从0.29%增加至0.39%,增幅较大。虽然市场份额上升,但其车险业务处于承保亏损,据安诚财险2016年的财务数据显示,其车险业务2016年实现保费收入28亿元,但承保亏损高达2.7亿元。
英大财险是市场份额下降较大的中型财险公司,费改实施期间下降了0.39%。另外,作为唯一入围“财险前20”的外资财险公司安盛天平,其市场份额也从0.93%下降至0.78%。此外,永诚财险、鼎和财险、亚太财险下降幅度均超过0.1个百分点。
根据媒体人统计,2015年2月至2017年5月期间,以保监会披露的保费数据计算各家财险公司市场份额,中资公司占比由97.96%上升至98.13%,增长了0.17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外资公司占比相应下降。
不过,中资公司市场份额的上升并非老公司带动,新势力的进入加剧了行业竞争。媒体人不完全统计显示,费改至今,新成立财险公司约16家,且无一是外资公司。截至2017年1~5月,上述16家公司合计市场份额0.69%,仅以泰康在线、中原农业、易安财险、铁路自保和燕赵财险从无到有来看,五家新公司目前市场份额已经占0.48%。
“鼓励专业险种发展”一直是这几年监管层的主基调。在上述五家新公司中,除了燕赵财险属于区域性保险公司,泰康在线、中原农业、易安财险、铁路自保均为专业类财险公司,不以车险为主要业务。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车险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寻求差异化竞争,培育新的保费增长点,方能在财险“价格战”中突围。
慧择提示:随着车险费改的深化,2017年6月9日保监会宣布进一步扩大保险公司自主定价权,下调商业车险费率浮动系数下限,通过市场化手段进一步降低商业车险费率水平,减轻消费者保费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