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进一步加固竞争力,找到新一轮发展的突破点,太平洋寿险将此聚焦在了利用新技术解决客户“痛点”。太平洋寿险先是推出了国内首创的远程投保新模式——“云投保”项目,然后又逐步打造“数字太保”战略目标。
首创“云投保”模式
随着人口流动加快、工作和生活半径的扩大,投保人、被保险人不在一起的投保案例日渐增多。家住河北唐山的张先生,想为女儿倩倩投保一份寿险,但由于倩倩在北京读大学,只有节假日才回家,因此不能完成投保时被保人签名和头像拍摄。长期出差人群、留守老人、异地求学学生、异地分居夫妻不能完成投保签名,已经成为行业性难题。
面对这样的情况,一般来说,投保人需要把所有纸质单证通过快递的方式寄到外地,让被保险人确认后再签完名回寄。但这个过程对于保险公司、投保人和被保险人来说都很麻烦。为了避免这一系列问题,部分保险销售人员可能会要求投保人帮被保险人代签单证。但这种“代签名”的做法,容易引发合同效力不确定,从而导致保险销售员、消费者和公司三者间产生纠纷,而“代签名”等现象,也正是各级保险业监管机构所关注的监管风险点之一。
那么,如何解决这类保险消费者的“痛点”,提升他们的客户体验?2016年,太平洋寿险利用新技术创新研发出了“云投保”模式,成为业内首创。简单来说,投保人在移动展业平台上购买保险产品时,系统会将保单链接推送至身处异地的被保险人手机上,被保险人便可随时随地对保单进行确认并签字。同时,被保险人的当时头像也能被采集,并传送回移动展业平台。
“云投保”是寿险移动展业模式的又一创新,是对电子签名应用的革命性突破。投保者通过PAD端的一键触发和智能手机端的4个简单步骤,即可交互完成远程投保。“云投保”的推出突破了投保时空制约,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异地人群不能远程投保签名的行业性难题。
据太平洋寿险副总经理、首席数字官周晓楠介绍,目前太平洋寿险有将近1万件的保单是通过“云投保”的方式来实现的,覆盖有效保额达到1.1亿元,占公司全部个险新业务总量不到1%。“云投保”技术的初衷是为了帮助解决异地投保的难题,而不是大幅度促进业务增长。目前该技术主要向分红险和万能险渠道开放,出于风控考虑,未来“云投保”技术也将逐渐向重疾险等保障类产品开放。
“数字太保”如何落地寿险
“云投保”模式的推出,本质上是太平洋寿险践行集团“数字太保”战略的具体落地。
2015年,中国太保宣布将通过三个路径来着力打造“数字太保”,并与国内互联网公司展开全方位合作。第一个路径是,从基础数据库入手,对营销渠道、服务等尽快数字化;第二个路径是,要求内部流程迅速响应移动互联的新发展,对内部流程进行数据化改造,使得客户的数据能尽可能转换为产品和服务;最终的路径是,要完成在移动互联时代下,用数字化工程重新构建整个商业模式。
在谈及启动“数字太保”战略背后的原因时,中国太保董事长高国富在公开场合曾说过这样一段话:“现在的80后、90后基本是数字化消费群体,他们虽有不同的习惯和特点,但数字化是共性。任何金融机构,未来如果不能够适应趋势,不进行数字化改造,将失去未来。”
业内关心的是,“数字太保”战略如何落地到具体的各子公司,尤其是历经转型后正步入全新发展阶段的太平洋寿险。
据周晓楠介绍,对于寿险公司来说,“数字太保”的背后其实是智能营运。去年下半年,太平洋寿险提出了智能营运的“四化”战略,即客户服务自助化、营运作业自动化、服务流程无纸化和数据应用智能化。“我们想在未来三年内把这个‘四化’具体落地,以此全面推进我们的智能营运建设。”
在“四化”战略之下,太平洋寿险的几个重磅项目正在加快推进。比如,两核(核保核赔)系统的数字化再造,预计4月份能够上线,到时,太平洋寿险将实现两核系统无纸化、自动化、智能化;还有推广电子档案项目,率先实现保全电子化,力争明年档案的电子化覆盖率达到60%以上;又如今年要在理赔端研发推广“太e赔”, 改变过去所有理赔都需要实物单证的要求,逐步实现线上报案、受理、单证提交、审核反馈、赔款支付等功能,实现客户自助理赔全流程,减少客户理赔中来来回回跑保险公司的次数。
慧择提示: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在“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战略转型基础上,积极推动实施“数字太保”战略,以提升客户体验、降低运营成本,打造核心竞争力,并且首创“云投保”模式,解决了异地人群远程投保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