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这一突出问题,除了此前将原有退保、到期保险产品保费资金分流到银行理财、基金等产品之外,一些银行开始加快推进转型步伐,将5年期及以上趸交、期交保险业务作为全年常态化业务发展,推动保险业务由短期投资型向长期、风险保障型转型,有效弥补中间业务收入缺口。
险企:一批新产品将面世
根据保监会去年9月份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人身保险精算制度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76号文”),不符合其规定的保险产品要在今年4月1日前全部停售,这意味着,一些保险产品面临退市或更新升级。
在新产品的保障比例方面,76号文对保险产品死亡保险金额或护理责任保险金额与累计已交保费或账户价值的比例做出要求:18-40周岁的被保险人保障比例下限为160%;41-60周岁为140%;61周岁以上为120%。
而险企在售的不符合上述保障要求的定期寿险、两全保险、终身寿险和护理保险等产品将在一季度末停售。与此同时,险企需要根据精算原理、产品实际销售和管理成本及公司自身经营实际,合理确定新保险产品预定附加费用、风险保费、初始费用、退保费用等各项费用的收取。
此次升级,不少保险公司还要完成第三套寿险生命表的导入。去年底,行业推出第三套经验生命表,第三套生命表相较于第二套生命表,被保险人群的死亡率得到明显改善,其中男性和女性寿命分别为79.5岁和84.6岁,较第二套生命表数据分别提高2.8岁和3.7岁。
同时,76号文对万能险责任准备金的评估利率上限调整为年复利3%。并要求保险公司自4月1日起,将新开发的预定利率或最低保证利率不高于3%的人身险产品报保监会备案,预定利率或最低保证利率高于3%的产品报保监会审批。
从已经披露的万能险收益、保险期限等指标来看,今年年初在售的万能险整体收益明显下滑,保障期限明显拉长,万能险的理财属性进一步削弱,保障属性增强。
保监会副主席黄洪近期提到的一组数据显示,2016年万能险业务占市场份额31.4%,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的万能险结算利率比2016年上半年的时候大致下降了1个百分点;万能险的负债期限不断拉长,整体寿险业的负债期限也在拉长。三年期以上的产品占整个保费的比例是81%,三年期以下的占19%。
银行:重点推荐短期趸交与期交
高收益、短期限、偏理财产品的减少,给银行带来“困扰”。
有银行保险代理相关业务人员表示,随着保监会一系列新政出台,保险中短存续期业务被进一步限制,同时,股市持续低位震荡、表外理财被纳入广义信贷监管范围,对理财类业务规模扩张形成阻力。
根据76号文,保险公司所销售的预期60%以上的保单存续时间在1年以上(含1年)3年(不含)以下的中短存续期产品的年度保费收入, 2017年应控制在总体限额的70%以内,2018年及以后应控制在总体限额的50%以内。
“为无法继续购买中短期产品的客户资金找到合适的产品承接,将是2017年面临的严峻挑战。”上述银行人员表示。
该人士表示,下一步银行将在积极抢抓开门红保险中短存续期产品规模的同时,顺应市场形势,加快推进转型步伐,将五年期及以上趸交、期交保险业务作为全年常态化业务发展,推动保险业务由短期投资型向长期、风险保障型转型,有效弥补收入缺口。
同时,将顺应“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使电子化服务方式成为客户服务的重要手段和媒介。一是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网银、手机银行的便捷和即时性等功能,拓宽宣传手段,方便业务办理,提升服务能力。二是做好简单型财险产品上线,开放理财产品全渠道预约,整合平台优势,强化网点引导分流,释放柜面工作压力。三是以个人营销系统等客户信息为基础数据,通过实施保险销售录音录像、外拓等手段收集客户信息,不断完善基础数据库,强化数据分析,助力精准营销。
保险产品的升级,促使保险公司需顺应市场形势,加快推进转型步伐,推动保险产品向长期、风险保障型转型,并且保险公司还需不断完善基础数据库,强化服务质量,助力精准营销,才能积极开拓瞬息万变的保险市场。